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列锦

列锦

列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中国文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935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文学教育等; 列锦的相关文献由6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礼权、谢元春、谭永祥等。

列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9353 占比:98.93%

总计:9454篇

列锦—发文趋势图

列锦

-研究学者

  • 吴礼权
  • 谢元春
  • 谭永祥
  • 万震球
  • 张炼强
  • 张珊
  • 张静
  • 彭再新
  • 漆增宏
  • 罗建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邱成立
    • 摘要: 苏公堤(1),春时晨光初起,宿(2)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3)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秀。览胜者咸(4)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选自《茶人三部曲》)【注释】(1)苏公堤:苏东坡在杭州时整治西湖,用挖出的塘泥构筑而成的长堤,全长近三千米。后人为纪念苏东坡,把长堤命名为"苏堤"。(2)宿:隔夜的,前一夜的。(3)蘸:落花沾染水面。(4)咸:全部,都。
    • 彭再新
    • 摘要: 分析《诗经》中的语料,可以发现其中至少有15首诗21处运用了列锦修辞.虽然这些列锦修辞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但是形式多样,不少模式被后来文学作品所继承.其它先秦歌谣里面亦出现列锦修辞.列锦的起源与初步建立当为先秦时代.根据谭永祥先生给"列锦"的定义,单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单独成句算作列锦修辞是不妥当的.根据《诗经》中列锦修辞的数量和模式、《诗经》的来源和作者、《诗经》中某些列锦文本分析,《诗经》中的列锦修辞当为有意为之.
    • 陈晓懿; 余笑
    • 摘要: 列锦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格,在唐诗中应用广泛.本文从归化异化角度出发,收集《全唐诗》中的列锦诗句,结合两位译者的译本,讨论汉语特有的列锦的翻译策略.本文发现,译者在归化策略下常常采用句式重组方法;异化策略下采用直译法.且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源语译者倾向采用归化,目的 语译者倾向采用异化.
    • 吴礼权
    • 摘要: 中国文学创作,特别是诗词创作,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传统,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热烈追求。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其所追求的表达效果同中国文学传统的意境追求一致,因而也就高度契合了中国人的文学欣赏旨趣与审美观。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调查与考证,列锦修辞手法的运用,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就已经萌芽。《国风召南草虫》与《小雅斯干》二篇,都有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由此确立了以画面意境为追求旨趣的文学审美观。通过考察中国历代诗、赋、词、曲、小说、散文,乃至作品标题与对联在列锦修辞文本建构方面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出《诗经》列锦修辞实践所确立的审美观对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一以贯之的深刻影响。
    • 吴礼权
    • 摘要: 列锦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就已经运用,历代诗歌都有运用并在结构形式上有所创新.汉代以后,列锦先后进入赋、词、小说、曲等各种文体中.但是,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散文创作中,却一直没有列锦修辞手法的运用.到了现代散文中,列锦却突然出现,而且运用普遍.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文体分野的观念开始淡化,文体交融渗透成为一种潮流;二是西方电影表现手法与现代审美意识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是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对中国散文作家的影响仍然存在.
    • 卢丹晖
    • 摘要: 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外宣,以汉语典籍英译为切入点,借助元曲英译实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元曲中列锦的翻译生态环境和文本可移植性,论证“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在列锦英译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提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能肃清元曲的列锦英译中跨语言和跨文化的障碍,传递原文的交际意图,树立理性的翻译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汉语典籍英译的实证研究提供语用参考.
    • 韦显星
    • 摘要: “列锦”是以多列项的特殊非主谓句来叙事述怀、写景抒情的一种修辞格。其特点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排列紧凑的名词词组和情感强烈的语势去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列锦”对联数量少,但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一、“列锦”能使对联形式多样化春联是对联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节日用联,故表现方法也多样化。春联中“列锦”对联也占有一席之地。
    • 吴礼权
    • 摘要: "列锦"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已有它的踪影.随后历代诗歌(包括其变体词、曲)都有运用,并在结构形式上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到了现代诗歌中,"列锦"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常见.不仅结构形式与古代大有差异,而且在审美追求上也有所差异.这既与诗体的演变有关,也与现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受到西方影响的因素有关.
    • 彭再新; 向熹
    • 摘要: 船山词的创作运用了列锦和示现修辞格.列锦修辞起到了写景、叙事、抒情的作用,同时增强了船山词的含蓄美.示现修辞分为追述、预言、悬想,增强了船山词的形象性,同时利于以哀景写乐.船山词多用列锦和示现修辞的原因:一,和政治环境有关;二,和继承的文化传统有关;三,符合船山的文学创作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