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体力学

岩体力学

岩体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6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150篇、专利文献48029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地质教育等; 相关会议109种,包括第8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试验及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等;岩体力学的相关文献由116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林、唐辉明、师永民等。

岩体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150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48029 占比:98.95%

总计:48539篇

岩体力学—发文趋势图

岩体力学

-研究学者

  • 李建林
  • 唐辉明
  • 师永民
  • 方媛媛
  • 吴洛菲
  • 唐红梅
  • 张玉广
  • 李宁
  • 王磊
  • 刘小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函; 陈科平; 舒彪; 刘飚; 孙平贺
    • 摘要: 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地质工程专业“岩体力学”专业课的教学特点,挖掘了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并设计融入教学体系。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总结了该课程的系统性、复杂性、渐进性特点。根据OBE理念,将辩证唯物思想等5个方面的思政元素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岩体力学”的6处课堂教学知识点,从课堂讲授等3种融入途径设计并实现了育人目标,从学生的动态反馈中及时调整课程教学的新方向。
    • 曾少波; 张涛
    • 摘要: 岩体由于结构面的切割作用而具有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不连续性等特征。在工程实践中,岩体力学参数只能通过现场试验或经验公式来选择。原位测试成本高、难度大,在某些地方无法测试,因此使用经验公式获取岩体力学参数是较好的方法。Hoek-Brown强度准则在估计边坡岩体参数时可以更方便、及时、准确地反映岩体的实际位置,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 唐红梅; 周福川; 闫凝; 商超
    • 摘要: 背斜核部岩体发育大量拉裂纹,科学解译这一特殊而普遍的地质现象有助于该地区对工程岩体质量的评价、利用并加深对地质灾害演化机制的认识。将位于背斜核部拉应力区的断续裂纹岩体地质模型概化为周期裂纹模型,进一步获取中心裂纹力学模型,引入优化后的线场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裂纹贯通率越高,形状修正系数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调增作用越大;应力修正值关于裂纹贯通率具有非线性单调递增特性,关于外荷载呈线性单调递增性质;以灰岩岩体为例,各种理论计算的岩体抗拉强度验证了模型的解是合理的;裂纹半长不变时,岩体抗拉强度随裂纹贯通率增大而降低;裂纹贯通率恒定时,岩体抗拉强度随裂纹半长增加而降低;岩体抗拉强度与裂纹半长的平方根成反比,表现出岩体抗拉强度随裂纹半长线性变化而呈非线性变化规律;裂纹半长介于0.2~2.0 m时,灰岩岩体的抗拉强度均未超过1.0 MPa。经优化后的断裂力学线场分析法更加方便快捷,而岩桥静力平衡因子是求解岩桥应力修正值、岩桥拉应力、应力强度因子、形状修正系数和含中心裂纹岩体抗拉强度等岩体断裂特征参数的关键,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 袁兆廷
    • 摘要: 层状构造对于岩体力学性质影响不可忽视,为探究层状结构对软岩破坏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影响,制备水平、45°、竖直三种典型层状千枚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条件下不同层状千枚岩破坏过程声发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层状倾角对于千枚岩的抗压强度及变形特性影响较大。竖直及水平层状岩石总体积呈现先收缩后膨胀现象,45°层状千枚岩横向变形却表现为先收缩后扩张;层状结构对于岩石能量释放有很大影响,三种千枚岩在破坏前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声发射累计能量高位释放现象;水平层状和45°层状千枚岩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在其破坏阶段突增。竖直层状千枚岩振铃计数主要发生在塑性及破坏阶段,由于振铃计数在塑性阶段得以缓冲,因此可认为声发射振铃计数对该类型岩石的破坏具有预警效果。
    • 曹函; 戴前伟; 张绍和; 刘磊磊; 刘飚; 孙平贺
    • 摘要: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根本。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工科课堂教育教学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岩体力学”的教学任务,深度挖掘了中国唐、明等朝代著名诗词的科学元素,将其同岩体的力学、风蚀、流固等关键知识点相融合,并利用古人由现象到规律的总结模式,提出实验方法对推动岩体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高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结合虚拟教研室、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未来持续改进的方向。
    • 郭翔; 高飞
    • 摘要: 引水隧洞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因素是水力耦合分析的研究。基于有限元法,结合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构建引水隧洞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测得模型在动态演化下的岩体孔隙率和渗透系数演变规律,模拟水力完全耦合下,围岩体受力破坏过程,并将模拟所得隧洞开挖变形数据与现场监测位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 黄家华; 罗彦; 米德才; 罗伟斌; 韦景麒
    • 摘要: 龙滩特大桥作为跨越龙滩库区的在建世界最大跨度拱桥,拱座岩体稳定是本项目岩体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且岩体力学特性是评价岩基及岸坡稳定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拱座岩体力学特性,文章在可研和施工阶段开展一系列的室内与原位岩体力学试验,研究了岩体变形及强度特性,揭示了在铅垂、水平荷载作用下层状岩体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三叠系下统粉砂质泥岩和中统砂岩的力学参数试验建议值。研究结论可为与层状粉砂质泥岩相关的工程岩基变形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 臧明东; 杨国香; 王飞永
    • 摘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岩体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岩体工程问题的能力,理所应当承担起思政教育的重要责任。让岩体力学课程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举,是实践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岩体力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文章从岩体力学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岩体力学课程的特点,并进一步发掘基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寻思政元素的融合点,从科学责任感和使命感、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开展岩体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价值导向的有机融合。
    • 李姗珊; 王启; 尹海云
    • 摘要: 借助MOOC中SPOC平台,设计"岩体力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在线教学模式。以"岩体力学"第二章为例,从学生课程参与度、作业设计合理性和学生教学满意度三个方面对教学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力学"在线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优化了在线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完善评价标准,为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 李姗珊; 王启; 尹海云
    • 摘要: 借助MOOC中SPOC平台,设计“岩体力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在线教学模式.以“岩体力学”第二章为例,从学生课程参与度、作业设计合理性和学生教学满意度三个方面对教学效果分析.结果 表明:“岩体力学”在线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优化了在线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完善评价标准,为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