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伯峡水电站
公伯峡水电站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0476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青海科技、电网与清洁能源、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会议等;公伯峡水电站的相关文献由27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念水、吴曾谋、洪镝等。
公伯峡水电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4760篇
占比:99.77%
总计:105002篇
公伯峡水电站
-研究学者
- 陈念水
- 吴曾谋
- 洪镝
- 尹红东
- 武选正
- 谢小平
- 何建辉
- 牛争鸣
- 马福祥
- 张秀山
- 石四存
- 马伊岷
- 安盛勋
- 张光敏
- 张向东
- 朱锦杰
- 李先波
- 王卫国
- 王柳江
- 王龙
- 董国庆
- 许春珠
- 陈奇珠
- 靳谋
- 于淼
- 付波
- 何淑芬
- 刘军
- 刘小宁
- 刘新记
- 卞齐步
- 吴小丽
- 周恒
- 唐建疆
- 姚宝永
- 姚福海
- 孔庆梅
- 张占锋
- 张春海
- 张曼曼
- 张猛
- 张自军
- 徐建平
- 徐新
- 曹西高
- 曾新华
- 李得英
- 李忠
- 李贵信
- 李龙
-
-
-
-
摘要:
据国家电投黄河公司2021年10月20日,公伯峡发电分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标志着电站安全生产踏入了智能化的第一步。作为黄河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科技项目试点单位,公电紧紧围绕"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目标,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抓住关键业务场景,实现了机器人巡检、表计识别、状态检测、红外测温、成像等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
-
-
-
林莉
-
-
摘要:
2006年5月监测发现,公伯峡水电站堆石坝渗漏量明显增大,渗漏量增大了7L/s左右,至2007年初最大渗漏量达21L/s左右,2008年、2010年渗漏量曾达到22L/s左右。对水下检查发现的缺陷进行封闭处理,处理后堆石坝渗漏量明显减少,水量减少14L/s左右,PPdb1渗压计水位下降4m左右。堆石坝渗漏水量在5~7L/s左右。公伯峡水电站在2012年初调整为主要调频调峰电站,且2012年汛期降雨泄洪频繁,影响到2012年1~3月份和7、8月汛期堆石坝渗漏量,导致渗漏量异常。
-
-
林莉
-
-
摘要:
堆石坝渗漏情况结合变形分析其主要原因初步判断分析为右岸周边缝测缝计JB-3-03、JB-3-04部位面板沉降变化较大,导致面板局部出现渗漏缺陷。堆石坝0+130m~0+230m段坝体趋势性下沉和向下游变形,坝内填筑体局部变化较大,影响防渗面板稳定,导致堆石坝防渗体局部出现缺陷。因渗漏量持续增大,会在堆石坝坝体局部形成饱和区,对堆石坝局部构成一定的影响。2015年至2016年对堆石坝面板右岸高趾墙周边缝,对部分裂缝存在渗漏进行了修补。
-
-
-
-
摘要:
(三)登上巅峰引领世界(2004年至今)2003年,三峡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至此我国不仅刷新了水电站装机容量的世界纪录,而且也标志着我国水电建设水平走到了世界最前列。到2004年,随着公伯峡水电站的投产,我国水电总装机突破1 x 108kW•h,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从我国改革开放加速水电开发建设时起,我国水电就已经开始了向世界水电制高点的攀登。
-
-
孙栓民1
-
-
摘要:
2016年10月对公伯峡古什群倾倒体安装GPS在线监测,各监测项目进行了加密,针对监测资料对各项目测点测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左岸1号滑坡和古什群倾倒体各测点向河道方向位移,裂缝计开合度持续性增大,以及巡视检查发现多处裂缝,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进行大地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证明了库区滑坡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
-
-
-
-
尹红东;
张向东
- 《中国水利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为寒冷地区施工的高面板坝,坝址处河床狭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因此做好料场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对坝体填筑施工的顺利进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合理的道路规划、布置,也是坝体填筑施工的关键因素.文中介绍了公伯峡水电站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料场的规划管理与坝体填筑施工的具体措施及取料的施工技术要求.
-
-
陈念水
- 《中国水利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公伯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设计中采用的几项新技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并在设计和工程中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垫层区上游面采用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采用了电磁式沉降仪观测坝体沉降;垫层区采用挤压边墙固坡.坝体分区设强透水区;面板一次性连续施工.现简要介绍于下,供参考.
-
-
李宜田;
李宏伟;
范亦农
- 《中国水利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会议》
| 2005年
-
摘要:
黄河公伯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化隆县与循化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32.2 m,原计划面板分两期施工,为了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质量,在采用挤压墙固坡技术和坝体填筑到顶后沉降固体的基础上,将超长面板一次性施工完成,最大块长达218 m.自然环境条件差,日温差大,气候干燥,有相当大的难度.超长面板一次性浇筑技术在公伯峡工程中成功应用,为高面板坝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新思路.
-
-
-
-
-
马福祥;
万宗礼
- 《西北五省(区)水电学会联系网第20次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公伯峡水电站坝区第三系红层下广泛埋藏有古全风化岩,这些古全风化岩在电站的各个工程边坡、洞室及局部基础有出露。古全风化岩是独特地质环境条件下岩石再次压密、结构再生的一种岩体,与现代全风化岩有着明显的区别。分析、研究古全风化岩工程地质特性,优化防护措施,对保证各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工程的长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国内外水电工程在大范围全面揭示古全风化岩工程地质特性的事例很少,因此古全风化岩工程地质特性的研究,既是工程实际需要,又是一项新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