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8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2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84871篇;相关期刊515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中国集体经济、工业技术经济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等;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文献由133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军、陈武、柳卸林等。

区域创新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2 占比:1.11%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4871 占比:98.86%

总计:85851篇

区域创新能力—发文趋势图

区域创新能力

-研究学者

  • 王学军
  • 陈武
  • 柳卸林
  • 张永凯
  • 赵喜仓
  • 陈玉川
  • 党文娟
  • 刘春放
  • 李倩
  • 柴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瑜凡
    • 摘要: 为了促进金融与自主创新更加深入的融合发展,本文以河北省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各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分层分析,研究其内在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河北省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耦合度为高度耦合状态,各个地区间略有差异;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上升趋势.通过本文研究,对河北省金融集聚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系统内在逻辑有深入了解,对促进两系统的耦合发展有重要意义.
    • 彭良玉; 李南凯
    • 摘要: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8位、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排名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8位,知识获取和创新环境排名分别居全国第26位和第15位,知识创造排名全国第10位、较2010年提升7个位次,呈现出“两好、两差、一改善”的局面。本文从138个基础指标入手,重点分析了知识获取和创新环境两个方面的短板指标,寻找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李倩
    • 摘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消费者需求及时反馈给企业,数据驱动企业提升研发与创新效率,企业创新带动整个产业创新,进而加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本文首先对海南省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数字经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逻辑,再次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 闫寒
    • 摘要: 本文基于2008年-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区域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FDI和OFDI对我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门限变量为区域金融发展。仅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FDI与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才更加显著。未来,我国应全力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政策基础上更有力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 俞伯阳
    • 摘要: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且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于该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应加快建设均等化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区域差异化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动创新要素开放流通,以实现我国创新强国目标。
    • 虎琳; 侯冠宇
    • 摘要: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区域间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基于我国近二十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并给周边地区带来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具体来看,东部地区虹吸效应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双重流失,“高低集聚”现象凸显,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距逐渐拉大。本研究认为: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治理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提升我国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 胡军燕; 钟玲; 修佳钰
    • 摘要: 众创空间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新生力量。文章选取2016—2018年我国28个省份195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作为样本,从省际和省内两个层面测算众创空间集聚程度,并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众创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在空间上呈现突出的不均衡分布特征;众创空间省际集聚与省内集聚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着正向积极作用,但众创空间省际集聚的影响明显高于省内集聚的作用效果,即相对于众创空间地理分布上的集聚,由其数量因素决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更强;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社会融资规模等控制变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 杨玉桢; 冀康孟
    • 摘要: 本文以中国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PSM-DID模型,实证研究了自贸试验区建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析了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有效推动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资源禀赋下自贸试验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由东向西效应逐渐减弱。知识产权保护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内外资进入;科学配置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王运宝
    • 摘要: 一张“科技创新”的底牌,安徽正在打出“王炸”!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8位,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日报》盘点2021年中国科技10项重大突破,4项来自安徽;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跃居全国第6和第9位,连续5年实现“进”大于“出”……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安徽打出了一场漂亮的“逆袭战”。
    • 吴文洁; 白又竹
    • 摘要: 选取我国2008—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自贸区设立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对我国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区域之间的辐射扩散效应存在明显差距,沿海自贸区所在地区的创新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因此,我国应坚定推进自贸区建设战略,促进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科学配置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建设资源,大力驱动创新产出倒逼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