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更新

人工更新

人工更新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1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160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防护林科技、吉林林业科技、林业勘查设计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8年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2006年北京森林论坛、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等;人工更新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宫渊波、王景燕、胡庭兴等。

人工更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1606 占比:99.83%

总计:91760篇

人工更新—发文趋势图

人工更新

-研究学者

  • 宫渊波
  • 王景燕
  • 胡庭兴
  • 龚伟
  • 冉华
  • 吴江
  • 李秀珍
  • 王绪高
  • 刘江滨
  • 孙海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建华; 周芳; 张丽霞; 伊红利
    • 摘要: 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利用原始森林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确保胡杨林自然繁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和林业工程信息技术,进一步做好原始胡杨林的人工更新工作.原生态胡杨林主要靠根系萌发新株的无性繁殖拓展,通过对四子王旗原生胡杨林的自然生长环境探析,经过科学试验,发现有效的人工科学播种也能促进胡杨的较好繁殖更新.
    • 王军
    • 摘要: 以木兰围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讨论不同林隙大小导致蒙古栎林人工更新幼树时,幼树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产生的变化。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3块不同林隙大小的蒙古栎林地块,对幼树进行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的调查。调查结果可知,在林隙逐渐减小的情况下,蒙古栎林的树高、冠长、地径以及冠幅数值均显著减小,此时蒙古栎林的1级长度以及1级枝基径也随之减小,1级枝的密度则表现出增加状态。蒙古栎林的3块样本树种单株生物量明显减少,幼树的根冠比随之下降。在种植蒙古栎林并对林木进行人工更新过程中,需要考虑扩大林隙,调整幼树生长环境,让幼树的生长形态更符合种植要求。
    • 张付远; 李丹丹; 宋墩福
    •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更新方式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对金线莲总糖和总黄酮含量方面进行检测;采用直接种植和留地下部分萌芽人工更新方式,金线莲叶片中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含量总体升高,且在种植1~3个月显著增加(P<0.01);人工更新方式金线莲叶片中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是组培苗直接种植的1.1~1.7倍和1.2~1.3倍,说明人工更新方式在金线莲仿野生种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 刘淑玲; 曹宇
    • 摘要: 科尔沁沙地存在樟子松天然更新,并且天然更新幼树长势较好,针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现状,对樟子松天然更新与人工更新幼树生长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樟子松天然更新与人工更新幼树对比:人工更新樟子松苗高是天然更新樟子松3.27倍;根系长是天然更新樟子松2.12倍;侧根数是天然更新樟子松1.58~2倍.人工更新幼树长势较好,而天然更新幼树长势较弱.14年生人工更新樟子松与天然更新樟子松对比:天然更新樟子松各级枝径大于人工更新樟子松,具有显著差异.人工更新樟子松各级枝高大于天然更新樟子松,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侧枝数人工更新樟子松呈逐年增加,而天然更新樟子松前7年逐年增加,7年后侧枝数逐年减少.枝条总生长量天然更新樟子松前9年呈逐年增加,9年后逐年递减,而人工更新樟子松,前10年呈逐年增加,10年后逐年递减,但相较于天然更新樟子松枝条总生长量较大,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 王伟
    •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尤其是在人口逐渐增加的今天,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人工更新造林抗旱减灾就能够有效的环节干旱问题。本文就是根据抗旱减灾的的影响,来对人工更新造林抗旱减灾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 张鑫; 马铭鸿; 谷会岩; 陈祥伟
    • 摘要: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人工更新的21、32、41、56年生红松人工林表层(0~ 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ui等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连续浸提,研究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土壤各形态磷素质量分数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分析人工更新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时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磷(H2O-Pi)、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3-Pi)、碳酸氢钠有机磷(NaHCO3-P.)、氢氧化钠无机磷(NaOH-Pi)、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与全磷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较高,是影响红松人工林土壤磷库储量的重要磷源;H2O-Pi对红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磷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104,而NaHCO3-Pi、NaOH-Po通过H2O-Pi对土壤有效磷的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27、1.065.各组分质量分数随恢复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是导致土壤磷库储量增大的主要原因;红松人工更新56 a时,林地土壤有效磷供应能力基本接近阔叶红松原始林的水平,主要通过对H2O-Pi、NaHCO3-Pi、NaOH-Po的改变得以实现.
    • 程功; 刘立强; 颉刚刚; 朱璐辉; 木萨·波拉提; 余天蓝; 曼苏尔·那斯尔; 廖康
    • 摘要: 本试验在野果林原生境设置自动气象站,测定主要气象指标,分析温度、降雨和光照等主要气象特征;同时选择野果林原生境阳坡、阴坡和平地3种生境类型试验地,分别铺设园艺地布、黑色地膜和挖鱼鳞坑3种处理,研究其保水和抑制杂草效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试验区气温从4-7月上升,8月10日后开始逐渐下降,最高温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试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呈现不均匀变化,极值出现频率较高;光照从4-6月底逐渐上升,且变化范围较大,7月开始下降;表层土壤温度从5-7月中旬逐渐上升,之后开始下降;降雨主要集中在4-6月,其降雨约占试验期降雨量的65.63%;铺膜和挖鱼鳞坑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层0~60 cm的含水量,其中,铺园艺地布、铺黑色地膜、鱼鳞坑处理下0~6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20.33%,13.45%,8.58%;3种处理对不同试验地的土壤含水量影响略有差别;阴坡和平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阳坡则相反;土壤含水量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阳坡与平地土壤含水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阴坡仅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铺地布和地膜的防草效果极显著,均达到100%.
    • 马玉芳
    • 摘要: 本文通过在古浪县腾格里沙漠春、秋两季造林中,采用不同花棒人工植苗造林技术,统计不同造林技术下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将6年生花棒固沙林在不同时间留不同高度进行平茬复壮,平茬后统计生长量的两项试验.分析研究得出:春季采用"落水栽植"和"泥浆蘸根"造林技术可提高花棒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而更切合古浪实际的造林技术为"泥浆蘸根"技术;花棒在11月中旬平茬后复壮生长量都大于3月中旬平茬复壮后的生长量,且平茬高度为10cm时,单枝萌发新枝数、最粗萌条地面直径、萌条长度、最大冠幅4项复壮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平茬高度.
    • 赵成龙
    • 摘要: 通过桃山试验区阔叶次生林人工更新红皮云杉生长试验,对不同郁闭度下红皮云杉树高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桃山试验区人工更新红皮云杉成活率、保存率、净生长量增加情况都是0.3郁闭度最好,其中净生长量超过0.4郁闭度林分幼树21% 以上.0.3郁闭度样地红皮云杉与0.6、0.4郁闭度的红皮云杉高生长有显著差异,是所有郁闭度中表现最好的.由此可见,0.3郁闭度是林分下人工更新红皮云杉生长的最佳经营郁闭度.红皮云杉作为小兴安岭针阔叶混交林的森林群落的重要混交树种,在群落演替进程中作用显著,能够优化群落树种组成,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利用率.
    • 王岩
    • 摘要: 进行桃山试验区阔叶次生林内人工更新水曲柳试验,并作不同造林密度和郁闭度高生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和郁闭度对人工更新水曲柳影响较明显.造林密度小、郁闭度小的林分人工更新水曲柳幼树生长性状表现良好.通过方差分析,不同造林密度并未对水曲柳高生长造成影响,但不同郁闭度人工更新水曲柳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