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
任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许昌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等;任昉的相关文献由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金平、李乃龙、杨赛等。
任昉
-研究学者
- 张金平
- 李乃龙
- 杨赛
- 冯源
- 刘玉叶
- 张蓓蓓
- 张顶政
- 柏俊才
- 楊赛
- 陈伟娜
- 高险峰
- Liu Yuye
- 万修
- 何旺生
- 何良五
- 俞绍初
- 俞芸
- 刘涛
- 刘珊珊
- 刘祥
- 劉濤
- 华文胜
- 南秀渊
- 吴亚琦
- 唐梓彬
- 姚雪
- 孙启康
- 宋华礼
- 张宗子
- 彭礪志
- 智晓静
- 李兆禄
- 李曉紅
- 李祥林
- 李长明
- 杨明1
- 楊賽
- 熊清元
- 王德华
- 胡文彬
- 胡旭
- 胡晓光
- 范秀美
- 范风书
- 西洲
- 许晖
- 赵红
- 邵春驹
- 金荣华
- 钟涛
-
-
胡文彬
-
-
摘要:
据史书记载,这种私家藏书“书目”,早在《南史·任昉传》中已经出现了。《任昉传》云:“(昉)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及卒后,武帝使学士贺纵共沈约勘其书目,官无者就其家取之。”宋元明清,随着中国刻书业日渐发达,图书的收藏由国家或官府逐渐发展到民间读书人家,出现了“私家”藏书的风习。今日所见的《中国藏书家辞典》《中国藏书家考略》等专书记录了历代私家藏书家的传记及其藏书的经过、藏书规模、版本沿传情况。这些详略不同、数量多寡不一的“书目”,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选择规模及其价值和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且对研究中国藏书的流传史、版本史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
-
何良五
-
-
摘要:
南朝时期皇权加强而贵族势力减弱,贵族门第在政治、社会上的影响力日趋衰弱,次等士族凭借文学才能向皇权靠拢,从而获得与高门贵族并驾齐驱的政治资本.任昉之所以能成为文坛领袖,"兰台聚"之所以形成,皆以此为政治背景.任昉在梁初大力提拔后进文士,一度成为文坛领袖,继而外放为新安太守,郁郁而终,其后隐藏的是梁武帝夺取文坛盟主的意志.参与"兰台聚"者门第较低,凭借文才得到梁武帝赏识,在政治、文化上大放异彩,形成了一种新的贵族主义."兰台聚"实际上开启了梁代文学的序幕,梁代文士之多、文学创作之盛,当放在这一背景下来观照.
-
-
西洲
-
-
摘要:
宁波的慈溪境内,有一座灵绪湖,简称灵湖。湖的西面有一个村子,叫任佳溪,风光秀丽,世代居住着任氏家族。清末本地文人方翔藻写有《灵绪湖泛舟》一诗,其中就有"摩诘诗中画,桃源腊后春。佳溪如此好,早与卜芳邻"这样的溢美之辞。相传任氏是黄帝少子禺阳的后裔。禺阳受封于任地(今山东济宁),后世分支迁徙扩散,遍布广大地区。任氏历代名人众多,秦朝任鄙,汉朝任光,南朝任昉,唐朝任雅相,宋朝任伯雨,明朝任濬,清朝任大椿,等等,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
-
-
李曉紅
-
-
摘要:
梁任昉《文章緣起》是現存紀原文章名之始的第一書,著錄秦漢以來自六經脱胎並獨立發展起來的文體及其始篇名.今可見最早完整文本是《山堂考索》、《事林廣記》所收南宋洪适刻本.明嘉靖後傳本多訛為八十四題,本文校定八十五題本舊觀.《四庫全書總目》以此書為唐張績補亡之作.今考先唐文體紀原文獻,存在總集和雜家兩種取徑,此書以聖君賢士開風氣之完篇文章為始,是總集取徑的文體紀原,與梁以來文獻視任昉原撰為總集的認知相合.張績補者自問世即被歸入雜家,與任昉原撰有别,宋人不取.此書相關續、補、注、訂所形成的“文章緣起類”文獻,紀原歷代文章體類達二百二十八題,是中國古代文章學譜系之獨特記錄.
