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临床医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92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才智、现代交际、基础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等;关怀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为华、王继红、郭立平等。

关怀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92 占比:98.05%

总计:5703篇

关怀理论—发文趋势图

关怀理论

-研究学者

  • 李为华
  • 王继红
  • 郭立平
  • 于丽君
  • 傅淳华
  • 冯文全
  • 刘义兰
  • 刘淑琪
  • 刘爽
  • 吴文君

关怀理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卫; 黄玉娇
    • 摘要: 诺丁斯关怀理论从"学会关怀"的角度,努力探寻一种处于关心状态下的生命样态,为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路径。关怀理论对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主要有:肯定幼儿主体地位,明晰教师在冲突中的角色;提升幼儿的关心能力,在冲突关怀中共同成长;共鸣幼儿的关心情感,保障关怀关系的持续性。在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加理性、客观地介入到幼儿同伴冲突中:榜样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冲突处理技巧;对话交流,引导幼儿在冲突中找寻自我;实践认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撑。
    • 颜玲琴
    • 摘要: 目的探讨关怀理论教学模式在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级高职护理班9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和教学效果评价表进行测评。结果教学后两组学生CAI得分都有提高,但实验组CAI得分提高更明显,护生对关怀理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较满意。结论关怀理论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关怀意识。
    • 贾莹; 赵斐; 李丹红
    • 摘要: 为提高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选取68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组设为参考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另一组设为试验组,采用人文关怀课堂模式开展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对试验组和参考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人文关怀水平考核。试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关怀能力、应变能力成绩均要明显高于参考组(P<0.01),试验组学生在认知、勇气、耐心上也要高于参考组(P<0.05)。人文关怀课堂模式能够有效强化护生的人文关怀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
    • 覃诗雅
    • 摘要: 关怀理论认为,校园欺凌是指欺凌者对被欺凌者实施攻击行为,最终造成被欺凌者身体、心理等方面受到伤害的一种行为。家庭关怀缺位、学校关怀缺失和同龄群体关怀缺乏是导致校园欺凌频发的主要原因。从关怀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在家庭方面,应推崇自由对话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校园欺凌问题;在学校方面,可大力推行感化教育,补足校园欺凌治理的短板;在教师方面,要鼓励学生同龄群体间积极交往,共同抵制校园欺凌等防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
    • 沈辉香; 何齐宗
    • 摘要: 关怀理论是一种以爱为核心,注重关怀关系,尊重生命个体的理论。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防治当今中小学校园的欺凌问题。从关怀理论视角分析,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同学关怀关系的疏离、学生个体的抽象化和学生关怀道德的失落。基于关怀理论的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路径在于重构学生的关爱关系、培养学生的包容品格和提升学生的关怀能力。
    • 王岚
    • 摘要: 在情感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技能人才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供给,还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备服务情感,其中关怀品质十分重要。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关怀品质属于职业道德素质范畴,现代服务业的情感性、关系性和个性化特点对高技能人才关怀品质提出了深切诉求,然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关怀品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建议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依据,通过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动态优化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建立柔性评价机制和加速构建关怀型社会等路径为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关怀教育,进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 刘相娜
    • 摘要: 我国教育的目是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目的实现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具有独特性。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认为,关怀是一种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需要的双向互动关系。基于关怀理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是有效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础。
    • 高振宇; 周傅盛
    • 摘要: 关心或关怀一直以来都是儿童哲学课程架构的奠基石之一,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与发展,从而限制了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能发挥的指导作用。作为女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内尔·诺丁斯所创建的关怀理论对中国教育的人性化改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其中关于对话的思想有助于重构和发展儿童哲学的传统实践模式,从而建立和发展“关心型”哲学探究共同体。儿童哲学在教学上以苏格拉底对话为原型,旨在促进儿童思维的可持续发展。它以真理为中心,重在推动概念的渐进式理解,并且积极选用多元文本与非文本刺激物,增强儿童的直接与间接经验,以帮助儿童发现生活意义及实现儿童生长为目的。而“关心型”哲学探究共同体的建设则需要建立以关心为基础的师生对话关系;以儿童关心的主题为出发点,强化经验的重构与改造;统整关怀伦理与逻辑推理,健康发展批判性思维。
    • 常泽楠
    • 摘要: 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 诺丁斯在关怀伦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以关心为核心的关怀道德教育.中小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黄金期,也是关怀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过于追求工具价值,存在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忽视品质的培养;师生关系过于权威,缺乏情感的互动;教学内容过于学术,缺乏生活的参与;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缺乏实践的配合;教学原则过于统一,缺乏多元的教育等诟病.因此,基于内尔· 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从价值理性出发重塑中小学道德教育,确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关怀能力的教学目标;建立情感互动,师生之间认可、对话的师生关系;组织以关怀为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实践为主,锻炼学生关怀能力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学生实际,给予学生连续性关怀的教学原则.
    • 席长华
    • 摘要: 榜样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及道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历来注重对榜样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榜样对自我成长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认为学校树立的榜样人物于自己"遥不可及"。这说明榜样的树立往往基于学校的思考,而缺失了学生的"在场"。基于关怀理论,学校榜样教育应关注学生作为被关怀者的积极回应,倾听学生的声音,树立多元化榜样,进而推动课程化和活动化的榜样转化,改进学校榜样教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