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9705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疾病监测、上海预防医学、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2006年全国肝炎疫苗研究及应用经验交流会、2016年新形势下预防接种问题、对策与展望学术论坛等;加强免疫的相关文献由61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军、陈永弟、蒋征刚等。

加强免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9705 占比:99.75%

总计:79905篇

加强免疫—发文趋势图

加强免疫

-研究学者

  • 姚军
  • 陈永弟
  • 蒋征刚
  • 刘灿磊
  • 尚建斌
  • 施海云
  • 李倩
  • 李荣成
  • 陈丹
  • 陈恩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采用不同技术路线进行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的有关情况。问: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冠疫苗作用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采用不同技术路线进行序贯加强免疫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我国会在什么时候开展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又有哪些疫苗可以进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答:当前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
    • 摘要: 我国科学家在第一时间成功分离鉴定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并与全球分享其基因组序列,极大地促进了新冠肺炎诊断方法、药物和疫苗的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参政议政部的研究人员搜集相关资料,梳理了国内外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全球使用情况,对完善免疫策略、开展加强免疫、推进老年人群接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孙兆丹; 王晓宇; 陈新; 苏杨; 所佳宁; 王雪; 焦阳; 张世婷
    • 摘要: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区人群蜱传脑炎病毒抗体水平,并对有免疫史人群进行加强免疫效果评价。方法:调查350名0~60岁林区生活人群,于2019年3月采集首份血液样本,选择初次采血后2个月内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的人群采集疫共免后血清,共成功采集360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蜱传脑炎病毒IgG抗体。结果:调查的350人中56.3%有既往免疫史,主要集中在成年人。40.0%的调查对象抗体呈阳性,GMC为290.2 U/mL。本次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77.8%。结论:牡丹江林区人群抗体阳性率较高,蜱传脑炎流行风险可控。
    • 李建华
    • 摘要: 目的:探讨4岁儿童应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加强免疫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4岁接种儿童426例,分析比较加强免疫前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抗体阳性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4岁儿童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99.77%、99.77%,与加强免疫前98.12%、993.43%、88.03%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4岁儿童应用MMR加强免疫后可明显提高抗体水平.
    • 李阳
    • 摘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犬只全面实施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止狂犬病在动物间传播和感染人的最关键措施,也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本文通过介绍狂犬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密云区2018—2020年三年来犬狂犬病实际免疫、监测等情况,分析免疫效果,提出预防方案.全力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是关乎全人类健康的大事,应引起各界高度注视.
    • 肖艳慧; 罗林云; 吕敏; 陈海平; 常少英; 白霜; 赵润毛; 王洁红; 王学秋; 杨云凯; 马燕丽; 刘小琴
    • 摘要: 目的 探讨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的加强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 分别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市招募曾有8月龄和18月龄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免疫史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5、6岁组,进行MMR疫苗加强免疫研究.接种MMR疫苗前与接种后35~42 d各采集血标本3 ml.在研究期间,主动监测疫苗接种后30 min、1d、2d、3d、4~12 d,以及13~42 d的不良事件.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研究组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500名完成免后采血儿童纳入免疫原性分析,535名儿童纳入安全性分析.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轻度不良事件最多.局部与全身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0.00%.局部不良事件的症状以接种部位发红为主,全身不良事件以发热症状为主,其次为咳嗽、皮疹、流涕等.在4~6岁进行1剂MMR疫苗加强免疫后,麻疹抗体、腮腺炎抗体与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9%以上,3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仅腮腺炎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麻疹与风疹抗体相关结果均无差异.免前阴性者的麻疹、腮腺炎及风疹抗体GMC均低于免前阳性者.结论 在4~6岁儿童中进行MMR疫苗的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在4~6岁之间的加强免疫效果相近.
    • 罗红敏(编译)
    • 摘要: 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消除慢性丙型肝炎的关键。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接种重组黑猩猩腺病毒3载体疫苗与重组修饰牛痘安卡拉加强免疫的方案对预防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us,HC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两种疫苗均编码HCV非结构蛋白。
    • 徐蕾; 于雷; 钟丽华; 卢宝玲; 程昱; 王媛媛; 樊健; 姚红; 朱丽影
    •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Ab)作为可中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保护性抗体,在预防HB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HBsAb的保护力至少可持续30年,但对于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高危儿童,临床观察到仍存在HBV再感染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婴幼儿在联合免疫后HBsAb的应答情况、免疫后HBV再感染情况及加强免疫的相关建议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及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等热点问题提供依据.
    • 吕晓亚; 宋磊; 马昭; 王曙光; 马豪; 邵一鸣; 武治印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卫生政策和措施,快速提升了人民健康水平.疫苗研发生产和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是落实"预防为主"政策的重要支撑,在控制各类传染病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快速部署5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通过社会防控举措的实施和疫苗接种,疫情得到快速和持续的控制.但由于全球疫情的反复,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加,如何调整疫情防控策略备受关注.该文从新冠疫苗研发、疫苗接种、免疫策略动态调整、加强免疫、新冠疫苗老年人群接种、免疫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当前全球疫情整体走势的判断,对中国新冠疫苗免疫策略整体实施的分析,为中国后续新冠疫苗接种策略和疫情防控策略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 吴明霞; 陈宗涛
    • 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医务人员乙肝携带及需要进行乙肝加强免疫的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职工体检的所有医务人员,收集其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同时对其乙肝相关抗原、抗体滴度、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糖、尿酸、肝脏超声结果等指标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HBsAg检测阳性为乙肝携带组,反之为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医务人员4611人,其中乙肝携带组113人,阳性率为2.45%,其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01),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浓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本次体检医务人员的乙肝两对半结果共出现9种分布情况,其中HBsAg、HBeAg、HBcAb阳性者共7例,占总人数的0.15%,HBsAg、HBeAb、HBcAb阳性者占2.23%,所有指标均阴性者占15.83%。对照组HBsAb阳性的医务人员中,不论性别抗体滴度随年龄增加均逐渐下降(P<0.01)。本次体检中共893人需进行乙肝加强免疫,占此次体检总人数的19.37%,需要注射疫苗的人群主要分布在20~39岁年龄段。结论:本院医务人员HBsAg携带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但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比例较高,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开展两对半检测。医务人员应重视平时的乙肝加强免疫工作,医院管理者也应起到监督提醒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