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防治效果
田间防治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3399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中国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三届农药交流会等;田间防治效果的相关文献由41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郑庆伟、张夕林等。
田间防治效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399篇
占比:99.88%
总计:123553篇
田间防治效果
-研究学者
- 刘刚
- 郑庆伟
- 张夕林
- 王世明(摘录)
- 吴瑾
- 毛尼亚孜
- 陈进
- 刘晓艳
- 刘琴
- 周荣华
- 喻快
- 朱镭
- 李海燕
- 林雪梅
- 王开梅
- 王永江
- 裴晖
- 邱一敏
- 闵勇
- 饶犇
- 乔广行
- 何嘉
- 冯小惠
- 刘畅
- 刘苏闽
- 吉沐祥
- 吴祥
- 姚克兵
- 姚振威
- 孜亚丹
- 孜亚旦
- 孟润杰
- 宫亚军
- 尤美云
- 庄义庆
- 张扬
- 张福金
- 张蓉
- 李传明
- 李国平
- 李国庆
- 李燕芳
- 李红叶
- 杨靖钟
- 柳爱平
- 欧晓明
- 王奎萍
- 王彭
- 王文桥
- 王泽华
-
-
-
-
摘要: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化合物SYP-260,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其对不同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50~100mg/L质量浓度下,新化合物SYP-260对萝卜蚜、棉蚜、大豆蚜、锈线菊蚜,药后3~14天的防效均在85%以上,对以上害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100mg/L质量浓度下,SYP-260对茶小绿叶蝉和柑橘木虱,药后3~14天的防效均在70%以上,对以上害虫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100mg/L质量浓度下,SYP-260对烟粉虱,药后3~7天的防效在60%以上,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
-
-
张金影;
黄蓉;
王美美;
胡慈银;
王理想;
李俊凯
-
-
摘要:
为了筛选出高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杀菌剂,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4种杀菌剂,采用拌种法进行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进行了产量比较。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在2个不同剂量下对玉米茎腐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同一药剂不同剂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推荐的高剂量下,4种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其中,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最高。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以200 mL/100 kg种子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4086.67 kg/hm^(2)。在生产中建议根据戊唑醇、精甲霜灵、咯菌腈和嘧菌酯等药剂的推荐用药量,以嘧菌酯为主体,与其他3种药剂进行轮换、复配使用。
-
-
韦庆慧;
宋伟丰;
翟喜海;
焦占力;
刘凯;
来永才
-
-
摘要:
为开发低毒、环保的植物源农药,对盐碱地水稻稻曲病进行生物防治,以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及耐盐碱水稻品种通系926为材料,筛选适宜助剂,最终研发了以白屈菜红碱为主要成分的悬浮剂农药配方,并比较不同浓度悬浮剂对盐碱地水稻稻曲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悬浮剂农药喷施两次,对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当有效成分用量为192mL·hm^(-2)时,防治效果达95.88%,高于对照药剂,具有残留低、环境友好等特点。
-
-
-
-
摘要:
据《中国果菜》2022年第8期《生防菌剂对设施葡萄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作者杨瑞等)报道,为筛选有效防控设施葡萄白粉病的生防菌剂,选用生物菌剂“冠蓝”和“果彩”进行设施葡萄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统计葡萄白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果实性状。
-
-
路粉;
孟润杰;
吴杰;
赵建江;
李洋;
毕秋艳;
韩秀英;
李敬华;
王文桥
-
-
摘要: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85-0.91,抗性频率为16.61%-22.22%,抗性指数为0.29-0.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1.5%-87.1%,显著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的防治效果(61.8%-69.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总体上保持敏感,霜脲氰单剂及其与代森锰锌或噁唑菌酮的混剂对晚疫病仍有良好防治效果。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和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可作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使用,但仍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限制霜脲氰及混剂一个生长季节的使用不超过两次且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使用。
-
-
蒲占湑;
黄振东;
杜丹超;
胡秀荣;
李永杰;
金国强
-
-
摘要:
柑橘黑点病(citrus melanose)因发病部位和时期不同又叫树脂病、流胶病、沙皮病和蒂腐病,柑橘黑点病一直是柑橘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Diaprthe citri(Fawcett)Wolf,可以感染导致果实、叶片、幼苗黑点病,果实褐色蒂腐病和成年枝干流胶病[1]。浙江种植的柑橘以鲜食为主,果实感染黑点病严重影响精品果的外观品质,降低柑橘生产效益。
-
-
-
-
摘要:
据《中国农学通报》2022年第27期《吡唑醚菌酯对两种优稀水果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作者宋晓兵等)报道,为推荐登记优稀水果重要病害的防治用药,有效缓解小宗作物病害防治缺药或无药可用的现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
-
任晶晶;
刘政源;
王勇;
冯俊涛;
何军;
吴华;
马志卿
-
-
摘要:
草莓根腐病是陕西关中地区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农药对上述两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5%苦参•蛇床子素水剂(AS)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_(50)值为2.7μg/mL,0.3%苦参碱乳油(EC)对茄腐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_(50)值为4.5μg/mL。选择室内抑菌活性较高的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3种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为供试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发现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600倍液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9.25%,10亿芽孢/g多粘类芽孢杆菌WP 800倍液、1.5%苦参•蛇床子素AS 700倍液、2亿芽孢/g哈茨木霉菌WP 2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63.14%、62.84%和59.74%。因此推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WP、多粘类芽孢杆菌WP、苦参•蛇床子素AS和哈茨木霉菌WP作为草莓根腐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
