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KDP晶体

KDP晶体

KDP晶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晶体学、机械、仪表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880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材料科学与工艺、功能材料、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二〇〇八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KDP晶体的相关文献由6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圣来、孙洵、许心光等。

KDP晶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803 占比:99.63%

总计:69058篇

KDP晶体—发文趋势图

KDP晶体

-研究学者

  • 王圣来
  • 孙洵
  • 许心光
  • 顾庆天
  • 房昌水
  • 王波
  • 丁建旭
  • 高航
  • 关佳亮
  • 王正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熊光辉; 李军; 李凯旋; 吴成; 于宁斌; 高秀娟
    • 摘要: 本文通过固结磨料球与KDP晶体对磨的单因素试验探究固结磨料球中反应物种类、磨粒浓度、反应物浓度、基体硬度对摩擦系数、磨痕截面积和磨痕处粗糙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HCO_(3)固结磨料球对磨后磨痕对称性好,磨痕处的粗糙度值低;磨痕截面积随磨粒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基体硬度的增大而降低;磨痕处粗糙度随磨粒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随基体硬度的增大先上升后降低;摩擦系数受磨粒和反应物浓度影响不明显,随基体硬度的增大而降低。选择KHCO_(3)作为反应物,Ⅰ基体,磨粒浓度为基体质量的100%,反应物浓度为15%制备固结磨料球与KDP晶体对磨后的磨痕轮廓对称度好且磨痕处粗糙度值低,以该组分制备固结磨料垫干式抛光KDP晶体,可实现晶体表面粗糙度Sa值为18.50 nm,材料去除率为130 nm/min的高效精密加工。
    • 束梓豪; 庞启龙; 况良杰
    •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表面形貌对KH_(2)PO_(4)(KDP)晶体元件激光损伤和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功率谱密度和连续小波变换对KDP晶体已加工表面存在的实际频率特征进行提取和重构。利用波动光学理论分析经入射波长1.064μm、功率20 MW/μm~2的激光束照射1 ns后,表面频率特征对KDP晶体亚表层光场及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频率特征的波长越接近入射光波长1.064μm, KDP晶体亚表层的光场畸变现象越严重,会造成局部聚焦,温度越高;当波长超过20μm时,在振幅不变的情况下,最高温度随着波长的增加基本不变。通过切削实验获得的KDP晶体已加工表面上明显存在的波长分别为14μm、50μm和140μm,对KDP晶体亚表层造成的温升分别为56 K、22 K和12 K。当波长相同时,KDP晶体的最高温度与表面频率幅值成线性关系。随着表面频率波长的增加,温度最高点的位置向KDP晶体内部延伸。
    • 熊明姚; 罗玲; 刘丹; 苏欣
    • 摘要: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KDP(KH_(2)PO_(4))和尿素(CH_(4)N_(2)O)晶体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电荷差分密度以及布局分析进行了计算讨论.结果表明:尿素晶体中的C1-O1、C1-N1、N1-H2和N1-H1键都具有共价键特性,带隙值为4.636 eV,价带顶主要由H-1s与N、O的2p态贡献,导带底主要是H-1s与C、N、O的2p态贡献;KDP晶体的H1-O1键具有离子性而P1-O1则具有共价性,带隙宽度为5.713 eV,价带顶主要由O-2p以及P-3p贡献,导带底主要由H-1s、P-3s和3p以及K-4s和3p态贡献.
    • 胡今三; 李明伟; 王鹏飞
    •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采用锥台托盘及传统平托盘生长的晶体进行位错腐蚀观察,发现锥台托盘生长的晶体上半部分位错分布与平托盘生长的晶体相似,部分区域位错密度低于平托盘生长的晶体。对于锥台托盘生长的晶体下半部分,其柱面位错缺陷很少,位错集中在与锥台直接接触的下锥面。下锥面的存在阻止了柱面底部新位错的形成,为柱面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硬度分析表明使用锥台托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晶体结晶完整性。
    • 苏鑫杨; 贺贤土; 陈军
    • 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式,开展KDP(100)面表面吸附水分子的性质研究。结合Bader电荷、电子密度、差分电子密度和电子局域函数等参数进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结果显示水分子在KDP(100)表面的最佳吸附位点为氢钾桥位,吸附能为–0.809eV,表明KDP(100)表面可以自发地吸附水分子;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通过吸附,与KDP(100)表面磷酸根基团上的氢原子形成含共价效应的强氢键O—H...O,拟合键能为–18.88 kcal/mol。
    • 武玉琳; 康瑞明; 徐玉涛
