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
静摩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力学、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2585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物理教学、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加权线数法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等;静摩擦的相关文献由459位作者贡献,包括原路生、王亮、金家楣等。
静摩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585篇
占比:99.67%
总计:42727篇
静摩擦
-研究学者
- 原路生
- 王亮
- 金家楣
- 李永建
- 高禹
- 吴小霞
- 周永杰
- 张建武
- 明名
- 李鑫
- 杨建明
- 石明
- 蒋亦民
- 谭海
- 邵亮
- 陈星翰
- 陈锦法
- A·C·迈克奈尔
- C·帕瓦申
- D·E·尼科诺夫
- D·斯特克韦尔
- H·蒂亚恩
- I·格内德斯克
- J·A·穆诺茨
- K·J·库恩
- K·林
- M·E·施拉曼
- P·泰奥法尼斯
- R·B·蒙特兹
- R·F·斯蒂姆勒
- S·金
- T·K·努南
- 丁振军
- 丁杰雄
- 于鹏鹏
- 亚历山德罗·德尼科洛
- 何志
- 关利超
- 刘京茂
- 刘元钧
- 刘广明
- 刘庆军
- 刘晶波
- 刘松凯
- 刘福民
- 刘铁
- 刘阔
- 加-库恩·J·李
- 卢万美
- 吕云洲
-
-
李鑫;
支启军
-
-
摘要:
在广大师生的常识中,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但教材将橡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71列入滑动摩擦因数表格中,这难免会引发学生困扰.亦有论文认为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类型是单纯的静动摩擦的转化,则忽视了轮胎本身的黏弹特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橡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情况,得出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形式与摩擦机理,从而阐明教材中μ = 0.71的由来,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
-
-
李鑫;
支启军
-
-
摘要:
在广大师生的常识中,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但教材将橡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1列入滑动摩擦因数表格中,这难免会引发学生困扰.亦有论文认为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类型是单纯的静动摩擦的转化,则忽视了轮胎本身的黏弹特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橡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情况,得出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形式与摩擦机理,从而阐明教材中μ=0.71的由来,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
-
李鑫;
李仁军
-
-
摘要:
在单微凸体ME(Morag-Etsion)接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粗糙面接触模型,研究了完整粗糙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静摩擦预测模型,还研究了粗糙面间静摩擦系数受分形维数和粗糙度系数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与现有文献或理论的结果一致.
-
-
严欢;
马鸣;
程兵
-
-
摘要:
介绍PEC7型单元制动缸的动作原理和制动力的计算过程,分别在3种不同的载荷工况下校核列车保持制动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列车静止状态,踏面与闸瓦间的静摩擦是约束列车运动的关键因素;保持制动的安全裕量,能满足列车运营及故障救援的制动力需求.
-
-
-
华国强
-
-
摘要:
基于土体的颗粒结构和只有颗粒接触传递应力的特性,对不同姿态颗粒接触中应力传递的机理分析,揭示了土体在相对静态下存在主动力的应力扩散效应和强被动力的应力集中效应,及其形成的土体中应力分布基本规律.主动力的应力场是以其所在土层的应力扩散角θ向外扩散的园锥形应力范围,在应力场内应力扩散分布,主应力方向不变,且伴有与之垂直的法向应力,应力分布均衡了应力场内颗粒和支承面的位移趋势.强被动力的支承面上存在以θ角向外扩散倒锥台形的应力平衡范围,在此范围内反向应力集中作用到强支承面,强支承面主导了其所在应力场的应力分布.土拱效应是应力集中效应的衍生效应,是相邻的同向强支承反力的应力平衡范围发生重迭时产生的现象.
-
-
朴敏楠;
王科磊;
孙明玮;
黄建;
陈增强
-
-
摘要: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在摩擦力补偿时会产生极限环震荡的问题,提出在PID控制中的积分项上加泄漏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消除极限环的最小积分泄漏可以通过二分法精确计算得到.针对不同闭环极点情形,分别给出二分法中待求解变量初始范围的相关定理,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最小积分泄漏计算的准确性.为了验证算法的优势,与带有积分泄漏的自抗扰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积分泄漏的PID控制能够取得更小的静差;所提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补偿摩擦力,还能够彻底消除极限环.
-
-
张骥忠;
雷海军;
翟广阳;
宫文峰;
王鑫
-
-
摘要:
分析了大规格民用飞机舱门硅橡胶密封带的受力状态, 研究了硬度、减磨剂品种及用量、涤纶织物品种对密封带用硅橡胶材料静、动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邵尔A硬度由40度增加到80度时, 硅橡胶的静、动摩擦系数分别由0.579、0.565降至0.335、0.285;同时添加4份二硫化钼和6份芥酸酰胺作减磨剂时效果较佳, 硅橡胶的静、动摩擦系数分别由0.511、0.419降至0.281、0.212;硅橡胶与进口涤纶织物复合后的耐磨性能较佳, 在渗胶状态下的静、动摩擦系数分别降至0.246、0.212, 在不渗胶状态下静、动摩擦系数分别降至0.162、0.121.%The stress state of the large-sized silicone rubber belt for commercial aircrafts door was analyzed.The effects of hardness, anti-wear agent type and dosage, and composite polyester fabric variety on static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silicone rubber belt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Shore A hardness was increased from 40 degrees to 80 degre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silicone rubber were reduced from 0.579 and 0.565 to 0.335 and 0.285, respectively.At the same time, when 4 phr molybdenum disulfide and 6 phr erucide-amide were added as antiwear agent, the static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silicone rubber reduced from 0.511, 0.419 to 0.281, 0.212, respectively.The wear resistance of silicone rubber combined with imported polyester fabric was better, the static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s in the state of penetration were reduced to 0.246 and 0.212, respectively,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s were reduced to 0.162 and 0.121 in non-penetrating state, respectively.
-
-
-
-
侯根良;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苏勋家;
徐可为;
乔小平;
王延斌
- 《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针对材料表面高载荷条件的要求,提出了测量摩擦因数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应测试装置的设计,该测试装置由正向加载装置、侧向加载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3部分组成.可以用来测量高载荷条件下材料表面的静摩擦因数和滑动摩擦因数,同时得到整个滑动过程中摩擦因数变化情况.利用该装置对某国防减摩涂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高载荷条件下该涂层对碳钢表面具有较好的减摩效果。
-
-
卢琰琰;
李勇;
孙磊
- 《第十三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试验配合先进压水堆驱动线控制棒下落时间历程的理论分析,完成了控制棒和导向管材料之间接触特性参数试验,测量了不锈钢(0Cr18Ni10Ti)和锆合金(Zr-4)在空气和静水中的静摩擦、动摩擦以及碰撞反弹系数,对这些系数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为控制棒的下落时程分析提供了必要数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