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颗粒物质

颗粒物质

颗粒物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19篇,主要集中在力学、物理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183085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振动与冲击、环境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15届全国干燥技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颗粒物质的相关文献由126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林、孙其诚、金峰等。

颗粒物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3085 占比:99.80%

总计:183452篇

颗粒物质—发文趋势图

颗粒物质

-研究学者

  • 胡林
  • 孙其诚
  • 金峰
  • 厚美瑛
  • 刘建国
  • 蒋亦民
  • M·J·小帕拉托尔
  • 鲍德松
  • 姜泽辉
  • 彭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明珍
    • 摘要: 在雾霾气象条件下,传统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模型存在计算冗余度高、数据与模型之间相关性比较弱的问题,导致其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雾霾气象条件下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模型。首先根据不同对流层和高度计算颗粒物在雾霾天气条件下的折射率,从而确定气象参数。然后计算各个参数的累计贡献率,确定模型的主元个数,并为其设置控制限。基于此,利用主元数据的特征值完成对模型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在雾霾气象条件下,该模型的反演结果较为可靠,预报正确率高达90%以上,计算精度高于传统模型。
    • 于天林; 凡凤仙
    • 摘要: 竖直振动激励下颗粒毛细上升现象为颗粒物料的提升、输运和采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路径.然而,已有颗粒毛细上升行为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缺乏对重力加速度、水平振动分量、颗粒粒径分布影响的深入探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离散元方法,对不同操作条件下颗粒毛细上升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并对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和平均毛细上升速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重力条件下,颗粒毛细效应仍能发生,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和平均毛细上升速度随重力加速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对水平振动分量的变化不敏感,而平均毛细上升速度随水平振动分量的增大而增加;在平均粒径相等的情况下,粒径服从高斯分布的颗粒比单一粒径颗粒的最终毛细上升高度最大值对应的临界管径更大,并且同处于堵塞效应影响的管径区域时平均毛细上升速度也更快.
    • 赵西梅; 李向亭; 潘葳
    • 摘要: 使用改装的双排换能器声速测量仪,根据时差法原理,利用示波器上的光标键测时间,不但能定性观察到声速在颗粒物质中相对于在空气中变小的现象,而且通过同步移动接收端换能器,还能测量出颗粒物质中与空气中的声速大小,定量比较得出颗粒物质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小.
    • 胡惠华; 何开; 陈鑫; 李立刚; 邬远明
    • 摘要: 系统地阐述了土拱效应的起源、验证与发展,并详细介绍了土拱效应在桩承式路堤、挡土墙、被动桩等领域中的应用。将各领域中的土拱方法分为微分单元法与合理拱轴线法,指出各方法中理论上的区别及计算结果差异。微分单元法起源于粮仓效应中的Janssen连续介质模型,最先由Terzaghi提出,后续学者对微分单元法的改进也借鉴了改进的Janssen模型思想;合理拱轴线法即“结构拱”法,起源于普氏拱理论,与土拱效应应力转移本质有些出入。最后,讨论了微分单元法中的侧土压力系数与应力偏转迹线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侧向土压力系数新的表达形式,改进了以往水平方向静力不平衡问题,将微分单元法引入抗滑桩,为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杜清馨; 孙其诚; 丁红胜; 张国华; 范彦丽; 安飞飞
    • 摘要: 研究了垂直振动条件下,干、湿玻璃珠样品的体积模量和相对耗散.实验发现:1)在低饱和度下,干、湿玻璃珠样品的体积模量随压强幂律变化,与基于赫兹接触势的有效介质理论预言的1/3幂律关系接近;加入少量液体会增加体积模量.同一压强和液体含量下,随着液体黏度的增大,体积模量随之增加.基于赫兹接触力学,提出了有效弹性网络模型来阐述湿玻璃珠样品体积模量的增加机制.2)干、湿玻璃珠样品的相对耗散随压强幂律降低,湿玻璃珠样品的相对耗散与液体黏度呈正比.3)随着应变幅值的增大,湿玻璃珠样品表现出类似干玻璃珠样品的软化行为,且液体黏度会抑制玻璃珠样品的软化行为.
    • 张炜; 萧伟健; 袁传牛; 张宁; 刘焜
    • 摘要: 为阐明粒径分布对铁粉压制中体系内部细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基于离散元理论,通过改变铁粉颗粒粒径分布建立压制模型,结合力链提取方法,通过对力链空间分布、力链数目、力链长度和力链方向性的分析,探究粒径分布对力链演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压制时形成的力链空间分布具有差异,粒径分布范围越小,形成的力链分布越集中,反之,粒径分布范围越大,形成的力链分布越松散且均匀;在粉末压制时,粒径分布对力链数目也有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粉体的粒径分布范围变大,力链总数逐渐减少;粉体的粒径分布对颗粒形成短力链的数目起着显著影响,而对力链长度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粒径分布范围的增大,力链的方向由均匀分布逐渐集中在特定角度方向,表现出一定各向异性,形成的交叉力链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粉体致密化程度.本文为从粉体粒径分布影响层面拓展粉末压制细观力学理论提供基础,亦为进一步结合粉体粒径分布及体系内力链演变过程改善粉末致密化行为提供指导.
    • 庞洁玉; 段雪萍; 杨丽; 谢席胜
    • 摘要: 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和死亡负担正在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的挑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其中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物质。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为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
    • 韩志强; 沈仲驰; 唐明君
    • 摘要: 为了探究颗粒物质的粮仓效应和验证Janssen模型的正确性,设计制作了侧壁可整体上下移动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测量粮仓底部正压力,还能够测量任意深度的侧壁压力.理论推导出了方柱体底部正压力随颗粒堆积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侧壁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实验测量值和理论模拟值符合得较好:当粮仓中的颗粒物质到达一定深度时,仓体底部压力会趋于饱和,同时也验证了Janssen模型的正确性.
    • 皮皮不调皮(文/图)
    • 摘要: 说到沙,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颗粒物质,颗粒大小为0.0625~2毫米。比它小一级的颗粒是泥(大小为0.004~0.0625毫米),比它大一级的是砾(大小为2~64毫米)。沙子的主要来源是岩石,它是由巨大的岩石被风化或侵蚀后形成的细微颗粒,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但是不同地区的沙子可能由不同的岩石产生有的是石灰岩,有的是花岗岩。
    • 来志强; 江恩慧; 赵连军; 周伟; 田文祥; 马刚
    • 摘要: 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颗粒柱坍塌运动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颗粒柱初始空间形态特征、颗粒基本物理特性、模型边界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颗粒柱运动堆积特性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颗粒柱的运动距离和堆积高度与其初始宽高比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及幂函数关系,高、低颗粒柱坍塌运动模式和能耗机制差异显著.颗粒粒径、颗粒刚度、颗粒破碎与颗粒潮湿等因素对颗粒柱坍塌运动与堆积特性的影响规律已基本达成共识.不同的挡墙约束条件、由气体掺入导致的流态化现象以及水体环境影响下颗粒柱运动的堆积特征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有关颗粒柱初始孔隙率、颗粒摩擦因数、挡墙摩擦因数对颗粒柱运动堆积特性影响的结论仍存在分歧.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颗粒受力特性与运动机制存在内联关系,复杂颗粒形状、可侵蚀床面、颗粒密度和水动力条件等对颗粒柱坍塌运动与堆积特性的作用机理均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