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反膜

减反膜

减反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87384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光学仪器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年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CPVC12)、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等;减反膜的相关文献由76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若愚、王红宁、刘小华等。

减反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7384 占比:99.97%

总计:387486篇

减反膜—发文趋势图

减反膜

-研究学者

  • 陈若愚
  • 王红宁
  • 刘小华
  • 钟璟
  • 石强
  • 沈军
  • 王晓栋
  • 陈刚
  • 乐雅
  • 何达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少剑; 叶滨; 邱桂兰; 曾涛; 施玮; 王立富; 陈云霞; 刘志伟
    • 摘要: 减反膜应用可降低气—固界面的菲涅尔反射,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晶硅太阳电池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商业化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尺寸:182 mm×182 mm)为研究对象,以SiO_(x)N_(y)(1)/SiN_(x)(3)作为电池正面减反膜改善入射光子利用率。与传统SiN_(x)(4)减反膜相比,SiO_(x)N_(y)(1)/SiN_(x)(3)减反膜可显著降低300 nm~500 nm波段内光子反射率,短波段光子减反效果尤为明显。对应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1000 w·m^(-2),25°C)所测定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3.227%,高于传统减反膜的电池效率(23.128%)。根据SERIS-V1.5软件对QE谱积分电流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iO_(x)N_(y)(1)/SiN_(x)(3)减反膜电池电流损失相对采用传统SiN_(x)(4)减反膜电池,反射部分造成的电流损耗可降至0.867 mA·cm^(-2),且其他电学性能参数如开路电压及填充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并不实质影响电池背面效率。此外,基于SiO_(x)N_(y)(1)/SiN_(x)(3)减反膜电池规模生产终端EL测试良率与传统减反层电池相当,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
    • 李晓峰; 何雁彬; 常乐; 王光凡; 徐传平
    • 摘要: 超二代和三代像增强器是两种不同技术的像增强器,其在光电阴极、减反膜、离子阻挡膜以及阴极电压方面存在区别。在极限分辨力方面,尽管三代像增强器Ga As光电阴极的电子初速小、出射角分布较窄以及阴极电压较高,但目前两种像增强器的极限分辨力均相同,三代像增强器Ga As光电阴极的优势在现有极限分辨力水平下并未得到发挥。在信噪比方面,尽管Ga As光电阴极具有更高的阴极灵敏度,但因为较高的阴极电压以及离子阻挡膜透过率的影响,使得两种像增强器的信噪比基本相同,三代像增强器Ga As光电阴极高灵敏度的优势也未得到发挥。在增益方面,尽管三代像增强器具有更高的阴极灵敏度以及较高的阴极电压,但超二代像增强器通过提高微通道板的工作电压来弥补阴极灵敏度以及阴极电压的不足,因此在现有像增强器增益的条件下,两种像增强器的增益完全相同。在等效背景照度方面,由于三代像增强器Ga As光电阴极的灵敏度更高,因此在相同光电阴极暗电流的条件下,三代像增强器可以获得更低的等效背景照度,所以三代像增强器较超二代像增强器具有更高的初始对比度。在光晕方面,由于三代像增强器光电阴极的灵敏度较高,同时具有离子阻挡膜,因此理论上讲,三代像增强器较超二代像增强器具有更高的光晕亮度,但实际的情况是两种像增强器的光晕亮度基本相同。在杂光方面,Ga As光电阴极具有减反膜,因此杂光较超二代像增强器低,所以三代像增强器的成像更清晰,层次感更好。在带外光谱响应方面,由于超二代像增强器NaKSb(Cs)光电阴极的带外光谱响应高于三代像增强器,因此在近红外波段进行辅助照明时,超二代像增强器较三代像增强器成像性能更好。在低照度分辨力方面,具有相同性能参数的超二代和三代像增强器具有相同的低照度分辨力。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标准A光源测试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当实际的环境发射光谱分布与标准A光源发射光谱分布不相同时,两种像增强器的低照度分辨力将会不同。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彩色光伏组件盖板玻璃,包括玻璃基底,玻璃基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致密减反膜、多孔减反膜与介质层;所述致密减反膜为致密硅氧化物,致密减反膜在550nm波长时的折射率为1.45~1.8;所述多孔减反膜为多孔硅氧化物,多孔减反膜在550nm波长时的折射率为1.45~1.55;所述介质层在550nm波长时的折射率为1.85~2.5;该盖板玻璃能够确保所制备的彩色光伏组件具有外观色彩能够自由选择和变换的优点,且对光电转化率影响极小、抗紫外老化,适于大规模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中应用。
    • 孙洪伟; 郝建红; 赵强; 范杰清; 张芳; 董志伟
