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
龙州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学术论坛、广西地方志、广西经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广西水利青年科技论坛等;龙州的相关文献由210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文清、唐利球、彭崇等。
龙州
-研究学者
- 马文清
- 唐利球
- 彭崇
- 秦昆
- 秦昌鲜
- 施泽升
- 郭强
- 闭德金
- 谢贤
- 韦福安
- 黄珍玲
- 何洪良
- 刘林
- 叶鹏飞
- 吕惠珍
- 吴国强
- 周浩晖
- 唐凌
- 庾新顺
- 张占江
- 朱从兵
- 李富强
- 李林轩
- 李翠
- 林铂岷
- 梁永检
- 欧光付
- 王一诺
- 王晓峰
- 缪剑华
- 莫军生
- 郭晓云
- 陈海生
- 韦坤华
- 韦莹
- 黄丹
- 黄红辉
- 黎珏辰
- 严造新(图)
- 严风华
- 严风华12
- 任乃强
- 何明智
- 何铣扬
- 侯路瑶
- 傅吉雅
- 兰电洋
- 农彩文
- 农林
- 农瑞群
-
-
陈杏清
-
-
摘要: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成为龙州歌圩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改变歌圩出现、传播、流行的方式,打破传统“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重构。新媒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突破原有对龙州歌圩文化关注度低、传播受限制的理念,为龙州歌圩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契机,推动生活媒介化和媒介生活化。歌圩文化在口耳相传、文本记录、电子传媒等多种媒介之间相得益彰,追求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建构多元融合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高广阔的空间。
-
-
陈佳琴;
尹凤英
-
-
摘要:
文化是保护和振兴传统村落的精神动力和内在价值。现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研究龙州地区村落保护的情况及在村落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探索出保护和振兴村落的合理路径,助推龙州高质量发展。这既符合时代契机,也为保护与振兴传统村落提供了借鉴。
-
-
陈显灵
-
-
摘要:
广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城要塞遗址与友谊关",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军事、科技、艺术、社会和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其中,凭祥和龙州段是连城要塞遗址的精华所在,遗产最集中、数量最多。通过对凭祥、龙州段遗址的调查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
-
秦昆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2018年脱贫摘帽后,广西龙州县面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衔接乡村振兴的新任务。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龙州坚持从实际出发,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
-
-
摘要:
作者:周浩晖,静谧的夜晚,一名正在上晚自习的男生突然惊恐地冲出教室,在马路上瘋狂奔跑10多公里,直到心力耗竭而死;第二天,一名男子被发现死在了酒店的卫生间里,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头竟深深钻进了坐便器中。类似的诡异案件,正在龙州市里逐渐蔓延……
-
-
闭德金;
秦昌鲜;
郭强;
唐利球;
施泽升;
彭崇;
梁永检;
马文清
-
-
摘要:
对2020~2021年参加广西甘蔗品种(系)区域试验的6个甘蔗品系(以ROC22、GT42为对照)在龙州点一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桂糖11-2211、桂糖11-2011、桂糖08-56、桂糖10-612。其中桂糖11-2211、桂糖11-2011的产量远高于两个对照,病虫害率较低,属高产品种;但是桂糖11-2211的蔗糖分太低,不易被糖厂接受;表现较差的品种有:桂糖11-2320、河糖11-109,低产且病虫害率较高。
-
-
闭德金;
秦昌鲜;
郭强;
唐利球;
施泽升;
彭崇;
梁永检;
马文清
-
-
摘要:
对2020~2021年参加广西甘蔗品种(系)区域试验的6个甘蔗品系(以ROC22、GT42为对照)在龙州点一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桂糖11-2211、桂糖11-2011、桂糖08-56、桂糖10-612.其中桂糖11-2211、桂糖11-2011的产量远高于两个对照,病虫害率较低,属高产品种;但是桂糖11-2211的蔗糖分太低,不易被糖厂接受;表现较差的品种有:桂糖11-2320、河糖11-109,低产且病虫害率较高.
-
-
张多勇
-
-
摘要:
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考察确定宋夏之际延州通盐州的道路有五条,自西往东依次命名为定边军道、国信驿路、杏子河路、塞门路、安远路;根据道路走向可以确定北宋在延州北部的石宝寨、威德军、西夏龙州、藏底河城(又名“臧底河城”,臧通“藏”)之间复杂的关系;确定宋初所建石堡寨在塞门路北通乌延的道路上,古城遗址在今甘肃靖边县大湾乡城子坑村城子坑古城.淳化五年(994)宋就以延州石堡寨为威德军,至道中陷于夏,西夏伪号为龙州;崇宁三年(1104)北宋收复,赐名威德军,这个威德军在塞门路上.崇宁四年(或五年)北宋废威德军为石堡寨,归还于西夏.政和四年(1114)西夏乾顺筑藏底河城,古城遗址在靖边县新城乡杨湾沟村荞面城.政和五年(1115)至八年(1118)北宋五次对藏底河城用兵.政和八年,刘延庆攻破藏底河城,北宋将其城又赐名威德军,这个威德军与淳化五年在石堡寨设置的威德军不是一地.北宋在石堡寨、臧底河城两个地方三次置威德军,说明北宋建威德军事关对西夏战局的关键环节.尽管这两城寨扼控的横山主脉地区时属西夏,时归北宋,但也反映了北宋朝野希望通过建立威德军夺取西夏横山地区的强烈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