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15篇;相关期刊661种,包括党课、政府法制、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10-19世纪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理论研讨会等;地方官员的相关文献由107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现祥、王贤彬、罗党论等。

地方官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4 占比:55.2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1015 占比:44.38%

总计:2287篇

地方官员—发文趋势图

地方官员

-研究学者

  • 徐现祥
  • 王贤彬
  • 罗党论
  • 张文君
  • 清风慕竹
  • 王晓龙
  • 董明
  • 郭庆晨
  • 党国英
  • 廖能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苏航玉
    • 摘要: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小额扶贫贷款是金融扶贫中的重要项目,如何解决小额扶贫贷款在实践中出现的目标偏离现象,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本文分别从贫困户、金融机构和地方官员等不同主体进行研究,发现不同主体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形成了三个恶性循环,共同造成了小额扶贫贷款的目标偏离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整个环节抑制地方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缓解贷款发放的目标偏离现象。
    • 尤萱文; 万俊毅
    • 摘要: 中国地级市之间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呈现与农业资源禀赋不匹配的状态。在强调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属地管理责任的背景下,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可能与地方官员的固有特征有关。从地方官员的涉农经历视角,基于2008—2018年中国地级市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具有涉农经历的地方官员可以显著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涉农教育经历的影响比涉农工作经历更为显著,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增。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分析影响机制的结果显示,地方官员涉农经历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影响是通过政策承诺和财政涉农资金发挥作用的,且政策承诺的传导作用更加明显,存在“政策承诺—财政涉农资金”的作用链条。
    • 刘思贤; 沈承诚
    • 摘要: 在整体性国家治理中调适同一性和差异性,实现有效治理,需要给予地方官员一定的行动空间,形成多样局域治理行为来匹配差异治理情境。那么,地方官员对制度的主动适应和能动回应将部分决定治理的效能走向,由此形成了地方官员研究的实践和学理的双重需要。基于时序分析、聚类分析和网络分析等方法,运用CiteSpace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998—2020年,中国地方官员研究稳步发展且发文量逐年递增,但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经过演变,形成“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央地关系博弈”“地方官员政治晋升与经济增长”“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难点突破”三个热点主题。后续研究可深挖地方官员频繁变更与政策不确定性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以反哺地方治理实践。
    • 尤萱文; 万俊毅
    • 摘要: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的背景下,从第一责任人地方官员视角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8年中国地级市数据样本,结合烙印理论,从地区间策略互动视角研究了地方官员涉农经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使用零膨胀泊松模型检验显示,有涉农经历的地方官员对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性,并随着地方官员涉农程度的增加影响更加明显;第二,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表明,地方官员涉农经历对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规模、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地方官员涉农经历对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的涉农经历中乡镇工作经历的空间溢出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从地方官员的角度对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依据,可以通过涉农经历官员的交流任职或加强对官员涉农经历的培养,以期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王贤彬; 黄亮雄
    • 摘要: 中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过去中央主导的地方官员“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模式面临风险与挑战,需要向新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与转型。基于中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背景,将转型目标概括为“为发展而竞争”模式。这一新模式将由中央科学引领,激励地方政府与官员“为发展而竞争”,重点通过创新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发展绩效乃至制度资产。梳理与提炼这一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影响效应、机制设计以及具体做法,分析新发展模式与经济绩效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视角呈现发展模式转型的真实样本。理论分析表明:中国由中央主导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的演进与完善,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宝贵实践探索,有望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的制度智慧。
    • 张尔升
    • 摘要: 产业选择对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政策转型使地方官员对地方产业发展选择有很大的裁量权,而在一段时期内的干部考核以GDP为主的激励机制下,地方官员为了职务晋升,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产业发展,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在效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经典分析方法,测量地方官员的产业选择偏好,并将其代入计量模型,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政策转型后,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发生了变化,为了职务晋升,在发展高产值、高税收产业方面有强大的动力。(2)地方官员的禀赋不同,产业选择偏好有明显的异质性。(3)地方高产值、高税收产业的超常发展,带来产业结构趋同的后果,给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增加了困难。本文为政策转型、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为官员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 朱芸蒙
    • 摘要: 负责赈济的官员在灾后救济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北宋朝廷为了保证官员在救灾过程中能认真执行诏令解决灾害问题、也为防范官员在工作中出现不正当的行为,从考课、监察、律法多个方面对赈灾官员行为进行监督限制,对官员在赈济中的行为分别进行奖励或惩罚,以此鼓励官员的救灾活动,加强官员的救灾意识。同时,北宋对官员救灾中行为的约束又折射出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控制程度、皇权的不断加强,表现出贯穿宋代“防弊之政”的特点。
    • 李媛媛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跨区域治理在我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当下我国地方官员面临一系列领导力困境,如:跨区域治理的认知思维陈旧,缺乏战略思维;跨区域治理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跨区域问题的调研能力不足,借助“外脑”意识不够;跨区域谈判能力不足,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对跨区域合作事项的利益整合与利益平衡能力不足。破解这些困境,需要相关地方官员做到:改变思维认知,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学习跨区域治理相关知识;提高跨区域问题调研能力,增强借助“外脑”的意识;提高跨区域谈判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对跨区域合作事项的利益整合与利益平衡能力。
    • 陈邱惠; 吴夕; 徐现祥
    • 摘要: 有偏的增长目标管理是常见做法,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考察地方政府的增长目标管理模式。在识别策略上,本文把增长目标管理引入Hsieh和Klenow的错配模型,证明有偏的目标管理会导致新的资源错配。在实证上,本文匹配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省级增长目标数据,实证发现,平均而言,增长目标每增加1个百分点,地区资源错配显著提高4%。本文还发现,在进行增长目标管理时,地方政府在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利率上支持大企业、国有企业和隶属级高的企业,导致资源向这些企业倾斜,加剧资源扭曲。
    • 赵春艳; 杨书怀
    • 摘要: 在阐明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影响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7年我国各省省委书记(含各民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各直辖市市委书记)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官员晋升与地区技术创新之间的经验关联,并从官员异质性、外部市场环境2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地方官员晋升与地区技术创新显著负相关,即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机制显著抑制了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官员受教育程度、任期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能够有效缓解地方官员晋升与地区技术创新之间的负向关联.研究结论为完善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和促进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