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均相反应

非均相反应

非均相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97940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岩石矿物学杂志、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非均相反应的相关文献由552位作者贡献,包括葛茂发、佟胜睿、朱彤等。

非均相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7940 占比:99.96%

总计:298068篇

非均相反应—发文趋势图

非均相反应

-研究学者

  • 葛茂发
  • 佟胜睿
  • 朱彤
  • 吴玲燕
  • 尚静
  • 陈建民
  • GE Mao-fa
  • TONG Sheng-rui
  • 王超
  • 蒋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小红; 王甫; 任燕; 李锐; 顾文君; 张欢欢; 唐钰婧; 彭超; 唐明金
    • 摘要: 硫酸盐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分,SO2与矿质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可能是硫酸盐和水溶性铁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对该反应途径的研究比较有限.本研究开展了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SO2((7.14±0.29)μg/L)、NO2((5.13±0.21)μg/L)与针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的非均相反应,定量分析了产物硫酸盐、硝酸盐以及水溶性铁的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SO2与针铁矿反应24 h仍未达到饱和,平均反应摄取系数小于1×10?8,但其随着相对湿度增大而增大.当NO2和SO2共存时,SO2和针铁矿非均相反应24 h仍未达到饱和,相对于NO2与针铁矿反应,SO2的共存抑制了硝酸盐的生成;反应前24 h,SO2平均反应摄取系数小于1×10?8,非干态下相对湿度对SO2摄取系数无显著影响.SO2或SO2、NO2共存时与磁铁矿、赤铁矿的反应几乎无硫酸盐生成,仅在SO2与NO2共存时生成少量硝酸盐.此外,SO2与3种含铁矿物的非均相反应对Fe元素水溶性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
    • 林艳辉; 张琴; 边亮; 宋绵新; 李海龙; 李宇; 罗伟格; 张娇; 张金梅; 罗伟恢
    • 摘要: 为研究亚硝酸(HONO)在γ-Al2O3(110)表面非均相氧化SO2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 SO2和HONO在γ-Al2O3(110)表面的吸附机制和氧化机制.结果表明,SO2以分子的形式吸附在完整或缺陷的γ-Al2O3(110)表面,而HONO仅在完整表面上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表面氧缺陷的存在不仅会增强SO2和HONO的吸附强度,而且能诱导HONO在含氧缺陷表面的分解(HONO→NO+·OH).通过局域态密度(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PDOS)和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表明,HONO的分解遵循Haber-Weiss机制.当SO2和HONO共同吸附在氧缺陷表面时,HONO分解产生·OH,氧化SO2形成HOSO2团簇分子.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HONO在矿物氧化物表面氧化SO2的作用,而且为解释大气硫酸盐气溶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 罗中秋; 廉培超; 陕绍云
    • 摘要: 在化学反应工程讲授过程以实际案例讲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及创新能力,其中在非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和推导过程中,以碱浸出矿物中的有价元素为例,该反应属于液固非均相反应,其反应机理常可采用界面反应模型中的收缩未反应芯模型进行描述,同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受内扩散控制.案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资源,同时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教学素材.
    • 宋欢; 邹琦; 陆克定
    • 摘要: HO2自由基与环境大气气溶胶的非均相反应是HO2自由基的重要汇之一,对大气氧化能力有重要影响,对大气颗粒物的物化性质等进一步产生影响.HO2的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定量描述对不同地区大气氧化性与臭氧生成能力等问题的探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不同研究小组测量的摄取系数可相差3到5个数量级,深入探究不同条件下不同种类气溶胶对HO2自由基的非均相摄取机制,对摄取机制进行参数化表达,并准确测量摄取系数是量化其环境影响的关键.本文深入介绍了HO2非均相摄取的原理与参数化表达,总结了已有的研究结果与进展,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此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与展望.
    • 黄蕾; 薛迪; 王娇; 陈春强; 张洁; 张宜升; 刘晓环
