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千枚岩

千枚岩

千枚岩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4419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工程地质学报、矿床地质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议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等;千枚岩的相关文献由57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瑞晨、余斌、张生等。

千枚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419 占比:99.53%

总计:44628篇

千枚岩—发文趋势图

千枚岩

-研究学者

  • 任瑞晨
  • 余斌
  • 张生
  • 曾忠
  • 柳清文
  • 莫林利
  • 赵秀绍
  • 陈文鸿
  • 雷良
  • 何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鸿彪; 刘汉香; 别鹏飞
    • 摘要: 岩石在动荷载作用下将表现出与在静荷载作用下显著不同的力学特性。采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机对从某一地震滑坡区采集的两种岩石(白云岩和千枚岩)开展了三轴多级循环加卸载试验,旨在获得这两种岩石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特性。试验采用的围压为10 MPa,正弦波加载频率为2 Hz,每级应力水平下的循环周次为60。基于试验获得的轴向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着重分析了两种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累积残余应变特征和回滞环特征,并分析了循环周次和应力幅值对这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岩石在一次循环加卸载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应变回滞环具有相似的窄尖叶形状。在加载过程中,岩样以线弹性变形为主,应力—应变曲线为近似直线;在加载与卸载的过渡阶段,曲线迅速逆转,表明弹性应变迅速恢复;卸载过程中出现了相对于应力的小应变滞后现象,应力—应变曲线为上凹形;2)两种岩石的累积残余应变和回滞环特征参数随着循环周次和应力幅值增加呈现出三阶段变化规律,但此规律受岩石初始缺陷的影响很大。对于非均质化程度高的千枚岩样而言,上述规律性明显弱得多;3)在多级循环加载作用下,两种岩石均为剪切破坏,峰值强度都较静态峰值强度有所降低,表现出了疲劳破坏特性。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岩石在动态循环荷载下的力学响应行为,也可为后续从岩石力学角度分析地震作用下大型岩质滑坡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 何成晨; 纪小平; 王毅凯; 雷永智; 任建洲; 任有锋
    • 摘要: 针对千枚岩路基填料的水稳定性影响因素开展室内土工试验,以千枚岩填料的耐崩解指数、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回弹模量及膨胀率为评价指标,分析压实度、粗颗粒质量分数(P_(5))和风化程度对千枚岩路基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对振动压实方法(vibration test method,VTM)千枚岩填料的水稳定性改良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度越大,千枚岩路基填料的耐崩解性、抗渗性能越好,遇水膨胀量越小,填料CBR与回弹模量泡水衰减速度越慢;随着P_(5)的增加,千枚岩路基填料的耐崩解性和抗渗性能不断下降,P_(5)对填料的泡水强度衰减规律和膨胀特性影响不大;风化程度越高,千枚岩路基填料的耐崩解性越差,遇水膨胀量越大,抗渗性能越强,风化程度对CBR与回弹模量泡水衰减速度影响不明显。VTM千枚岩填料的水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的静压成型。
    • 李占甫; 莘子健; 付聪; 李玉豪; 张家铭
    • 摘要: 针对现有岩石本构模型在模拟初始压密阶段非线性变形时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岩石变形机理的基础上,将岩石抽象为由空隙和骨架两部分组成的材料,结合宏观与微观综合分析了岩石变形与空隙和骨架两部分变形之间的关系。选用Drucker-Prager准则并以含有大量初始微结构面的千枚岩为对象,对其在低围压状态下的全过程变形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利用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岩石的本构模型,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将文章模型和已有相关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荷载作用下岩石变形破坏的全过程,有效地验证了文章所建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 赵斌; 韩利辉; 王建国; 杨圣安; 邢锰
