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霜脲氰

霜脲氰

霜脲氰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2809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中国马铃薯、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等;霜脲氰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敬权、汪静莉、孙丽梅等。

霜脲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2809 占比:99.76%

总计:32889篇

霜脲氰—发文趋势图

霜脲氰

-研究学者

  • 孙敬权
  • 汪静莉
  • 孙丽梅
  • 任天瑞
  • 张荣全
  • 胡红一
  • 刘君丽
  • 司乃国
  • 司国栋
  • 周学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路粉; 孟润杰; 吴杰; 赵建江; 李洋; 毕秋艳; 韩秀英; 李敬华; 王文桥
    • 摘要: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85-0.91,抗性频率为16.61%-22.22%,抗性指数为0.29-0.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1.5%-87.1%,显著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的防治效果(61.8%-69.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总体上保持敏感,霜脲氰单剂及其与代森锰锌或噁唑菌酮的混剂对晚疫病仍有良好防治效果。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和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可作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使用,但仍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限制霜脲氰及混剂一个生长季节的使用不超过两次且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使用。
    • 徐彬彬; 韦振力; 李海徽; 花文东; 王荣; 邵至霖; 黄星宇; 任天瑞; 张博
    • 摘要: 干悬浮剂是一种高效、安全且环保的农药新剂型,具有优秀的分散性和悬浮稳定性.结合湿法研磨及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采用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及接触角仪分别测定了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形貌及润湿性能.结果显示:制备的干悬浮剂颗粒表面较为粗糙,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及一定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可以加快颗粒在水中的润湿及崩解分散;在水中分散的颗粒粒径分布较窄且小于2μm;润湿性研究表明,制剂在疏水材料石蜡膜界面上具有较好的润湿铺展性能,最小接触角达到55°.
    • 马威; 杨磊; 尚鸿艳; 朱国邦
    • 摘要: 针对霜脲氰生产废水,有机物浓度高、色度高、盐分高等特点,采用了以树脂吸附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值2.5、吸附温度25°C、流速为1BV/h的条件下,废水COD值从45000 mg/L降至25200 mg/L,去除率约44.08%,使用3 BV甲醇作为脱附剂,产生的脱附液通过蒸馏回收甲醇作为下一批次的脱附剂,蒸馏残夜重新回到生产工段,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回用.树脂吸附出水进入蒸发系统,回收无机盐,蒸馏出水通过调节池进入生化系统.
    • 黄丽; 邓毅书; 浦恩堂; 代雪芳; 李文希
    • 摘要: 为建立同时检测蔬菜中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十八烷基硅烷(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HSS T3色谱柱分离待测物,甲醇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在0.001~1.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目标物在蔬菜中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1)。样品添加回收试验中,烯酰吗啉的平均回收率为87.3%~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1.5%~11%(n=5);霜脲氰的平均回收率为85.4%~113.4%(n=5),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9%(n=5);唑嘧菌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2.8%~10.2%(n=5)。该方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可满足多种蔬菜中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唑嘧菌胺残留检测要求。
    • 刘刚
    • 摘要: 近期,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产品获批扩作登记,新增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观赏玫瑰霜霉病。这是我国首次批准霜脲氰在观赏玫瑰上登记。此前,我国批准霜脲氰的登记作物包括番茄、观赏菊花、黄瓜(露地和保护地)、辣椒、荔枝树、马铃薯、葡萄、人参等8种。
    • 赵子丹; 张锋锋; 杨静; 牛艳; 王晓静
    • 摘要: 建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检测马铃薯中氟啶胺和霜脲氰的残留分析方法,为制定马铃薯中氟啶胺和霜脲氰的残留标准提供参考。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处理,经乙腈提取,PSA+C18净化,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氟啶胺和霜脲氰在马铃薯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97%和85%~10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2.9%和2.7%~6.8%。在低于-18°C条件下储藏16周的试验期间,氟啶胺和霜脲氰的降解率分别为8%~12%和2%~8%。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可靠,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检测分析方法。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和霜脲氰在马铃薯匀浆样中均比较稳定。
    • 高继杨; 付璐; 张星哲; 刘齐月; 杜虹锐; 陈瑞雪; 张艳菊
    • 摘要: 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及是否存在抗药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2012-2016年采自广东、湖北、江苏、山东、北京和东北三省8个省市的13个黄瓜主产区的69个黄瓜霜霉菌株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和抗性水平.结果 表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的EC50值为0.0068 ~0.1341μg/mL,平均EC50值0.0624 μg/mL,病原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呈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并未出现,平均EC50(0.0624μg/mL)可以作为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基线.69个菌株中,有16个低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23.19%;53个敏感菌株,占76.81%,为优势群体;无中抗和高抗菌株的出现.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抗性水平范围为0.11 ~2.15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00倍.说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表现出非常强的抑制作用.
    • 王庆新
    • 摘要: 明确5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防治甜瓜霜霉病适用剂量及对甜瓜的安全性,为产品登记提供试验依据.供试药剂分别用90克/公顷、157.5克/公顷、225克/公顷3个剂量进行试验,并选用常规药剂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作为对照,对照药剂使用剂量为180克/公顷.在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并在末次药后7天、14天调查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施用量为225克/公顷时,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在82.84%,防治效果理想,可以有效防治甜瓜霜霉病,可以作为推广药剂.
    • 张锋锋; 陈翔; 牛艳; 王晓菁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快速测定马铃薯茎叶、块茎及其土壤中霜脲氰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通过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在254nm检测波长下对霜脲氰进行分析检测,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1、0.5、2.0 mg/kg 3个不同添加浓度水平下,马铃薯茎叶中平均回收率为78.0%~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2.7% ~3.4%;马铃薯块茎中平均回收率为82.9%~94.7%,相对标准偏差为1.1% ~2.3%;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1.6%~91.8%,相对标准偏差为3.3% ~5.4%.霜脲氰在浓度为0.05~2.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小检出量为0.06 ng,在马铃薯茎叶、块茎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10 μ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成本低、精密度好、准确率高,适用于马铃薯及其土壤中霜脲氰的大批量分析检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检测方法.%[Objective] A rapid determina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residue of cymoxanil in potato stem leaf,tuber and soil by HPLC.[Method]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and purified by NH2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lumn.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were conducted by Waters 2695 HPLC with C18 column and UV detector at 254 nm,and CH3CN-H2O was utilized as the mobile phase.The residues were quantified by area of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Resul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were added at different levels of 0.1,0.5 and 2.0 mg/kg,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residues were 78.0%-104.4% with RSD of 2.7%-3.4% in potato stem leaves,and 82.9%-94.7% with RSD of 1.1%-2.3% in potato tubers,and 81.6%-91.8% with RSD of 3.3%-5.4% in soil.The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tained in the concentration that range from 0.05 to 2.00 mg/L for cymoxanil (r =0.999 8).The minimum detectable amount of cymoxanil was 0.06 ng.The 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s of cymoxanil was 10 μg/kg in potato stem leaf,tuber and soil.[Conclusion]This method has advantages of simple,rapid,low cost,good precision and high accuracy,which is a practical detection method for the large batch analysis of cymoxanil in potato and soil.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