    • 摘要: 通过改进WRF-CMAQ模型中非均相反应模块,定量研究了2017年夏季和冬季海盐与含氮气体非均相反应对我国山东沿海地区大气O3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海盐气溶胶非均相反应后,山东沿海地区夏季O3小时浓度增加了0.2×10-9~6.6×10-9(0.5%~15.5%),冬季增加了0.8×109~15.3×10-9(1.7%~27.4%),ClNO2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增加了100×10-12250×10-12,300×1012~650×10-12;夏季O3浓度增加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而冬季O3的增加则覆盖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表明海盐非均相反应对冬季O3的影响强度及范围均明显高于夏季.海盐非均相反应引起的O3浓度增加主要发生在日间,特别是8:00~16:00.该反应对渤海及南黄海大气O3浓度也有影响,且在这些海域生成的O3可通过4条传输路径影响山东沿海地区,甚至可影响到济南,菏泽等山东中西部地区(距离山东东部海岸线~350km);海洋大气中O3的传输可造成山东东部沿海O3浓度升高0.2×10-9~15.3×10-9,山东中西部O3升高0.3×10-9~6.2×10-9.
    • 李伟
    • 摘要: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反应器的设计分析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主要内容.化学反应可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这两种反应类型有不同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式,适用的化学反应器有多种模型.非均相反应比均相反应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和反应器模型的设计上有些共同的地方,可以为非均相反应的理解和学习提供帮助.
    • 贾丽君; 梁波; 李程; 朱凯; 韩文叶; 关杰; 李英杰
    • 摘要: 硝酸盐和硫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气态污染物(NOX、SO2)对大气颗粒物的生成有一定的贡献,但忽视了机动车排放的金属氧化物对硝酸盐和硫酸盐生成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机动车排放的气态污染物与金属氧化物(MgO、MnO2、Al2O3、ZnO、CuO和Cr2O3)之间的反应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混合气体条件下,NOX、SO2与上述不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物种(硝酸盐、硫酸盐)促进了大气颗粒物的生成.同时,从金属氧化物表面物种的生成反应来看,各金属氧化物的非均相反应能力存在差异,且Cr2O3非均相反应较强烈.通过研究,丰富了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组分对硝酸盐、硫酸盐物种的形成机制的探讨.
  • 9. 硝酰氯的大气化学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王海潮; 唐明金; 谭照峰; 彭超; 陆克定
    • 摘要: 硝酰氯(nitryl chloride,ClNO2)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气态污染物,对大气氧化性、一次污染物的降解和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全球氮循环和氯循环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本文归纳了ClNO2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大气中的生成和去除机制,并介绍了实验室研究和外场观测中ClNO2的主要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过去十几年报道的ClNO2在实际大气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实验室模拟和外场观测的研究结果系统讨论了ClNO2非均相生成的机制、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ClNO2对氯自由基、大气氧化性以及臭氧和硝酸盐形成的影响.我们指出,ClNO2既耦合了气相化学和非均相化学,又耦合了夜间大气化学和日间光化学,在我国大气复合污染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ClNO2大气化学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简要讨论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 梁贤烨; 弭光宝; 李培杰; 黄旭; 曹春晓
    • 摘要: 钛合金燃烧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典型灾难性事故,压气机转子与静子的异常摩擦是主要的着火源.本文基于非均相着火理论建立了考虑摩擦热源的钛合金着火模型,推导了着火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而分析摩擦系数、氧浓度、流速、接触半径以及阻燃层等因素对着火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摩擦接触区的瞬时温度低于临界生热温度时,生热过程由摩擦热主导;当高于临界生热温度时,生热过程由化学反应热主导.降低摩擦系数可以显著提高着火温度,而摩擦系数的变化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很小.着火温度随着氧浓度的增大和流速的减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当氧浓度从21% 增加至42%、流速从310 m/s下降至50 m/s时,着火温度分别降低约213 K和197 K.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为8.3%,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阻燃层可以明显提高钛合金的着火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带阻燃层的钛合金的着火温度提高约172 K,着火延迟时间提高约3 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