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疍民

疍民

疍民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学、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专利文献39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南方论刊、广西民族研究、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疍民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水田、陈平平、方礼刚等。

疍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24.18%

专利文献>

论文:392 占比:75.82%

总计:517篇

疍民—发文趋势图

疍民

-研究学者

  • 吴水田
  • 陈平平
  • 方礼刚
  • 李明山
  • 郑泳华
  • 龚坚
  • 佘爱春
  • 刘传标
  • 刘啸虎
  • 刘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毓婧; 赵晶
    • 摘要: 海上聚落是一种独特的乡土聚落景观,是近年来伴随着近海养殖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聚落类型,同时也是疍民文化的新载体,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沙湾地区的海上聚落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出发,分析人海关系发展的自然基础和人文基础,探究海上聚落的成因。现状海上聚落中呈现出了内在的人海依存关系和外在的人海空间联系特征,是海上聚落文化景观的核心。研究为疍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海上聚落的有机更新奠定了基础,对探索海上空间、挖掘海洋文化等具有借鉴意义。
    • 吴宏岐; 黄碧蓝
    • 摘要: 顺德河泊所,是广东在明中期设立的唯一的河泊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地方志史料详细考证了顺德河泊所的设置情况:该所成立于景泰三年(1452),一年后将衙署设置于碧鉴路,即现在的清晖路(环山路)与碧鉴路交汇处。在万历九年(1581),顺德河泊所于当时的革除大潮中被裁革,然而,在万历十二年(1584)即被恢复。直至雍正三年(1725),顺德河泊所被革除,其衙署在乾隆元年(1736)被变价售卖,钱资用来增设养济院。顺德河泊所得以存续直至清代雍正三年(1725),一方面是河泊所大使及时更改鱼课征收对象,缓解鱼课征收之难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河泊所署所在地经济高度发达,是全城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提供了税收来源。
    • 朱元吉
    • 摘要: 疍民民俗文化是沿海渔民在长期从事渔业捕捞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其有效传承除了依靠政策上的保护和媒体宣传,还需要借助民俗旅游这一旅游文化模式。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民俗旅游与疍民文化传承的契合关系,探讨了民俗旅游与疍民文化传承的互动机制;其次分析了疍民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民俗旅游文化传承困境;最后基于文化传承提出了疍民民俗旅游开发路径。
    • 陈圣东; 梁榕榕
    • 摘要: 北海疍家咸水歌作为北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疍家人世世代代在海上打渔、捕捞的水上风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海浪气息和独树一帜的民俗特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年轻人审美观念的转变,咸水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传承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再加上“文革”期间“除四旧”对民间文化的打击,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快,致使新时代环境下会唱咸水歌的人越来越少,几乎只剩老一辈的疍家人还会唱,因此,咸水歌的传承与发展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对北海市疍家小镇和疍家展览的实地考察,通过对当地疍民的采访,了解并分析疍家咸水歌的地方特色,对咸水歌的处境和可持续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
    • 赵家彪
    • 摘要: 陵水疍民“更路簿”在众多的研究著作中较少提及,现藏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冯安泰(已故)“广东省辖内流水簿”和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梁华欢“更路簿”,同属陵水疍民“更路簿”。疍民“更路簿”是海南渔民“更路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南海及海南岛周边海域的气象、礁石、地貌等提供珍贵的资料支持,对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南海权益、保护和传承海南疍民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陈嘉怡; 董国华; 林山榆
    • 摘要: 通过对阳江海陵岛疍民婚俗具体流程的介绍,总结海陵岛疍民婚俗有别于其他疍民婚俗的三个显著特点:日益开放的疍陆婚配、“亲海”的婚俗习惯和日趋简化的婚礼环节。在发展的过程中疍民婚俗的传承也面临着许多难题。
    • 梁致远
    • 摘要: 在清中前期,小说中的疍民形象既有仙风道骨的侠女,也有凶残嗜杀的盗匪。而在晚清小说中,疍民一方面以“花艇”和“咸水妹”闻名,形象逐渐软化,不再“凶恶”;另一方面也乘上了民族革命的东风,摇身一变成为南宋遗民和革命先锋。这既是疍民族群传说与革命小说家宣传需要的完美结合,也是疍民的游民性与革命党人的气质融合的结果。
    • 郑泳华
    • 摘要: 疍民民俗文化是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积极实现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及产业化传播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文章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的价值,然后探讨了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原则与视觉元素提取,最后从打造具有“疍民味道”的饮食旅游文化、围绕疍民文化拓展开发新的旅游文化体验产品、创建容纳疍民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三方面对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了思考。
    • 郑泳华
    • 摘要: 疍民民俗文化是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积极实现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及产业化传播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文章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的价值,然后探讨了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原则与视觉元素提取,最后从打造具有"疍民味道"的饮食旅游文化、围绕疍民文化拓展开发新的旅游文化体验产品、创建容纳疍民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三方面对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了思考.
    • 方礼刚
    • 摘要: 疍民文化是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亟待抢救发掘的世界性文化遗产.当代疍民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东南沿海、略涉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而对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的相关研究甚少.探寻朝鲜半岛疍民的历史与现实存在,是研究朝鲜半岛疍民文化的首要问题.古代朝鲜的神话传说、历史记载与留痕,今天朝鲜半岛的疍民孑遗,对朝鲜半岛疍民的存在提供了双重证据.以东夷文化为背景,从历史、社会、非遗、旅游、生态等多重视角开启朝鲜半岛疍民的研究,既是对蛋民文化、海洋文化研究的丰富和补充,也延伸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互联互通,具有世界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