    • 摘要: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学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金属杂质是影响KDP晶体生长和光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从微观角度对Ca,Cu,Mg,Fe等金属元素在KDP晶体中的掺杂机理进行了研究,对缺陷形成能、晶体结构、化学键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元素掺杂缺陷的形成由易到难分别为Fe,Ca,Cu,Mg;与其他元素相比,Fe更容易进入KDP晶体中,且对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Fe,Cu与KDP晶体中O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共价性更强,而Ca,Mg与O之间更偏向于形成离子键.掺杂原子能否与周围的O原子紧密结合,将会影响它们在KDP晶体中掺杂的稳定性.
    • 魏晓童
    • 摘要: 大口径KDP晶体因其特殊的物理材料属性,常通过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1].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涡模拟的气膜波动模型,针对空气静压轴承内部结构,研究涡流的运动变化,通过对流场时变特性的分析得到气膜波动形成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主轴气膜波动对于飞切加工的影响,为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 巨新
    • 摘要: 对于大型强激光装置的光学系统,尤其是终端光学组件(FOA),其紫外激光损伤问题始终是制约负载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该过程基于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而后发生的材料效应,涉及元件材料的制备与生长、加工、环境、修复和工作参数等多种因素.为此,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并定义了紫外元件损伤动力学概念和研究体系.本文着重介绍利用同步辐射及其他核技术方法开展实验研究的结果,对于熔石英元件,利用同步辐射μ-CT技术获得了损伤图像,结合同步辐射XRD确定了损伤过程和结构,解释了相应的材料效应;结合拉曼光谱,利用光热显微技术研究了损伤内部结构和发展过程,定义了激光损伤可视面积(LDAVR)的含义.利用同步辐射XRF及正电子湮灭技术对其光学加工制造影响负载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物理分析;对于KDP晶体,利用同步辐射XRF-XRD的单独或联合测试,对退役元件和实验样件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行功率下的激光损伤过程,明确了损伤坑的构成和定义,获得了损伤图像.值得指出:依据上述研究结果,针对工程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途径及其应用.
    • 黄帅; 何振湘; 张亚宇; 吴阶平; 尹韶辉; 陈逢军
    • 摘要: 目的利用氮冷等离子体改性KDP晶体表面,实现高质高效的液膜接触潮解抛光。方法利用氮冷等离子体实时处理潮解抛光界面,实现微汽雾中的液滴在KDP晶体表面由液滴驻留向液膜接触转化,克服水在工件表面形成非均匀点状接触导致新"微凹坑"不断形成的不足。通过研究KDP晶体在含水介质中的材料去除特性,获得调控抛光介质性能的方法,并揭示氮冷等离子体对KDP晶体刻蚀规律的影响。通过研究KDP晶体在抛光界面上的摩擦特性和KDP晶体表面微观结构、拉曼光谱,以及氮冷等离子体对KDP晶体表面亲水改性的时效性,综合评估氮冷等离子体中的KDP晶体的抛光机理。结果在抛光过程实验中,证明了氮冷等离子体改性KDP晶体潮解能够提高KDP晶体的表面质量。使用优化的放电参数,表面粗糙度(RMS)从18.4 nm下降至7.6 nm,PV值从109.9 nm下降至61.5 nm。材料去除率最低为10.14μm/min,最高达91.58μm/min。结论利用氮冷等离子体,可快速、无损地将KDP晶体表面处理至超亲水状态,能有效去除液滴驻留产生的微凹坑,表面质量大幅提升,划痕明显减少,实现了液膜接触潮解抛光,为KDP晶体高质高效抛光提供新的思路。
    • 缪跃琼; 王旭; 邓乾发; 周文慧; 毛越初; 黄林彬; 袁巨龙
    • 摘要: 目的为解决KDP晶体无损表面的制造难题,进一步提升水溶解抛光方法的抛光质量和效率,研究介电泳效应对水溶解抛光液的影响。方法提出一种介电泳辅助水溶解的抛光方法,最终获得超光滑表面,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极化后微水滴的运动行为,并搭建验证性平台观测介电泳力作用下抛光液的吸附行为,验证抛光原理。之后数值模拟不同的电极形状对微水滴受到介电泳力的影响规律,优化得到最优电极形状参数。最后搭建试验平台,验证介电泳对水溶解抛光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效果。结果微水滴会在介电泳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聚集在晶体表面附近,从而提高抛光过程中参与溶解的微水滴数量,加快溶解去除速率。同时,上电极也会对抛光液产生"吸附"作用,延长抛光液在晶体表面的作用时间,减小抛光液甩出率,进一步提高抛光效率。双螺旋结构电极具有最大的电场梯度,能够使水滴受到最大的介电泳力而向晶体表面聚集。经过20min抛光后,采用传统水溶解抛光的KDP晶体表面粗糙度Ra由抛光前的590nm降低至1.637 nm,而采用介电泳辅助水溶解抛光的KDP晶体,表面粗糙度降至1.365 nm,表面质量更高。与传统水溶解抛光相比,介电泳辅助水溶解抛光效率提升24%,同时能够更快地获得光滑表面。结论在介电泳效应的辅助作用下,KDP晶体水溶解抛光质量和效率均得到了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