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
香云纱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科技风、广东蚕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技术史论坛、“丝纺杯”2014广东省纺织学术年会、“科德杯”第七届全国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等;香云纱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维贤、师严明、孙国萍等。
香云纱
-研究学者
- 李维贤
- 师严明
- 孙国萍
- 张绍景
- 杨旭楠
- 潘媛媛
- 许玫英
- 马宏林
- 任忠海
- 何晓丽
- 何炽斌
- 孟昭建
- 官颖
- 朱光耀
- 李淳
- 汤中军
- 牛加明
- 邵秋荣
- 高洁
- 黄春林
- 关志文
- 刘怡姮
- 卢娜
- 叶德林
- 吕水仙
- 吴娟
- 吴郑宏
- 廖雪林
- 徐兆梅
- 徐雪英
- 朱庆明
- 李冬祥
- 李雨婷
- 杨婉莹
- 杨挺
- 杨晓丽
- 杨焕红
- 杨雅涵
- 林金伟
- 梁宝儿
- 温波
- 王宝生
- 王枫
- 蔡敏
- 谢怡伟
- 郗望
- 郭霄霄
- 韦前
- 马廷方
- 黎亚梅
-
-
马宏林;
金憓
-
-
摘要:
香云纱是广东地区特有的面料,其染整工艺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香云纱由于其自身价格贵、色泽暗淡等特点目标群体一直定位在中老年群体。为了更好地推广、传承和保护香云纱,针对18~45周岁的年轻人进行了市场调研,分析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设计需求,并根据所调研的设计需求进行香云纱年轻化服饰产品的创新设计,拓宽香云纱的消费群体,使更多的年轻人接触香云纱、了解香云纱,进而喜爱上香云纱。
-
-
徐华捷;
綦奕璇;
陈金怡
-
-
摘要:
设计说明本系列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清代广绣作品《丹凤朝阳》,将作品中颜色与图案进行提取与重组,款式设计结合了改良旗袍。面料采用岭南地区的香云纱面料,辅料加以欧根纱增加服装的造型美感。图案则采用刺绣工艺,彰显岭南服饰文化的独特韵味。
-
-
陈彦玮;
陈畅足
-
-
摘要:
设计说明本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西厢记》诗句“佛墙花影动,似是玉人来”,并从国家级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莨绸)的发源地佛山的传统民居建筑“镬耳屋”汲取设计元素进行系列设计。主色系保留了香云纱的传统色调,在款式造型与图案上提取于“镬耳屋”,并对历史上岭南女性传统服饰进行解构设计使之有机融合。服装材料主要采用香云纱,并结合雪纺、欧根纱等,在工艺细节上运用粤绣、盘扣等进行装饰点缀,彰显服装的大气与精美,让整体设计更符合广府人素璞内敛、低调务实、懂得享受的内在精神特点。
-
-
黄娟
-
-
摘要:
通过对广东顺德国家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工艺的研究,发现薯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鞣制粗剔物具有体外抗菌、抑菌等药理作用,对辐射损伤有防护作用。文章基于国内外医用病员服的使用现状及痛点、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香云纱染整工艺进行设计创新改良,设计出新型改良病员服,使之具备保健治疗辅助功能,更好地为病患服务;同时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推广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开拓医用病员服的人性化设计。将香云纱独特的染整工艺及传承方式作为媒介,打破其固有的封闭性、制约性,丰富医疗文化内涵的同时,以时代特色与3D虚拟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助力全民健康产业化,有助于非遗香云纱技艺及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
-
-
闵瑞雪;
赵梦程;
郇佳慧
-
-
摘要:
广绣是岭南刺绣,具有丰富的岭南文化特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黑缎地广绣花鸟四挂屏作为广绣代表作之一,将条屏中的锦鸡牡丹图案采用现代刺绣的方式呈现在香云纱(非遗)服装和家纺用品设计中,构图饱满、色彩绚丽、形象富有寓意,能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岭南文化具有传承创新的作用。
-
-
方燕娜;
陈书铭;
黄啸;
刘同意
-
-
摘要:
设计说明,中国的旗袍恬淡隗雅,韵味幽深;中国的山河高低有致,起伏连绵。本设计作品以祖国山河为设计灵感,将水蚩画股的山河与旗袍结合,展现出中国旗袍的华丽锦绣和祖国山河的清幽如画。本系列作品设计了4种不同的款式,均采用不同色彩的山河纹样进行修饰。在款式上既俏皮可爱,又不失优雅人方,在面料的选用上,采用香云纱面料,色泽古朴,经久耐穿「在整体描證上,每套服装都在尊重传统服饰的菇础上进行了改良和设计,重视层次感和设计感。
-
-
高佳佳;
江希芃;
聂炽欣;
刘丽莎
-
-
摘要:
香云纱是我国岭南地区独有的民族布料,其染整技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香云纱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将一家较为传统的香云纱作坊与另一家注重创新的香云纱产业基地进行对比,得出香云纱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三点:经营者的经营观念落后、创新意识淡薄;缺乏资金支持;中老年群体观念保守、不甘变革、年轻一代接受度低以及由此引发的后继乏人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分别从改变经营方向以提高品牌意识和知名度、融合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结合“互联网+”来增加受众这三个方向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为香云纱今后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
-
黄春林;
朱光耀;
伍志良
-
-
摘要:
中国丝织历史源远流长,而香云纱是丝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岭南丝织品中的重要代表。为做到这种真实质感的雅光细腻效果,突破性地通过釉面配方的试验,在高温烧成过程中形成细小众多晶粒等独创工艺,研制出细腻的雅光釉面砖。香云纱雅光釉瓷砖及其工艺技术研究,制造工艺按先后顺序流程如下:原料选取、坯料配料、坯料球磨、泥浆喷雾造粉、釉料配料、釉料球磨、浆料检测、釉浆待用、压制生坯、干燥窑烘干、喷甲基水溶液、釉浆加活性添加剂、施面釉、喷墨打印香云纱图案、烧成。通过特定的坯体和釉面配方和特殊施釉工艺,达到细腻、丝光的雅光釉面瓷砖,釉面手感温润滑腻、类似香云纱质感。使丝绸文化在瓷砖中得到传承和体现。
-
-
陈希雅;
赵崧灵;
顾冰菲
-
-
