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25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光明中医、广西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13京蒙蒙中医药高峰论坛、2012年全国有毒中药的研究及其合理应用交流研讨会等;附子理中丸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培培、傅超美、孙国祥等。

附子理中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33.4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01%

专利文献>

论文:325 占比:65.52%

总计:496篇

附子理中丸—发文趋势图

附子理中丸

-研究学者

  • 任培培
  • 傅超美
  • 孙国祥
  • 张臻
  • 武红娜
  • 卢阿娜
  • 唐汉庆
  • 张文通
  • 潘海霞
  • 王晓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慧
    • 摘要: 附子理中丸系由《伤寒论》中的理中丸加附子而成,具有温中健脾作用。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泻泄,手足不温。本着中医"异病同治"的理念,临床运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心下痞、消渴、胸痹伴下肢水肿(慢性心衰)、复发性口腔溃疡伴慢性腹泻、便秘等疾病均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此文章从上述疾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其作用机制。
    • 陈雪芬; 徐鹏鹤; 欧晓阳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理中丸中甘草苷、甘草酸铵、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hanin HPU-C18 (4.6 mm×250 mm,5μm),以流动相A(乙腈)和流动相B(0.05%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C,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甘草苷、甘草酸铵、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检测浓度分别在0.46~46 mg·L^(-1)(r=0.9999)、1.35~135 mg·L^(-1)(r=0.9999)、0.33~3.3 mg·L^(-1)(r=0.9996)、0.42~4.2 mg·L^(-1)(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n=9)分别为100.9%、100.1%、98.3%和99.1,RSD分别为0.8%、1.0%、1.6%、1.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附子理中丸中甘草苷、甘草酸、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
    • 张泽梁; 陈煜楷; 林树彬
    • 摘要: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脾阳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舌脉症3步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将80例脾阳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清除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清除率为55.56%,观察组Hp清除率为81.58%,两组患者Hp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脾阳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力和Hp清除力,进而验证采用"舌脉症3步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的可行性。
    • 孙健淇; 张若琛; 张颖利; 解俊杰; 石妍
    •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附子理中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其中模型组及附子理中丸组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法造模,对照组正常饮水,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DAI评分;末次给药采集标本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观察;检索附子理中丸的活性化合物成分信息,对成分的靶点进行预测、分析,结合半柔性分子对接方法验证靶点;应用Western blot法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与模型组对比较,附子理中丸组评分降低(P<0.01),结肠组织溃疡愈合,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附子理中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靶点76个,这些靶点参与核因子κ1(NF-κB1)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等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靶点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NF-κB1、TNF-α、白介素-6(IL-6)、NF-κB3。验证实验表明附子理中丸可降低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NF-κB1、TNF-α、IL-6、NF-κB3蛋白表达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附子理中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特点,为后续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康健
    • 摘要: 吃中药丸时,很多人都用温开水送服。其实,不同汤汁送服不同的中药丸,不仅能增强疗效,还能缓解药物的苦味,减少毒副作用。姜汁送服姜汁能驱风散寒,有助于药效发挥。用姜汁送服的中药丸主要用于治疗虚寒和风寒,如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丸等。
    • 林夏; 黄友; 杨莎莎; 魏馨怡; 傅超美; 李锐; 张臻
    • 摘要: 目的 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探讨脾阳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低剂量组、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饲喂,模型组和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法造模21 d,建立大鼠脾阳虚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给予附子理中丸21 d.给药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理中丸给药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附子理中丸给药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升高,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附子理中丸可以促进益生菌乳杆菌的生长和拟杆菌、苏黎世杆菌、布劳特氏菌向正常组回调.对肠道菌群特别是与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菌群的调节,是附子理中丸治疗脾阳虚IBS-D腹泻的重要作用机制.
    • 何聪; 王晓素; 闫秀丽; 朱生樑; 方盛泉; 周秉舵
    • 摘要: 脾胃体用理论为中医脾胃学说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体现."体"指脏腑的组织结构、形体,"用"指脏腑的生理作用、机能;脾以纯阴之体而蕴阳气,胃以纯阳之质而纳阴津;脾主升清,脾用属阳;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用属阴.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交、纳运相得,共同维持着人体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平衡.临证运用时,可选慎柔养真汤荣营脾体,附子理中丸温助脾用,麦门冬汤滋润胃体,吴茱萸汤暖健胃用.临床论治脾胃病可基于脾胃体用理论,注重脏腑整体观.
    • 牟逸晴; 石建荣
    • 摘要: 对1例服用附子理中丸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附子理中丸药理毒性及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 崔永刚; 刘博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5例慢性胃炎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对照组(n=52,西药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53,西药常规治疗+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Hp清除率高,不良反应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武红娜; 潘海霞; 赵庆林; 宋忠强; 姚晨; 王晓琦
    • 摘要: 目的 改进和提升附子理中丸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干姜鉴别进行方法改进,增加党参药材和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6-姜辣素和辅料蜂蜜中4种糖成分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图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6-姜辣素在0.04~0.30 mg呈良好的线性(r=0.9986),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1.5%(n=9);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线性范围分别为75.0030~375.0150 μg(r=1.0000),80.0015 ~ 400.0075 μg(r=1.0000),10.0560~50.0300 μg(r=0.9993),10.0550~50.2750 μg(r=0.994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3%,99.34%,94.66%,97.46%,RSD(n=9)分别为1.33%,1.42%,1.25%,0.46%.结论 改进和提升后的质量标准科学可行,可用于附子理中丸的质量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