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喉切除
全喉切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03105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2009国际暨第十届全国头颈肿瘤大会、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全喉切除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席淑新、归纯漪、单蓉等。
全喉切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03105篇
占比:99.96%
总计:703354篇
全喉切除
-研究学者
- 席淑新
- 归纯漪
- 单蓉
- 凌凌
- 吴晓霞
- 马瑞霞
- 高建中
- 刘永革
- 季素娟
- 尹世芬
- 林泳琴
- 白玉龙
- 等
- 肖利
- 陈秀杰
- 黄茂华
- 乐凌
- 付明亮
- 任银
- 余莉
- 佟威
- 刘勇红
- 刘志涛
- 刘怀涛
- 刘汉强
- 刘添天
- 刘雄光
- 吴华英
- 唐文佳
- 唐春梅
- 唐青来
- 姚逾
- 孔令平
- 孟涛
- 张园
- 张艳秋
- 彭霞
- 易东
- 易华容
- 李仕晟
- 李育玲
- 杨新明
- 林爱桃
- 林韵
- 柏亚玲
- 梁冬梅
- 甄秀芬
- 秦冰丽
- 窦艳玲
- 罗亚文
-
-
胡忠纯;
胡泽盈;
梁冠冕;
胡海琴
-
-
摘要:
目的 了解全喉切除术后幸存者在重返工作岗位后的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度访谈9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重返工作岗位的获益感、重返工作后工作障碍凸显及疾病状态影响工作和社交。结论 全喉切除术后幸存者重新返回工作岗位存在明显益处,但在工作当中仍然存在诸多工作适应障碍问题和挑战,建议医护人员及雇主等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提高该类人群返岗的适应性,帮助幸存者早日有效回归社会工作,提高其生存质量。
-
-
李男
-
-
摘要:
喉癌,听了会怕吗?全喉切除,更吓人吧?但这是很多喉癌患者要选择的手术方案,也是不得不选择的方案,它会让人失去声音。失去声音,就再也喊不出曾经熟悉的姓名。那些亲切的乳名,那些走心的玩笑,都永远留在记忆里。
-
-
郭亚楠
-
-
摘要:
刚做住院医生的第一年,床位上有一个喉癌病人,是保喉手术后复发的患者,这次住进来,打算做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全喉切除,顾名思义,这个器官生了肿瘤,就把器官拿掉,相当于端了肿瘤的老巢,是我们面对晚期、复发患者的终极外科手段,但同时,喉咙的发音功能,自然也是保不住了。
-
-
李波;
季万丽;
王秀琴
-
-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前移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喉切除术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护理,试验组采用康复前移前模式护理,随访两组病人1年,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语音重建效果、自我护理能力及创伤后成长评分.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病人术后最长发音时间、语言流利程度及可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创伤成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康复前移模式在全喉切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可促进病人语音功能重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创伤后成长.
-
-
-
李苗;
彭霞;
童馨莹;
李仕晟;
阿依努尔·吐尔地;
杨新明;
唐青来;
刘添天;
唐文佳
-
-
摘要:
目的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下,制订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气道防护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癌、下咽癌行全喉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微信和电话方式告知术后患者特殊时期的气道防护措施,同时收集患者日常活动及身体状况信息.结果 2019年1月22日-2020年2月27日随访期间的90例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日常活动正常,均未出现确诊COVID-19病例.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全喉切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气道防护指导,可以减少此类患者被感染的概率.
-
-
-
-
秦英;
曾丽君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下咽癌放化疗后全喉切除术后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例下咽癌放化疗后全喉切除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多种并发症得到控制,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下咽癌放化疗后全喉切除术后多种并发症患者采取有效及时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变化,改善治疗效果.
-
-
杜青艳;
冯长生;
孙蕾;
李婷婷;
杨巍;
金静
-
-
摘要:
目的 分析及研究全喉切除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底救治及诊疗的全喉切除患者中随机选定44例,遵循随机法分组,实验组纳入22例患者并展开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对照组纳入22例患者并展开常规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状况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喉切除患者开展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
-
-
高建中;
马瑞霞;
胡竞敏;
杨培
- 《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自1873年第一全例全喉切除以来,喉科学家对发音重建与发音假体的研究从未间断.事实上,早在全喉切除之前,Reprand(1828)在一位先天性声门闭锁患者身上观察到了"食管发音".Struebing(1888)观察了一位由Karl Stoerk(1887)所作的全喉切除术病人,这位病人可以发出比应用人工喉以后发出的声音还要好;比人工喉声音更自然.但不足之处是食管音发音音量低,发音断断续续,有些人不易掌握.自1931年,Guttman受一例全喉切除患者不幸被碎冰锥刺伤了颈段食管后出现发音启示,用透热针在气管食管壁灼瘘发音.是今天气管食管造瘘发音、气管食管造瘘安装发音管发音的基础.气管食管造瘘发音、气管食管造瘘安装发音管发音原理与食管音相同,仍然是气流振动食管入口粘膜及液体发音.既然如此,何不将呼出气流引入食管入口下方一定深度发音?!作者在做食管充气试验(Esophageal insufflation test)时观察到在食管入口下方存在最佳发音位置;由这一位置设计了新的发音方式.现报告材料与方法。
-
-
赵保晔
- 《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全喉切除后,发音重建是喉科医师极其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全喉切除后发音重建的方法很多,而全喉切除后置入发音钮(管)重建言语功能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单,发音效果好,并发症少而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如果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发音效果及发音钮使用寿命.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全喉切除的62例患者均一期置入国产瓣阀式发音钮进行发音重建,经不断探索改进,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经验体会总结。
-
-
-
-
-
-
刘慧光;
任伟
- 《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03年
-
摘要:
全喉切除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喉全切除,造成病人术后永久失音,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如何做好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