摘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香云纱文化,厘清目前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的主要色彩特征及配色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配色参考。以205张数码喷绘印花香云纱旗袍图片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色彩提取及配色分析。首先对图像进行噪声消除和纹理平滑,利用八叉树量化算法基于HSV颜色空间分别提取单张旗袍图片的主色和辅色,然后利用聚类算法获得整体图片库的20个整体代表色、10个主色代表色和20个辅色代表色。最后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得到主色与辅色之间的86条、辅色与辅色之间的66条色彩搭配规则,并绘制相应的配色网络图。结果表明:红黄色系及中低明度、中低饱和度的颜色是香云纱旗袍主要的色彩特征,同类色和类似色的色彩搭配方式使整体的呈现效果较为稳重典雅。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品图案或整体搭配的多样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
-
马馨悦
-
-
摘要:
在我国已公布的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纺织类非遗项目多达百余项。它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传承了知识和技艺,更传承了文化和精神,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持续,至今仍散发出永恒的魅力。特别是近年来,扎染、蜡染、香云纱等越来越多的纺织非遗产品为人所熟知,纺织非遗的影响力也逐年提升。
-
-
WU Zhenghong;
吴郑宏
-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香云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天然植物为染料和纯手工染整的真丝面料,根植于岭南文化沃土,是先辈们智慧与勤劳的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香云纱已逐渐淡出大众的生活.本文通过莨纱染整的历史、优劣特性以及总体设计策略几个方面的探索研究,秉承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将香云纱这一传统技艺与国际流行时尚相结合,让非遗文化通过活化焕发生机,锻造成为国潮品牌,使传统的岭南服饰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化舞台,走进现代生活.
-
-
杨挺
- 《2017中国色彩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香云纱高贵典雅的色彩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典范.其基本色"黑"和"黄"都是中国传统五色体系中重要的颜色,其特有的色泽是中国传统审美观中所喜爱和追求的,其彩之美融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色彩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
-
范思维
- 《2015年第十五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香云纱是一种天然材料,多采用纯手工制作,具有独特的质感.采用香云纱制成的传统服饰,品位独特,散发着悠远、风雅、古朴的文化韵味,彰显着独特而神秘的审美价值.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文化审美层面,而作为历史传承的依托,民族文化传统成为其精神内涵.本文结合香云纱的起源与染整工艺浅谈香云纱的服用性以及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
-
LI Weixian;
李维贤
- 《第四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考察香云纱工艺中晒莨工序前后薯莨单宁组分与结构的变化、纤维材料结构的变化情况,结合植物多酚化学理论,探讨晒莨工序的染色作用机理.认为:一、在晒莨工序中,曝晒使薯莨单宁氧化形成醌式结构,因此随着浸染、曝晒次数的增多,晒坯表面的颜色由白色变为棕红色,并不断加深.二、疏水键-氢键多点结合可能是薯莨单宁与丝、棉、麻等纤维结合的共同方式;化学结构的不同使得各种纤维与薯莨单宁键合的数量、结合强度差异很大.蚕丝结构中含有众多的氢键结合点,可形成大量的疏水键-氢键结合,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三、丝绸加工效果好的另外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薯莨单宁与蚕丝蛋白形成共价键结合,以及蚕丝丰富的原纤结构,使得薯莨单宁与蚕丝结合的可及点显著多于其他纤维.
-
-
李维贤
- 《“丝纺杯”2014广东省纺织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香云纱工艺是一种兼具染色与涂层效果的传统手工染整工艺,它以野生植物薯莨的块状根茎为染料,对织物进行数十次的浸染和曝晒加工后,在曝晒面涂覆特定的泥糊,待其变为黑色,完成加工.检测结果表明,香云纱工艺加工品的水萃取液pH值、色牢度、气味、重金属含量(除Pb外)等指标符合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香云纱工艺所用能源是阳光,加工中没有合成染料及化学助剂的介入,也没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清洁的染整工艺.
-
-
-
-
李雨婷
-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以广东顺德"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传统原料制作技艺为起步,探究当代香云纱生产、设计、销售的主要问题,分析香云纱品牌的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从品牌学、设计学的角度初步探讨可行性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本文以考察成果结合资料分析,在视觉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层面上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保护和品牌开发等的现实问题.
-
-
李维贤;
师严明
- 《2009年国际纺织前沿科学技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通过测试香云纱的穿着舒适性、耐穿用性、抗皱性的相关指标,并与相应的精练绸进行比较,研究香云纱的服用性能特点.结果表明,与精练绸相比,香云纱吸湿性有较明显提高,透气性有一定程度降低;由于精练绸的透气性优异,故透气性的降低不足以影响香云纱的穿着舒适性.香云纱对液态水的吸收速率显著降低,对液态水的保持能力下降,表现出拒水性强、持水性差的特点,具有"舒爽、快干"的性质.香云纱拉伸强力有一定程度提高,耐磨性显著增强;变形能力变差,撕裂强力明显降低.香云纱的抗皱性下降,湿态抗皱性好于干态;其折痕回弹性具有方向性,涂层外折时折皱恢复角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