-
-
刘珊珊
-
-
摘要:
任昉和陆倕作为齐梁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长期以来学界对两人的研究并不丰富,对其交游行迹的讨论也不充分。考察两人交游的行迹,可以看出永明年间两人在萧子良幕府下相识,但只是点头之交。彼此视为知己是到了永元元年至永元二年以后,天监时期的"兰台聚"、"龙门之游"唱和是两人深厚友谊的印证。
-
-
张宗子
-
-
摘要:
读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中的《瑞普·凡·温克尔》,你自然会想起南朝任昉《述异记》中著名的烂柯山故事。那故事说,在信安郡的石室山,晋朝时候,有个叫王质的人,进山伐木,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王质就坐在旁边,边看边听,十分入迷。有个童子拿一样好像枣核的东西给他吃,王质含在嘴里,很久也不觉得饥饿。再过一会儿,童子说,你该回去啦。王质起身,惊讶地发现,他斧子的木柄已经烂掉了。回到村里,村里的人一个都不认识。
-
-
劉濤
-
-
摘要:
任昉、沈約爲六朝中期的駢文名家,其作體現出一些相似的駢文思想,展示出齊梁駢文創作的總體風貌。具體來説,其駢文思想主要包括:認爲各體駢文源于《六經》,并考證出秦漢以後各體文章的最初代表性篇目;提倡用典繁密而巧妙自然,不露痕迹,方式靈活多樣;重視平仄調諧,極力追求聲律之美;駢中運散,以疏通文氣等。諸駢文思想皆具有豐富的内涵,在六朝駢文思想史上占據較重要的地位。
-
-
赵红
-
-
摘要:
在《诗品》当中可以发现,任昉和谢朓、沈约同的作品被其称之为中品,而谢朓正是永明体代表诗人,一直以来任昉的诗歌风貌便是学界探讨的热点.我们站在文学史的发展角度来分析,任昉的诗歌确实并没有脱离永明体的范畴,从他所作诗歌的题材、对偶方面的风格可以看出,任昉的诗歌和永明体的确没有多大的差异,不过因为任昉具备的诗学观念和才华出众,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超脱永明体的审美风貌,具体来说,任昉的诗歌在用事方面显得比较生新,声律也并不死板规矩的遵守四声,其诗歌风格也主要是风雅.
-
-
楊赛
-
-
摘要:
任昉《文章緣起》是南朝重要的文體溯源著作,其觀點爲:南朝通行的大部分文體主要起源於漢代,衹有極少部分起源於周、秦、魏、晋。《文章緣起》這種觀點與南朝大量出現的、依文體編次的别集、總集有關。《文章緣起》的著録體例與《詩品》《隋書•經籍志》基本相同,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南朝别集著録史料。《文章緣起》既是一部文原論的著作,也可看作一部按文體編排的大型總集的提綱。《文章緣起》集中反映了文原論在南朝發展的新趨勢,在經部、子部之外,推重集部。
-
-
Liu Yuye;
刘玉叶
-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天才"与"学问"是一对关于创作论的文论范畴,南朝重博学的世风使"学问"首次进入文论领域,出现了重才、重学、才学折衷三派理论,而用典是才学论在文学中的直接反映,自颜延之将用典密度发展到"殆同书抄"的极致后,沈约与任昉从用典内容上发展出了两种路径相反的新变理论:"易用事"与"用新事",代表重才与重学一派的对峙.颜、谢的用典实践已显示有"用新事"与"易用事"的迹象,而颜延之"终身病之"与任昉晚年作诗"欲以倾沈",都有重才轻学的深层原因,这种心理或使得"笔家"一味矜夸学问,以"文"法入"笔"以夸饰;或以"笔"法入"文"以转型,这种文体混淆现象反映了文笔之辨产生的时代需要,钟嵘《诗品》等文论都表现出了企图令才、学各归"文"、"笔"的努力.
-
-
杨赛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任昉16岁就被所在州府辟为主簿,经历了宋、齐、梁三朝,担任过23个职务.他一生坎坷,晚年显赫,南朝的士子,很多都得到他的奖掖和提携.本文将考察任昉的仕履,以见其为人和当时士族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