    • 摘要: 在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评价中,电池材料、掺杂浓度、扩散长度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合理地改变相关参数可以优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高电池效率.此外,在太阳能电池表面镀一层具有减反作用的光学薄膜(简称减反膜)也是提高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以提高电池效率为目标,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等微观参数进行计算优化,分析了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变化对电池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减反膜对于电池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减反膜材料及其膜系厚度,并且结合镀膜后电池量子效率的变化验证了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优化电池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减反膜,电池效率最高可达20.35%,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8.25%.
    • 马海霞; 武艳军; 王吉明; 路元刚; 杨雁南
    • 摘要: 薄膜干涉是大学物理波动光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薄膜光学的理论基础.薄膜干涉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于设计减反膜和高反膜.本文基于传输矩阵法,定量计算了多层介质膜的反射率.以BK7玻璃为例,无镀膜时在可见光范围内,其反射率约为4%.利用薄膜的相消干涉可以减少表面的反射率.镀一层减反膜时,对设计波长550 nm其反射率下降为1.3%,一旦偏离设计波长减反效果变差;镀两层减反膜时,在470 nm~670 nm范围内,减反效果明显改善,反射率均低于1.3%.利用薄膜的相长干涉可以增加表面的反射率.以熔石英为例,镀一层薄膜时,对设计波长1500 nm其反射率可由未镀膜时的3.3%提高到30%;镀七组薄膜时在1360 nm~ 1660 nm范围内其反射率均可达99%以上.通过这些定量计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 石澎; 王丽荣; 钟明桂; 张鸿佳; 卢志坚
    • 摘要: 针对响应600nm~1200nm的光电传感器,为了提高其光能利用率和探测灵敏度,本文采用三种方案对600nm~1200nm的光学薄膜的膜系进行了设计和分析,讨论了不同材质镜片下的方案选择,设计的光学薄膜在600nm~1200nm范围的平均反射率低于0.5%.
    • 刘慧敏
    • 摘要: 以PAA5000为模板,采用离心水洗的方法制备出大小均匀、性能优良的纳米SiO2空心球,通过与酸催化溶胶混合的方式提高了其减反膜的抗划伤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纳米SiO2空心球呈单分散状态且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纳米SiO2空心球减反膜表面平整且具有高的孔隙率,这使得纳米SiO2空心球减反膜同时具备高透过率和优良的抗划伤性能,在用于户外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光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建; 徐均琪; 苏俊宏; 李阳; 师云云
    • 摘要: 利用光刻掩模和热蒸发沉积技术制备兼容电磁屏蔽红外窗口薄膜器件,实现3~5μm波段红外信号高效增透,且能屏蔽12~18 GHz频段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光刻掩模和真空热蒸发沉积技术在双面抛光Si基底上制备满足要求的十字交叉对称金属网栅结构,通过离子束辅助电子束热蒸发沉积技术制备3~5μm波段高效增透的红外膜.为进一步改善金属网栅的透射率,在周期g为550μm,不同线宽的金属网栅薄膜上沉积红外增透膜.结果表明:通过真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得红外膜样片在3~5μm的峰值透射率为99.8%,平均透射率为99.3%.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金属网栅12~18 GHz频段的电磁屏蔽效能,得到兼容电磁屏蔽红外窗口薄膜器件在12~18 GHz频段内总体电磁屏蔽效能优于27 dB,3~5μm红外波段的峰值透射率为86.3%,平均透射率为86.1%.金属网栅薄膜上镀制增透膜在保证电磁屏蔽效能不变(≥27 dB)的前提下,网栅光谱(透射率)提高了37.6%(网栅周期g为550μm,线宽2a为30μm).屏蔽效能的改善既可以通过调整网栅的周期和线宽,也可以选择电阻率较低的基底材料实现.
    • 钟青; 刘文德; 马晓欢; 王君; 郑春弟; 王雪深; 李劲劲
    • 摘要: 针对单光子探测芯片中超导Nb膜减反的问题,研究了磁控溅射Nb膜折射率光谱特性随Nb膜厚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SiO2和SiNx介质膜的折射率光谱特性.为降低超导Nb膜对633 nm光的反射比,在Nb膜表面设计和制备了SiO2和SiNx减反膜.测试结果表明:SiO2和SiNx使反射比明显减小,计算结果验证了这一趋势.
    • 王燕; 杭凌侠
    • 摘要: 光学减反膜是激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激光照射下最容易发生损伤的部分,如何提高减反膜的激光损伤阈值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保持目标透射光谱要求和膜系总光学厚度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梯度化减反膜与激光损伤阈值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混合渐变膜系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渐变减反膜系,G/H1→H/L/A;其次通过渐变折射率分层等效方法将渐变减反膜系进行不同的梯度化,并利用PECVD技术,在K9玻璃上沉积了满足光学性能指标要求的不同渐变减反膜系(多层梯度渐变膜系和相应的坡度渐变膜系);最后进行了激光损伤阈值(LIDT)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目标透射光谱要求和膜系总光学厚度不变的前提下,渐变减反膜系相比于传统减反膜系,抗激光损伤阈值有明显的提高;随着梯度化层数的增加,渐变减反膜系的激光损伤阈值呈减小的趋势;对于相同膜层的渐变折射率薄膜,采用坡度法制备的样片抗激光损伤阈值均优于采用梯度化制备的样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