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餐后不适综合征

餐后不适综合征

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91689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福建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2011年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3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存志、朱明、杨静雯等。

餐后不适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1689 占比:99.94%

总计:191811篇

餐后不适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餐后不适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刘存志
  • 朱明
  • 杨静雯
  • 林军
  • 王文荣
  • 缪蔚冰
  • 许乐
  • 金美林
  • 从军
  • 刘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海霞; 吕万年; 胡旭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PD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模拟TEAS治疗,观察组为TEAS治疗,采用经皮电刺激对相应穴位或模拟穴位进行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胃容受性、胃排空以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共52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指数量表(D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初始饱腹感量(ISV)以及最大耐受量(MT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频段(H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低频段/高频段(LF/HF)显著降低(P<0.05);PD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DS患者在经过TEAS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胃容受性显著改善,同时下调十二指肠组织中IL-6的表达,其可能机制在于胃肠道慢性炎症与迷走神经通路的相互作用有关。
    • 王艳; 王茜茜
    •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是老年人群常见病,主要症状有上腹胀、早饱、餐后不适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老年PDS以抑制胃酸和促进胃动力药物为主,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总体疗效欠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2]。药膳属中医食疗范畴,也是中医的特色疗法,遵循中医辨证施膳的原则,临床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进行药膳调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总体效果较好[3]。
    • 林晴; 余如丹; 王文荣
    • 摘要: 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脾胃虚寒(弱)证和肝胃不和证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的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的PDS患者共60例,其中脾胃虚寒(弱)证组32例,肝胃不和证组28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然后通过超声检查分别记录3组受试者阈值饮入量和最大饮入量,并通过超声测量比较3组受试者近端胃和远端胃饮后30、60、90、120 min时排空率情况及胃半排空时间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最大饮入量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胃不和证组阈值饮入量和最大饮入量均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肝胃不和证组比较,脾胃虚寒(弱)组阈值饮入量和最大饮入量均多于肝胃不和证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近端胃饮后60、120 min排空率及远端胃饮后120 min排空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胃不和证组近端胃饮后120 min排空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肝胃不和证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近端胃饮后60、120 min排空率及远端胃饮后120 min排空率均低于肝胃不和证组(P<0.05)。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近端胃和远端胃半排空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胃不和证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肝胃不和证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远端胃和远端胃半排空时间均长于肝胃不和证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反映PDS患者的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改变情况,其中脾胃虚寒(弱)证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肝胃不和证以胃容受舒张功能减弱为主,说明超声检查对PDS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辛艳
    • 摘要: 目的:探讨消痞除满胶囊联合透刺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口服消痞除满胶囊联合毫针透刺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痞满积分、嗳气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IQ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痞满积分、嗳气积分、NDI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除满胶囊内服配合毫针透刺可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章静; 王超; 范美庆
    •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FD全球患病率为10%~30%[1],我国为19%~37%,远高于日本(13%)、韩国(9.5%)、新加坡(7.9%)等亚洲发达国家[2]。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作为FD的亚型之一,在FD中所占比例高达68%[3]。调查显示,42%~61%的FD患者伴有精神心理障碍,而精神因素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从而出现胃肠道症状[4]。肝胃不和证在FD的中医辨证分型中最为多见,其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情志失和可导致肝失疏泄,脾胃失调。本研究探讨择时五音疗法配合中药热奄包对肝胃不和型PDS患者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及心理状况改善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李芳; 鱼涛; 郭亚男; 牟敬康
    • 摘要: 目的:评价柴枳和胃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纳入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安慰剂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给予柴枳和胃胶囊和安慰剂柴枳和胃模拟胶囊,两组均饭后口服,5粒/次,3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单项症状VAS评分、疾病总体评价有效率(7点Likert)、尼平消化不良生存指数(NDI)、焦虑抑郁量表(HAD)、血清胃动素。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应答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胀、打嗝、腹胀3项症状的消失率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7点Likert总体评价应答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DI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柴枳和胃胶囊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总体疗效较好,这可能与胃动素水平升高相关。
    • 王新智; 季雪梅; 张玲
    • 摘要: 功能性胃肠病按部位可分为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中枢介导的胃肠道疼痛病、胆囊和Oddi括约肌疾病等,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可出现腹痛、烧心、嗳气、腹泻、便秘等症状。临床中有大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就诊,其中以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来诊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可达60%。目前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尚未统一,因此,本文就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 李洁; 张维
    • 摘要: 目的:观察行气通降片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严光俊工作室选取6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使用行气通降片和莫沙必利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23/30),治疗组在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对照组对于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则无疗效。结论:行气通降片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不仅有良好的效果也能显著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 刘威威; 王震宇; 刘洁
    • 摘要: 目的:分析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PDS患者按随机等量原则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疗程为2w,治疗结束后随访4w。结果:治疗1w时,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42.86%(21/49)略低于观察组的46.94%(23/4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w时,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1.63%(40/49)高于对照组的63.27%(31/49),两组的总体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NDLQI升高至(75.21±2.76)分和(80.13±1.63)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能明显提高老年PDS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及生活质量。
    • 罗秋红; 施光亚; 高勇; 刘雅萍
    • 摘要: 目的:观察四君子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福建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脾虚气滞型PSD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四君子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2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胃脘痞闷、嗳气、便溏、纳呆、疲乏)积分、总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胃脘痞闷、嗳气、便溏、纳呆、疲乏)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结论:四君子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PSD疗效较好,能改善临床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