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
京官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党课、文史天地、领导文萃等;
京官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宏杰、刘诚龙、刘海峰等。
京官
-研究学者
- 张宏杰
- 刘诚龙
- 刘海峰
- 华宸
- 左青林
- 李秀江
- 赖晨
- 史宗义
- 张鸣
- 朱泰瑞
- 洪振快
- 薛刚
- 高寿仙
- 东湖少主
- 任兆祥
- 伍丹戈
- 何天明
- 余劲东
- 侠名
- 侯国云
- 侯永乐
- 冯志阳
- 冯都
- 刘凤云
- 刘建明
- 刘映华
- 刘智亭
- 刘玉琪
- 刘磐修
- 刘继兴
- 刘钰
- 南方
- 可人(摘)
- 吴妙琪
- 吴思
- 吴敏
- 周天
- 周申
- 周腊生
- 周艳1
- 孔令铜
- 孔祥文1
- 孙菊园
- 学习时报1
- 宁西
- 守义
- 宋旭景
- 完颜绍元
- 宗承灏
- 寺田隆信
-
-
周腊生
-
-
摘要:
金太宗朝状元释褐散官官阶为承德郎,执事官或为右拾遗,或为翰林应奉文字,都是京官;熙宗朝状元亦授承德郎,而执事官或为县令,或为州郡幕职,都是地方官;废帝朝状元官阶上调为奉直大夫,执事官为翰林应奉文字,又都是京职。总之起点既高于前辽,亦高于宋朝同期;换个帝王换个作法,没有统一的制度;对宋朝相关制度的模仿时隐时现。
-
-
张宏杰
-
-
摘要:
官场应酬场是滋生奢靡之风、滋生腐败行为的温床,晚清官场应酬之盛,极大带坏了官场风气。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应酬,将公务抛于脑后,使关系人情成为官场生存的“护身符”。本刊特邀历史学者、作家张宏杰,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捷分别通过京官曾国藩、州县官杜凤治的日常,一窥晚清官场应酬场的荒唐。
-
-
张悦
-
-
摘要:
乡族与乡谊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乡文化纵向可体现在同乡京官与地方乡绅的互动上,横向则在不同地域以同乡会的形式出现。近代的同乡文化在朝野的表现既与传统社会一脉相承,又因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新的特征。以苏杭甬路事观之,同乡京官与地方乡绅的联系既呈现出及时性的特点,又因西方思潮冲击下外力对政治的干预产生了个人政治身份与同乡关系的抵牾。而近代地方上的同乡文化则借同乡会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超出了乡、乃至省的区域范围,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影响与内涵。
-
-
谷园
-
-
摘要:
关于用人,早在曾国藩当吏部侍郎时,便有过深入的思考,并且给刚即位的咸丰皇帝上过一道奏折,讲:今日所当讲求,惟在用人一端耳。——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应诏陈言疏用人这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他指出,现在国家不论是京官还是外官,真正可当大用之才是很少的,将来国家遇上什么事,很可能会有乏才之患。
-
-
冯志阳
-
-
摘要:
导语: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西逃,朝廷在京城不复存在,来不及出逃的京官们无处领俸,生计来源断绝。八国联军和留在北京的各国外交官、传教士,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到处抢劫,同时中国“莠民土棍”亦纠约匪徒抢劫米铺.当铺等商铺和富户。
-
-
彭法
-
-
摘要:
从许多在京高级官员的日记中,可以窥见晚清在京高级官员的日常支出.他们的日常支出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投资型支出,包括投资当铺、土地,放高利贷,存款于银行等.一类是生活消费支出,包括购买房产、维护或租住房屋,购买日常用品等.一类是应酬性支出,包括亲朋好友红白喜事等送出的奠分、喜分等,与友人摊资演戏或聚会,赠送、捐助或赏赐他人等.从在京高级官员的日常支出来看,少则数两,多则上万两,而同时期普通民众则是穷困潦倒.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状况,是晚清经济生活中的常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社会的真实场景.
-
-
朱泰瑞
-
-
摘要:
耗羡归公政策推行之后,清廷为外官发放养廉银,京官收入微薄的现象没有改变.为平衡内外臣工收入差异,保障京官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清廷对这一群体也逐渐实行了"养廉银"制度.该政策在清朝中后期不断地进行调整,尤其在社会变动较大的晚清,"养廉银"项的增设和发放与时局密切相关.清廷为京官发放"养廉银",尚有其他政治因素的考量,如通过加强集权来巩固统治,试图在内外臣工中树立威望和保证满族在各种势力中执牛耳的地位等.
-
-
高中梅
-
-
摘要:
戊戌变法期间,翰林院编修骆成骧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提调。他上台后,热情很高,很快和川籍京官一起创办了蜀学,并企图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成就。不料,骆成骧的行为引起了慈禧的怀疑:一方面是由于骆成骧考状元(路为光绪二十一年状元)时是否列为第一,考官们意见不统一,最后是由光绪定为金榜的;再加之他上台后积极从事兴学活动,这不能不引起刚通过政变再次垂帘听政且疑心很重的慈禧的注意,怀疑他是支持光绪一派的人物,因此私下里派人劝他告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