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香连丸

香连丸

香连丸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江苏中医药、陕西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厦门市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等;香连丸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洪彬、刘环清、张新峰等。

香连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94.2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2.48%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3.31%

总计:121篇

香连丸—发文趋势图

香连丸

-研究学者

  • 肖洪彬
  • 刘环清
  • 张新峰
  • 李丽萍
  • 袁文杰
  • 赵毅山
  • 乔翠霞
  • 刘更生
  • 卢敏
  • 姚凤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捷
    • 摘要: 目的探讨香连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120例Hp感染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双盲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香连丸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Hp治愈率、中医证候群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p治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Hp治愈率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6,P0.05);治疗后观察组呕恶、泄泻、胃脘疼痛积分(1.28±0.21)分、(0.82±0.14)分、(0.64±0.12)分低于对照组(1.95±0.32)分、(1.23±0.18)分、(0.95±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59、13.927、12.006,P0.05)。结论香连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治愈率较高,并可缓解因Hp感染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证候群,并且该治疗方案安全性高。
    • 张志豪; 李竣; 何志勇; 石召华; 黄先菊
    • 摘要: 目的:探究香连丸对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高脂饮食联合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T2DM模型。将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140 mg/kg)、香连丸低剂量组(150 mg/kg)和香连丸高剂量组(300 mg/kg),每组8只。灌胃给药6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尿素(UREA)、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血清中ALT、AST、ALP、γ-GT、TC、TG、UREA、IL-6、TNF-α、MDA水平极显著性升高(P<0.01),ALB-Ⅱ、T-SOD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IL-6、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香连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功能,对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鲍亦晨; 尹天雷
    • 摘要: 目的:探讨香连丸联合美沙拉嗪对湿热蕴结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湿热蕴结型克罗恩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香连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Best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Best CDAI)及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比较两组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Best CDAI评分均明显下降,IBD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Best CDAI评分明显降低,IBDQ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香连丸联合美沙拉嗪能有效地抑制克罗恩病患者体内炎症状态,调控促炎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美沙拉嗪治疗。
    • 刘昌顺; 胡艳楠; 夏婷; 罗振业; 陈飞龙; 谭晓梅
    • 摘要: 目的 研究小鼠口服香连丸(Xianglian Pill,XLP)后其功效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揭示成分在体内不同组织作用趋势,探讨方药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灌胃XLP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小肠、大肠、肝、心、肺、肾),样品处理后,UPLC-MS/MS检测XLP中8种功效成分的组织匀浆液含量,采用ACE Excel 3 C18 column(2.1 mm×100 mm,3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分析物,正离子模式检测.计算成分在各组织的浓度和分布百分比(Distribution percentage,DP).结果 建立同时检测组织匀浆液中8种XLP功效成分HPL-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良好.XLP功效成分在小肠组织具有较高浓度(DP>25%).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DP值分别为48.5%、30.3%、28.3%和29.3%,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结肠具有高分布,DP值分别为32.7%和27.5%.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主要分布于肺,DP值分别为40.6%和47.5%.结论 XLP生物碱类成分在肠道组织具有高浓度,内酯类成分在肺肠组织具有高分布,该分布趋向有助于揭示方药肠道抗炎和行气缓急止痛作用.
    • 陈洁玲; 沈杰; 刘国正
    • 摘要: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铁死亡等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中药汤剂益气解毒化瘀方口服,2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Mayo评分、UC的内镜下疾病严重指数(UCEIS)评分、组织病理学Geboes评分,以及外周血白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mRN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mRN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mRNA水平,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SOD1、PTGS2及GPX4蛋白含量,并作统计学比较;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Mayo评分、UCEIS评分、组织病理学Gebo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PTGS2 mRNA表达及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PTGS2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SOD1 mRNA及蛋白、GPX4 mRNA及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解毒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黏膜愈合,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细胞铁死亡.
    • 胡献国
    • 摘要: 中医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子,服用中药时加点药引,可引药归经,增强治疗效果,同时也可弥补药效之不足,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现将常用药引介绍如下,供临床选用。米汤中医认为,大米有补中益气,除烦止渴之功,可保护胃气,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故常用作补气健脾,利膈利湿及滋补性药物的药引,如小米汤送服香连丸,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等。
    • 韩莹; 蔡庆宇; 张岩
    • 摘要: 目的 观察香连丸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其介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60只C57BI/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香连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下各组大鼠均采用DSS的方法复制UC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生化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SOD和GSH-px)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 Ⅱ、LC3 Ⅰ和p62)的表达.结果 香连丸能够显著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形态,降低DAI及组织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香连丸还能显著下调结肠组织中MDA和LC3 Ⅰ的表达,增加SOD及GSH-px的活性、Beclin-1、LC3 Ⅱ、p62蛋白的表达及LC3 Ⅱ/LC3 Ⅰ的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香连丸可以明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细胞自噬,减轻肠道炎性损伤,促进组织修复.
    • 卢敏; 熊山; 牟艳玲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香连丸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50 mm×2.1 mm,3 μm,Thermo),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 min-1,进样量2 μL,柱温25°C,采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分别在83.871 ~ 934.163、39.939 ~ 480.298、42.371 ~ 461.046、42.982 ~ 473.626、42.193~510.321、41.785 ~512.478 ng· mL-1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8%、98.80%、98.86%、99.11%、99.06%、99.40%, RSD分别为0.73%、0.78%、0.86%、0.76%、0.98%、1.0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香连丸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