-
朱镭;
闵勇;
邱一敏;
周荣华;
饶犇;
陈伟;
王开梅;
杨靖钟;
刘晓艳
-
-
摘要: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测定新型生物杀螨剂NBIF-001对金桔红蜘蛛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NBIF-001200亿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金桔红蜘蛛。剂型A在稀释25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 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98%、94.88%、89.52%、85.36%、68.72%和74.61%。剂型B在稀释25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 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60%,95.43%,90.88%、88.26%、72.39%和77.25%。化学杀螨剂对照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在稀释300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 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42%、74.09%、65.82%、61.58%、62.64%和69.38。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说明,新型生物杀螨剂NBIF-001防效高、药效快、持效期长,是防治金桔红蜘蛛的理想药剂。
-
-
刘刚
-
-
摘要:
食诱剂可以同时引诱棉铃虫雌、雄成虫,对其田间种群的防治效果明显。在撒施应用中,氣虫苯甲酰咹常被用作棉铃虫食诱剂的伴施杀虫剂,现阶段推荐使用浓度为0.5μL/mL。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测定了食诱剂与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棉铃虫成虫繁殖力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同时评估了其田间防治效果。
-
-
-
- 《第六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将两种菊科植物旋覆花和土木香的提取浸膏分别制备成含20%旋覆花浸膏乳油和含20%土木香浸膏乳油。在大棚药效试验中,当黄瓜霜霉病零星发生时,将含20%旋覆花浸膏乳油16倍、32倍和64倍的稀释液和含20%土木香浸膏乳油的100倍、150倍稀释液喷施黄瓜叶面至流失。对照药剂喷施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空白对照喷施清水。共用药4次,间隔期7~1O天,第4次用药后7天调查各处理黄瓜叶片上霜霉病病情,统计不同药剂稀释液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旋覆花和土木香乳化提取浸膏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含20%旋覆花浸膏乳油32倍、16倍稀释液和含20%土木香浸膏乳油100倍稀释液防效较高,分别为60.04%、67.58%和66.09%,含20%旋覆花浸膏乳油64倍稀释液和含20%土木香浸膏乳油150倍稀释液防效较差,分别为51.62%和54.25%。第4次用药后14天各药剂防效均略有下降。
-
-
刘定忠;
樊文华;
魏鹏元;
凌兵
- 《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番茄病毒病是彭泽县番茄上一重要病害,对番茄的产量影响较大,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为害,对其化学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试验表明,上述3种药剂对番茄病毒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田间防治效果均不能超过80﹪,这可能与田间蚜虫发生有关,建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到蚜虫的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
-
-
-
-
-
欧晓明;
王永江;
乔广行;
裴晖;
林雪梅;
喻快;
柳爱平;
黄明智
- 《全国第三届农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农药生测技术测定了HNPC-A990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的杀虫作用方式,结果表明,HNPC-A990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等害虫具有较强的综合毒力和触杀作用,且击倒迅速,但内吸作用较差.该药剂对昆虫的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表现出正温度效应.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HNPC-A9908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施用剂量为10~50gai/667m2时,药后1、15和25d的防效分别达65.6~69.7﹪、80.2~90.7﹪和96.7~99.1﹪,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杀虫剂.
-
-
欧晓明;
王永江;
乔广行;
裴晖;
林雪梅;
喻快;
柳爱平;
黄明智
- 《全国第三届农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农药生测技术测定了HNPC-A990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的杀虫作用方式,结果表明,HNPC-A990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等害虫具有较强的综合毒力和触杀作用,且击倒迅速,但内吸作用较差.该药剂对昆虫的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表现出正温度效应.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HNPC-A9908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施用剂量为10~50gai/667m2时,药后1、15和25d的防效分别达65.6~69.7﹪、80.2~90.7﹪和96.7~99.1﹪,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杀虫剂.
-
-
欧晓明;
王永江;
乔广行;
裴晖;
林雪梅;
喻快;
柳爱平;
黄明智
- 《全国第三届农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农药生测技术测定了HNPC-A990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的杀虫作用方式,结果表明,HNPC-A990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等害虫具有较强的综合毒力和触杀作用,且击倒迅速,但内吸作用较差.该药剂对昆虫的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表现出正温度效应.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HNPC-A9908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施用剂量为10~50gai/667m2时,药后1、15和25d的防效分别达65.6~69.7﹪、80.2~90.7﹪和96.7~99.1﹪,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