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专利文献102138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学术论坛、中国德育、文教资料等;
价值澄清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静、吴丹、王凯旋等。
价值澄清理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138篇
占比:99.85%
总计:102295篇
价值澄清理论
-研究学者
- 何静
- 吴丹
- 王凯旋
- 路建红
- 刘雪梅
- 吴莹
- 张彦
- 彭举鸿
- 戴艳军
- 李南
- 杜媛媛
- 杨显东
- 杨阿滨
- 王婷
- 王彩霞
- 王超
- 袁慧兰
- 谢凤英
- 陈潜
- 万增奎
- 于聪聪
- 付安玲
- 任丹妮
- 任园园
- 伍贵松
- 倪东
- 冯增俊
- 冯诗琪
- 冷雪梅
- 刁亚军1
- 刘健
- 刘凤
- 刘岩
- 刘文静
- 刘晖
- 匡玉珍
- 卢东亮
- 厉飞飞
- 叶德跃
- 叶莉英
- 吕智愚
- 吴国斌
- 吴彤
- 吴桂淑
- 周保家
- 周利华
- 周政龙
- 周梅桂
- 姚兰
- 孙丽娜
-
-
-
-
冷雪梅
-
-
摘要: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最基本、最常规的工作形式.增强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艺术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地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为指导,以生为本,立足学生需求,帮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慎重地探索个人价值,形成正确且稳定的价值选择,切实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
-
冯诗琪;
郭凤志
-
-
摘要:
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种由教学方法发展而成的一个德育学派,提出了蕴含现代教育理念、超越已有德育困境的理论之路和实践策略.这不仅体现在其对道德教育改善的特殊价值上,还体现在它从一般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广泛适用于现代各科教学有益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论.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借鉴价值澄清理论蕴含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于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和教学理念改革而言,具有一定启示.
-
-
刘晖;
李秀颖
-
-
摘要:
本研究基于西蒙和哈明的价值澄清理论,以国内16所普通高校不同专业的1046份大学生问卷为样本,运用SPSS软件统计大学生面对新职业时在就业意愿、就业态度、就业目的、就业选择标准和就业责任感等就业价值取向方面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职业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意愿增强、就业态度更趋于理性,而且回归二三线城市和家乡从事新职业的趋势明显增强;大学生对新职业工作特征认知更清晰,就业目的更希望把工作能力和个人兴趣、自我挑战结合起来进行选择;就业价值观中家庭责任感上升;就业选择标准中更关注新职业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的完善.最后,本文从加强社会主导价值引导和政策激励保障、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指导和思想引领、大学生群体提早进行新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身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等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
-
曾利
-
-
摘要: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新时代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十分必要。价值澄清理论学派以其独特的视角批判传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弊端,提出价值观教育的诸多方法,其中,讨论策略是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避免传统灌输教育的弊端,在为价值观教育树立教育原则、构建教育过程、提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借鉴。
-
-
-
张燕
-
-
摘要:
价值澄清理论以解决价值困惑,提高学生价值选择能力为目标.重视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其在我国应用的适应性,对于如何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我国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为借鉴价值澄清理论提供了理论前提.
-
-
雷艳萍
-
-
摘要: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道德教育应以道德相对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受教育者的个人经验为价值观选择标准,让受教育者在价值情境和价值选择中形成价值观,这些观点对于化解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困境具有借鉴意义.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境遇下,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德育目标不合理、德育方式落后、德育内容脱离生活等问题.为此,本文主张用价值澄清法开展学校德育,将价值判断能力培养作为德育目标,将生活世界作为德育资源,以更好地化解学校道德教育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