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419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生物学教学、江苏预防医学、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全国临床免疫学学术会议等;免疫记忆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进贵、杨裕华、孙万邦等。
免疫记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1419篇
占比:99.74%
总计:61580篇
免疫记忆
-研究学者
- 张进贵
- 杨裕华
- 孙万邦
- 唐艳丽
- 夏洪波
- 巩丽云
- 曾建潮
- 李荣成
- 林云
- 焦李成
- 田志刚
- 胡春霞
- 郭锦锦
- 陈珺汝
- 丁永生
- 任立红
- 冯慧宇
- 刘卫彬
- 刘芳
- 刘辉
- 姚新生
- 宋丹
- 庄贵华
- 张伟刚
- 徐楠
- 曹雅明
- 朱源荣
- 李涛
- 李言
- 江丽君
- 王准
- 王华平
- 王学良
- 王煦法
- 苏淼
- 郝矿荣
- 钱海
- 陆建华
- 马柯
- 黄鑫
- A
- Catharine
- Elizabeth
- Feng Yi
- H·J·G·贡德尔森
- J·佐伊藤
- Kong Qing
- Liu Jiaye
- Liwu Li
- Lyu Jingjing
-
-
赵林(编译)
-
-
摘要:
随着SARS-Co V-2的传播,新的变种出现,它们显示出绕过先前存在的免疫力的能力增强。为了了解对SARS-Co V-2的记忆反应,在这里,研究人员在一项对受感染和康复的金仓鼠进行的纵向研究中监测了SARSCo V-2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研究人员证明了SARS-Co V-2感染后先天免疫系统的参与被延迟,但随后出现了明显的适应性反应。此外,T细胞过继转移降低了病毒水平,并快速诱导了SARS-Co V-2特异性B细胞,这表明两种淋巴细胞群体都对整体反应有贡献。
-
-
黄文强;
卜会铜;
裴超柱;
黄明敏;
谭拥军
-
-
摘要: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段源于转录因子FOXM1的肿瘤抗原肽M1-10。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干扰素γ释放及细胞杀伤等试验,证实M1-10肽段可在小鼠体内诱导有效的免疫记忆,与HJURP、MELK、VEGFR1、VEGFR2来源的四种抗原肽联用可产生更好的效果。运用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和MMTV-PyMT原发乳腺癌模型开展M1-10单独或联合四种抗原肽的肿瘤预免疫试验,发现M1-10单独使用可发挥显著的抑瘤效果,联合四种抗原肽的抑瘤效果更强。总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肿瘤抗原肽,该肽免疫原性强,单独或与其他肿瘤抗原肽联用时可实现有效的肿瘤免疫。该结论为FOXM1的抗肿瘤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见解。
-
-
骆雅鑫;
胡雪峰
-
-
摘要:
传统观念认为仅有适应性免疫具有免疫记忆,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固有免疫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也能产生免疫记忆,在再次遇到相同或者不同的刺激时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本文从训练免疫的发现、训练激活物、相关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
-
摘要:
近日,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先天免疫细胞的中心功能,并展示了治疗过敏的可能方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人体免疫系统由两个互补的部分组成。后天免疫系统对特定的病原体做出特异性的反应,可在初次感染某种病原体后产生免疫记忆。
-
-
杨博;
李昌华;
李智杰;
张颉
-
-
摘要:
针对鲸鱼优化算法(WOA)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收敛精度低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采用非线性收敛因子、协同a的惯性权重、时变独立搜索概率和免疫记忆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IWTWOA);应用非线性收敛因子、协同a的惯性权重和时变独立搜索概率改进WOA迭代模型,平衡了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有效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引入免疫算法的免疫记忆机制,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选取了15个基准测试函数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IWTWOA算法在稳定性、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上均有所提高;最终将其应用在路径规划问题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
-
何健楠;
孙启全
-
-
摘要:
美国移植年会(ATC)是移植学领域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其报道的内容囊括了世界各地学者在移植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引领了移植相关研究的前沿方向.本文就2020年ATC中与肾移植相关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前沿热点进行概述,包括免疫记忆性细胞功能和免疫记忆机制的新发现,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机制的最新探索,异种移植的研究现状,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潜在解决策略,纳米医学、单细胞RNA测序等新型技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前景等.
-
-
-
叶新贵
-
-
摘要:
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有必要。我国绝大多数人不具备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死亡。一方面,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使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能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
-
苏可;
王经琳;
任昊桢;
施晓雷
-
-
摘要:
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TI)是不依赖T、B细胞的,区别于传统固有免疫特征的一种记忆性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初次感染后对相同或不同病原体再次感染表现高反应性.训练免疫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具体机制涉及固有免疫、代谢及表观遗传之间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激素等刺激对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以及非经典免疫细胞的表观遗传和代谢修饰的影响,并探讨了调节训练免疫在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新冠肺炎等方面的作用.
-
-
吴玥;
王宏林
-
-
摘要: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间存在精密复杂的互作网络,明确神经系统记忆、影响免疫系统炎症信号的机制具有重大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价值.本文阐述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在炎症性疾病中对机体的调控,指出神经系统影响免疫记忆的证据,介绍神经-免疫互作网络,以期为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提供研究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