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史、一般性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3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船山学刊、求是学刊、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等;《农政全书》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昕、李志坚、游修龄等。
《农政全书》
-研究学者
- 周昕
- 李志坚
- 游修龄
- 王永厚
- 吴德铎
- 施宣圆
- 胡道静
- 刘振亚
- 刘璞玉
- 吴万春
- 宋湛庆
- 杨直民
- 熊帝兵
- 王令
- 王博凯
- 王培华
- 荆三林
- 陈美健
- Marina
- Sam
- 丁建川
- 代少强
- 任红(编辑)
- 任翔
- 伍学源
- 何忠军
- 何纪宪
- 余雪花
- 关传友
- 农影
- 农考
- 冯洪钱
- 冷东
- 刘丹
- 刘吴
- 刘咸
- 刘建光
- 刘明
- 刘长允
- 力涛
- 卞僧慧
- 卢化西
- 卢惠民
- 卢锷
- 印嘉佑
- 古为农
- 史继忠
- 叶嘉莹
- 叶瑞宝
- 叶静渊
-
-
邓晓婷
-
-
摘要:
在古代广泛流传的文字记载中,后世对“农”的印象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实在在,倚凭天地晨昏、顺应四季变化而运转的农耕生活;另一类,则是具有敏感心灵的知识分子,用诗文吟诵出的淡静无为的田园世界。其间,也不乏《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农学著作,系统地总结出了传统农业技艺的运命和法则。但人们对于农学更加科学的理解,多半要至近代农科专业真正形成以后。
-
-
汪李平
-
-
摘要:
苦瓜,别名癞葡萄、癞蛤蟆、锦荔枝、凉瓜等,为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地区。日本、东南亚栽培历史悠久,17世纪传入欧洲,仅供观赏,不作食用。苦瓜于南宋时传入我国,明代朱橚的《救荒本草》(1406年)中已有苦瓜的记载,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39年)中还提到南方人甚食苦瓜,说明当时中国南方普遍栽培苦瓜。现全国南北各地广为栽培,尤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等省栽培较为普遍。
-
-
熊帝兵
-
-
摘要:
《农政全书》之"任树森序"提供了考证任树森其人、其事的线索。今考,任氏为清嘉道时期河南息县人,进士,乃当地望族。任氏曾为官多地,政绩集中于任贵州粮储道期间,以在黔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成就最为显著,重点解决推广过程中的地土不宜观念、棉种不佳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还撰写了《种棉法》和《辨惑》两文,阐释棉花种植的关键技术,与褚华《木棉谱》合刊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黔期间,任氏从贺长龄处获得《农政全书》,并将其再刊,即贵州粮署本。该本在较长时期内担任通行本角色,对《农政全书》的流传与校勘影响较大。
-
-
熊帝兵
-
-
摘要:
《农政全书》之"任树森序"提供了考证任树森其人、其事的线索.今考,任氏为清嘉道时期河南息县人,进士,乃当地望族.任氏曾为官多地,政绩集中于任贵州粮储道期间,以在黔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成就最为显著,重点解决推广过程中的地土不宜观念、棉种不佳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还撰写了《种棉法》和《辨惑》两文,阐释棉花种植的关键技术,与褚华《木棉谱》合刊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黔期间,任氏从贺长龄处获得《农政全书》,并将其再刊,即贵州粮署本.该本在较长时期内担任通行本角色,对《农政全书》的流传与校勘影响较大.
-
-
李成昊
-
-
摘要: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
-
肖艳
-
-
摘要:
西瓜,盛夏时节人们心中最爱。消暑凉夏,丝丝入味,纵观千年,怎一个回味了得呀!西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
-
王悦
-
-
摘要:
一件画,一首诗,一件器物,一处景致,乃至一个微妙的细节……无不是小中见大,意趣横生。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带给人们的,是江南文化永恒的美。自白居易到苏轼,再到米芾、倪瓒……历经千年,依旧温存、风雅、精致。一件画,一首诗,一件器物,一处景致,乃至一个微妙的细节……
-
-
-
-
摘要:
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很多集大成的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作为论述技术工艺的综合性著作,也成为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天工开物》与其他杰作交相辉映,构成了我国明清时期灿烂夺目的科技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技术代表作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在古老的东方也有了对应作品。人们把宋应星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
-
-
张恒
-
-
摘要:
收割完庄稼的田原,空旷、规整,裸露出生命的底色。没有农作物的覆盖,便能清晰地看见走向有序的地埂和自然分割的田块。它们几乎是由几何元素构建而成,点、线、面之间,蕴含着彼此的逻辑关系。远远望去,像一本摊开的几何辞典。这是有着历史内涵的书页。或许,这些线性、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图形,是先民从《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古籍里移植的。
-
-
江晓原
-
-
摘要:
徐光启一直是传奇人物,他在明朝当大官,信天主教,译《几何原本》,编《农政全书》,修《崇祯历书》,今天上海的繁华商圈之一徐家汇,就是因徐光启而得名的。在常见的读物中,徐光启又几乎总是和“科学”联系在一起的,连蒋介石都亲笔为他写过“科学导师”的题词(石碑现存徐光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