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7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法音、佛学研究、佛教文化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等;佛教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谭桂林、侯传文、张先堂等。

佛教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8.7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576 占比:91.10%

总计:1730篇

佛教文学—发文趋势图

佛教文学

-研究学者

  • 谭桂林
  • 侯传文
  • 张先堂
  • 张培锋
  • 李小荣
  • 任传印
  • 刘甜甜
  • 双福
  • 呼斯勒
  • 圣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文翰
    • 摘要: 谢薖具有明确佛禅语素的诗文作品,总数近30篇,约占其全部诗文作品的八分之一.谢薖游访过的具名寺院计6座.游访中一般伴随有饮酒、品茶、赋诗、坐禅、清谈等活动.结交的具名僧侣计5人(诗僧为多)、具名居士1人.谢薖时常自比僧侣或自称居士,对佛法有较深的意乐与理解,但也偶有排佛之论.谢薖所作的佛禅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运用佛禅语典以言事说理,一类则呈现出诙谐的禅趣.
    • 贾婷婷
    • 摘要: “‘作家’,在禅门公案里,专指禅师。我虽然不是禅师,但因为学禅,因为喜欢写作,有幸成为读者喜爱的佛教文学作家。”马明博以文学的形式讲述佛教的智慧与慈悲,文字于他而言是一种方便法门,也是适用于他的净心方式。文学青年问禅路1993年4月,一个周末清晨,二十一岁的马明博和两位同学骑上自行车,从石家庄出发前往赵县柏林禅寺。
    • 刘甜甜
    • 摘要: 近四十年来《文学遗产》中关于唐代佛教文学的研究显示,除对敦煌文献中的唐代佛教文献材料考据商榷外,对唐代佛教文学研究中的僧人僧诗研究、佛教影响下的文人创作研究、佛经翻译研究、诗禅关系研究都有推进,为深化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研究发展中,一要提倡相关研究领域纵深化:重视僧人在唐代佛教文学中的历史功绩,关注文人与唐代佛教文学的文化互动;留心佛经、佛经翻译及佛教术语对唐代佛教文学的重要影响。二要注意研究方法多样化,如运用数字人文的新范式、采用西方的原型批评、精神分析等理论,形成多元一体的研究格局。
    • 刘甜甜
    • 摘要: 近四十年来《文学遗产》中关于唐代佛教文学的研究显示,除对敦煌文献中的唐代佛教文献材料考据商榷外,对唐代佛教文学研究中的僧人僧诗研究、佛教影响下的文人创作研究、佛经翻译研究、诗禅关系研究都有推进,为深化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研究发展中,一要提倡相关研究领域纵深化:重视僧人在唐代佛教文学中的历史功绩,关注文人与唐代佛教文学的文化互动;留心佛经、佛经翻译及佛教术语对唐代佛教文学的重要影响.二要注意研究方法多样化,如运用数字人文的新范式、采用西方的原型批评、精神分析等理论,形成多元一体的研究格局.
    • 乃日斯克
    • 摘要: 古印度《五卷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间故事集,也是丝绸之路上广为传播的文学经典.《五卷书》故事主要通过突厥一回鹘民族的文化中介和藏传佛教的传播途径传入蒙古民间.在众多的版本和本子中,阿拉伯文或者巴列维文《卡里来与笛木乃》和尼泊尔本子《益世嘉言集》可能是影响蒙古民间故事的影响源头.印度箴言体作品、回鹘文《十业道譬喻蔓》、模仿印度箴言体作品创作的藏文和蒙古文作品则是传播的中间环节和放大器.古印度《五卷书》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既是丝绸之路上多国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见证,也是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历史缩影.
    • 高慎涛
    • 摘要: 惠洪,宋代临济宗名僧,一生文学著述颇丰,然而僧俗两界对惠洪的文学成就多有微词。尤其是自王安石女以“浪子和尚”评价他之后,后世学人常以为惠洪诗文好为“未忘情之语”,认为惠洪不精戒律、好为绮语。惠洪作品中虽然有所谓的“未忘情之语”,其中不排除有艳羡繁华的凡思俗情之作,但多数并非世俗的情爱、思归之心,这一点可从对其作品的详细解读中得到印证。对惠洪的“好为绮语”“浪子和尚”等讥讽,不仅抹杀了惠洪的文学成就,也贬低了其宗教情操。
    • 沈童
    • 摘要: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际的杰出诗人,在他的六百余首作品中,有近六分之一涉及佛禅元素.陈与义佛学造诣深厚,佛禅对其思想有重要影响;他有许多娴熟运用佛语释典、叙述游寺居寺、结交僧侣文人、记录坐禅体验的作品.陈与义佛禅作品的艺术价值随着其佛教信仰的深化而提高,晚年达到“浑成”的境界.
    • 任传印
    • 摘要: 作为当代日本佛教禅宗临济宗法嗣,有马赖底的佛教文学成就值得关注。他认为佛教文艺的审美价值是明心见性的高峰体验。其禅学随笔旨在纾解民众的心理问题、犀利反思人类的现代化命运;其自传文学叙述从望族后裔到当代禅僧的修行历程;其游记文学传达游历佛教圣地的见闻与感受。就中日比较而言,有马赖底的佛教文学理论比较深刻全面,佛教文学作品彰显临济禅风,明睿峻烈,开放有为,形式与蕴藉都比较丰富,其得失具有参鉴价值。
    • 任传印
    • 摘要: 作为当代日本佛教禅宗临济宗法嗣,有马赖底的佛教文学成就值得关注.他认为佛教文艺的审美价值是明心见性的高峰体验.其禅学随笔旨在纾解民众的心理问题、犀利反思人类的现代化命运;其自传文学叙述从望族后裔到当代禅僧的修行历程;其游记文学传达游历佛教圣地的见闻与感受.就中日比较而言,有马赖底的佛教文学理论比较深刻全面,佛教文学作品彰显临济禅风,明睿峻烈,开放有为,形式与蕴藉都比较丰富,其得失具有参鉴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