    • 摘要: 千枚岩和炭质千枚岩质地软弱,严重制约勐糯矿区深部安全开采。本文以860坑二号竖井+200中段的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软弱岩层的地层结构特征,整理岩体地应力测试数据和岩块岩石力学参数等,结合现场调查与测量结果,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建立了矿区较为合理的数值模型,采用较为先进的FLAC3D程序,对软岩巷道,特别是千枚岩巷道的变形特点、应力重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结果合理,为矿山深部巷道开发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指导矿山生产。
    • 王宝华
    • 摘要: 结合实际工程,对风化后的千枚岩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对水泥风化千枚岩的改良原理和制备工艺进行阐述,结合室内击实试验检测水泥改良后千枚岩CBR值。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千枚岩无法直接用作公路路基填方,而经过水泥改良处理后,其承载比、结构强度等性能均能满足路基施工规范要求,且水泥掺量应控制在5%左右为宜。
    • 闫鑫雨
    • 摘要: 基于富水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极易引发的大变形问题,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及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开挖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围岩开挖主要变形在中台阶开挖后,下台阶开挖前,占比达60%,且最大变形与仰拱封闭成环速率成正比,临时仰拱对控制上中台阶沉降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 马殷军
    • 摘要: 千枚岩由于其遇水软化、自稳性差、收敛变形大等特性,在高地应力和地下水压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塌。以银兰高速铁路尖山隧道破碎千枚岩段为依托,对千枚岩特性及其滑塌机理进行归纳,并针对高地应力、地下水压对隧道大变形产生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从开挖工法、注浆加固、支护时机等方面分析隧道大变形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富水区千枚岩隧道施工,建议预留变形量250~300 mm,并采用二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可采用厚度3 m的注浆加固圈,提高隧道围岩结构的稳定性,若隧道围岩纵向变形很大,则采用厚度4 m的注浆加固圈;当隧道变形达到极限位移的80%,施加二次衬砌支护,可取得良好的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该研究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 袁兆廷
    • 摘要: 层状构造对于岩体力学性质影响不可忽视,为探究层状结构对软岩破坏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影响,制备水平、45°、竖直三种典型层状千枚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条件下不同层状千枚岩破坏过程声发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层状倾角对于千枚岩的抗压强度及变形特性影响较大。竖直及水平层状岩石总体积呈现先收缩后膨胀现象,45°层状千枚岩横向变形却表现为先收缩后扩张;层状结构对于岩石能量释放有很大影响,三种千枚岩在破坏前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声发射累计能量高位释放现象;水平层状和45°层状千枚岩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在其破坏阶段突增。竖直层状千枚岩振铃计数主要发生在塑性及破坏阶段,由于振铃计数在塑性阶段得以缓冲,因此可认为声发射振铃计数对该类型岩石的破坏具有预警效果。
    • 郭兆图; 纪小平; 王毅凯; 王甲飞; 牛智华
    • 摘要: 为了提高千枚岩的工程性质,采用水泥对千枚岩进行改良,研究其填筑路基的可能性。测试了水泥改良千枚岩填料的压实特性、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回弹模量与水稳定性。结果表明:水泥对千枚岩填料的CBR有明显改良作用,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CBR值逐渐增大;水泥改良千枚岩填料在不同粗颗粒质量分数(P_(5))和不同压实度条件下回弹模量分别提高了2.0~3.9倍和1.8~4.1倍;将水泥改良千枚岩试件泡水后,回弹模量的衰减程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减小;经水泥改良后的千枚岩填料崩解量极小,耐崩解性增强,水稳定性增强。综上,水泥改良后的千枚岩填料满足高等级公路路基填筑要求。
    • 王少一; 杨凤伟
    • 摘要: 某高速公路千枚岩岩质斜坡出现裂缝,利用高密度电法、钻探法相结合对斜坡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并对其进行变形观测。利用反演法计算得出裂缝的C、Φ值,考虑到裂缝的发展主体为强风化粉砂质千枚岩,滑面并非规则的圆弧形,而是略呈折线,因此采用分段法进行计算,并提出了治理的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