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初始地应力场

初始地应力场

初始地应力场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9870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2007中国(西安)隧道高峰论坛等;初始地应力场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戚蓝、何川、何江达等。

初始地应力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9870 占比:99.80%

总计:59989篇

初始地应力场—发文趋势图

初始地应力场

-研究学者

  • 戚蓝
  • 何川
  • 何江达
  • 徐卫亚
  • 李璐
  • 谢红强
  • 陈秀铜
  • 马斌
  • 庄小军
  • 张乐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艾麦尔江·麦麦提敏
    • 摘要: 采用FLAC3D对Liakopoulos砂柱重力排水试验中顶流施加前砂柱初始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在顶部流体施加前砂柱初始地应力场的生成采用多种方式计算生成,通过比较不同方式生成的初始地应力场结果,得出不涉及孔隙水压力时初始地应力场生成方式的特点。建议:在不涉及孔隙水压力时,初始地应力场生成采用直接赋弹塑性本构模型和相应的材料弹塑性强度特性,而后采用‘solveelastic’命令,软件自动先弹性求解,后弹塑性求解的方式生成初始地应力场
    • 邢勇
    • 摘要: 利用FLAC3D对Liakopoulos砂柱模型在没有水流通过砂柱时的初始地应力场的生成进行分析研究,分别考虑了在设置初始应力时和不对初始应力进行设置情况下,生成的初始地应力场的差别,通过详细分析在设置初始应力条件下三种生成初始地应力场的结果,并与不对初始应力进行设置情况下分别采用这三种方式生成的初始地应力场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在尚无水流通过砂柱情况下,FLAC3D中的三种初始地应力场生成方法均可用来在设置初始应力时生成初始地应力场,并且,在设置了初始应力时,这三种方式生成的初始地应力场结果和不对初始应力进行设置情况下生成的结果相同,计算时间略有节省。建议:在尚无水流通过砂柱情况下,采用不对初始地应力场设置的方式进行生成。
    • 魏鹏; 任旭华; 焦红星; 张继勋
    • 摘要: 初始地应力场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初始条件,在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现场测量与数值反演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为了提高板岩区多元线性回归反演初始地应力场的计算精度,建立了一种随埋深和地形起伏变化的梯度位移边界条件,并选用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板岩区初始地应力场的计算分析,并对板岩层面特性变化对板岩区地应力场分布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多元回归方法效果优于常规位移边界回归方法,板岩层面特性变化对工程区主应力方向有明显的扰动影响,对应力场回归系数也存在较大影响。研究成果对板岩区开展地下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 刘敬文; 白金朋; 王建; 徐韧; 徐伟男
    • 摘要: 为解决多元线性回归反演地应力场可能存在的非线性拟合不足问题,引入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数学模型,对多元线性回归的反演结果进行修正,获得更加准确的初始地应力场。实际工程应用表明:通过地应力测点的修正反演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测试集的拟合误差降低约60%,且稳定性高,有效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精度。
    • 刘学军; 刘晓东; 谢良甫
    • 摘要: 以新疆东天山公路隧道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通过快速应力边界法生成符合实际工况的初始地应力场,结合实际侧压力系数λ的分布,分析λ取0.8、1.0、1.2、1.4、1.6时隧道内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λ从0.8增至1.6,拱顶竖向变形值减小约16%,拱底竖向变形值减小约14%,拱脚水平变形值增大3倍;在λ较低区段,注意拱顶和拱底处变形,及时安装衬砌系统,建议采取钢支撑挂网喷锚支护,对不稳定块体及时进行锚固;在λ较高区段,注意拱脚处变形,施工时要提高支护强度;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范围内,由于应力状态的不同,不同沉降值出现逆向增长。
    • 陈贤丰; 李德武; 韩侃
    • 摘要: 以巴玉隧道为工程依托,综合分析工程区构造地质环境和现场地应力实测数据,通过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获取初始地应力场分布特征。采用微震监测系统对隧道岩体破裂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并对比分析现场微震监测和地应力场岩爆预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轴向三维地应力场总体分布规律表现为最小水平主应力σ_(h)<竖向主应力σ_(v)<最大水平主应力σ_(H),最大主应力方向N9°W~N7°E;隧道最大主应力为43.46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道轴向近乎正交;现场微震监测系统结合微震事件数、微震释放能等参数实时监测发现隧道施工中有轻微~强烈岩爆风险。
    • 张涛; 尹健民; 张新辉; 周朝
    • 摘要: 为了对尼泊尔东北部某水电站大埋深引水隧洞初始地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与评价,以现场水压致裂法地应力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并拟合实测数据,采用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测点位置处的应力回归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拟合程度较高,充分体现了回归结果的合理性.隧洞轴线所处区域水平构造应力场占主导地位,地应力水平总体为中-低地应力,但是在局部埋深较大的位置存在高-极高应力,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大.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洞轴线的交角在隧洞出口附近较大,不利于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 蒙伟; 何川; 晏启祥; 郭德平; 李瑞林; 唐进才; 廖烟开; 陈子全
    • 摘要: 为更充分地验证所采用回归模型的可靠性,依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分析p值法检验、F检验、t检验的原理可知,p值法可以检验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可靠性,且p值能给出判断显著性的依据,故提出基于实测岩体初始地应力反演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时采用p值法进行显著性和可靠性检验.根据不同p值大小对应拒绝原假设不同依据的规律,若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p≤0.01,0.01<p≤0.05,0.05<p≤0.10,p>0.10,则以所采用的回归模型反演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依据分别为很强、强、弱、无.以斑竹林隧道为例,反演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并分别应用p值法检验、F检验、t检验,验证所采用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岩体初始地应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沿隧道埋深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反演得到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是合理的、可靠的;通过p值能更充分地验证所采用回归模型的可靠性.
    • 胡斌; 方庆红; 李京; 祝鑫; 杨为
    • 摘要: 为防止露釆高边坡建模中初始地应力场畸变,采用子模型法和等效应力梯度边界面力法,用等效应力梯度边界面力替代简化部分水平构造应力,施加侧边界条件.以黄山石灰石矿山高边坡为工程实例,建立取至负地形的高边坡整体计算模型和简化子模型,计算对比整体大模型与简化子模型初始地应力场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整体大模型与简化子模型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应力误差较小,证明此数值模型简化法可行;以工程边界作为简化子模型侧边界,节点和单元简化率约52%,可快速模拟初始地应力场,提高计算效率.研究结果为高边坡整体大模型初始地应力快速生成提供新思路.
    • 吴双宇
    • 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相继建设了一大批深埋特长的公路或铁路隧道,这些隧道处于较为复杂的天然地应力场中,对于隧道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影响。现阶段,利用地质钻孔实测是获取场区天然地应力情况最为有效的措施,同时可以计算出最大主应力,有着较高的精度。但是,受制于场区的地貌环境、地质环境、技术经济等条件制约,大范围的钻孔实测不具备实际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限个钻孔实测数据来揭露较大场区范围内的初始地应力分布情况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方法采用数学模型在有限个测点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值反演分析,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结果,文章以国内西南地区某重大公路隧道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