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源发展

内源发展

内源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934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政治与法律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广西图书馆学会2017年年会等;内源发展的相关文献由9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栋生、范会敏、钱宁等。

内源发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1.3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934 占比:98.64%

总计:6016篇

内源发展—发文趋势图

内源发展

-研究学者

  • 陈栋生
  • 范会敏
  • 钱宁
  • 刘宗南
  • 安丰东
  • 廖雯玲
  • 张勇
  • 王旭明
  • 芦婷婷
  • 陈建红

内源发展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文池
    • 摘要: 文章利用湖南省第六次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的相关数据和对湖南省部分基层图书馆走访调研的结果,同时借鉴吉林省、贵州省及其他地区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行政推动下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问题的整体现状,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指出基层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文章认为基层图书馆需要在"行政推动和社会参与"的环境下,通过提升"内源发展"——转变认识、健全制度、统筹规划、拓宽渠道、塑造环境、严格考核等六个方面做好人力资源建设和开发,为基层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 程恺臻
    •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通过资源有效整合,产生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源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振兴中资源要素融合存在样板化、产业结构失衡、水平较低等问题。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效率,必须构建人、地、财资源合理配置整合机制,优化乡村振兴氛围,推动乡村振兴的内源发展
    • 刘宗南
    • 摘要: 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有内源和外源两种类型,两者之间辩证统一。论文在阐述内、外源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思路,即由单一地依赖外源式发展转变为以校为本、在地化的内源式发展,并从被动与能动、封闭和开放、平庸与卓越三个方面系统地探究两者的实践博弈问题。
    • 刘新昕; 包先康
    • 摘要: 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关乎"政绩",更是关乎"民需".面对这一治理问题,如何以内源发展的理念来有效激发村民参与的内生动力成为了解决目前困境的一种应然选择.而社会工作由于其"助人自助"的理念特性,与内源发展视角下的垃圾分类治理理念具有天然的适切性.因此,可以考虑从内源发展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讨论社会工作在与政府行政体制互嵌的情境下,如何从尊重村民需求、提升垃圾分类能力及环保意识、重构垃圾分类支撑平台等方面有效提升垃圾分类效力的问题.
    • 程豪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整体呈现社会工具取向,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理论和实践也逐渐显现出"内卷化"的困顿.当今社会是一个彰显人之生命价值的时代,如若仍以单一社会服务为导向来实施劳动教育,必然带来工具价值和生命主体的冲突.内源发展理论强调事物内部规律的生长,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变革提供一条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可能路径,催生"内源发展劳动教育"的产生.内源发展劳动教育是基于人、通过人、为了人,采用内源发展的思维方式探究劳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期实现人的劳动自觉和生命成长.为突破当前劳动教育的内卷化,需在劳动教育思想上由工具价值走向生命本位,在劳动教育资源上由资源等待走向内容创生,在劳动教育实施上由外在传递走向内外互动,在劳动教育评价上由指向社会扩展到个体自觉.提出内源发展劳动教育,绝非完全否定外在设计劳动教育,而是希望在内外双重逻辑的综合融通中,为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合乎逻辑而或恰当适切的可能:外在设计和内源发展共同构筑着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新体系、新话语和新格局.
    • 廖雯玲
    • 摘要: 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用系统思维来提高基层图书馆效能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相较传统的要素投入模式,更强调发展的质量及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和人文现象.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目标之一在于以较小的增量投入激活巨大的存量,使其能通过发展来表现自身的能动性.文章探讨了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机制形成的现实基础与障碍,并提出了推进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刘宗南
    • 摘要: 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有内源和外源两种类型,两者之间辩证统一.论文在阐述内、外源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思路,即由单一地依赖外源式发展转变为以校为本、在地化的内源式发展,并从被动与能动、封闭和开放、平庸与卓越三个方面系统地探究两者的实践博弈问题.
    • 廖雯玲; 王兰伟; 芦婷婷; 王彬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化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基层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越发多样,承担的文化使命也愈加厚重,尤其是在提倡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基层图书馆成为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坚定民众文化自信的主要且最为广泛的文化阵地之一,因此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更加有效发挥其社会和文化功能值得深入探索.文章基于内源发展理论内涵,讨论了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的内容和目的,梳理了基层图书馆内源发展动力系统的构成,并对其结构模式和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何得桂; 公晓昱
    • 摘要: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通过分析产业扶贫的特点发现,行政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式对农村产业发展机遇、农民发挥产业主体作用及农村产业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具有一定制约性,难以有效发挥农村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可持续增收的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必须从农村产业发展的根源入手,将农村产业发展方式从行政推动向内源发展转变,形成农村产业“内外融合”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增加农村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决策权和参与度,建立参与主体间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形成涉农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积极主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主体参与配合的农村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 彭峰; 刘耀彬
    • 摘要: 内源性绿色减贫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贫困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融合多维贫困理论、可持续生计分析和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建立贫困人口"生计—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内源性绿色减贫的治理逻辑,并结合绿色减贫典型案例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内源性绿色减贫强调在地方机构主导和政府引导下,促使贫困人口在市场化参与过程中积累生计资本和提升可行能力,基于地方性知识而对贫困地区绿色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是内源性绿色减贫的前提条件,协同治理和收益共享是内源性绿色减贫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如何实现内源性绿色减贫提出了具体推进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