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6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9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11846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植物医生、中国植保导刊、山东农药信息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第三十一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马铃薯晚疫病的相关文献由210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郑庆伟、翁启勇等。

马铃薯晚疫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9 占比:7.60%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11846 占比:91.94%

总计:12884篇

马铃薯晚疫病—发文趋势图

马铃薯晚疫病

-研究学者

  • 刘刚
  • 郑庆伟
  • 翁启勇
  • 陈庆河
  • 刘波微
  • 杨艳丽
  • 曹克强
  • 詹家绥
  • 李本金
  • 李洪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晓瑛; 李城德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省庄浪县应用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新型药剂,2019年在庄浪县通化镇韩湾村实施不同新型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是京彩900 g/hm^(2)喷雾,其次是霜霉疫净1200 g/hm^(2)喷雾,防效为79.3%~84.7%,增产率为18.8%~20.3%。在大田生产中,建议使用京彩900 g/hm^(2)喷雾和霜霉疫净1200 g/hm^(2)喷雾2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 侯冰茹; 刘鹏辉; 张洋; 胡耀华
    • 摘要: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害的早期检测和防治问题,利用光谱技术对马铃薯晚疫病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预测,并基于POD酶活性实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患病程度预测。采集和测定处于不同温湿度及接菌时间的马铃薯叶片样本的光谱反射率和POD酶活性,选用中心化(MC)预处理方法以消除原始光谱数据的误差。为降低模型复杂程度,利用随机青蛙算法(RF)、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对波长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利用CARS算法提取的72个特征波长数据建立的POD酶活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_(p)为0.9581、均方根误差RMSE_(p)为25.6986 U·(g·min)^(-1)。最后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 N)拟合了POD酶活性和温湿度、接菌时间的关系,建立了POD酶活性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基于POD酶活性的马铃薯晚疫病患病程度预测。结果证明利用光谱技术快速测定POD酶活性以实现马铃薯晚疫病患病程度预测是可行的。
    • 邓朝; 纪苗苗; 任永泰
    • 摘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病害。农业生产者需在早期发现病害,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病害传播到田间其他地方。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病害严重程度是一个重要参数,可用于预测产量、推荐防治措施、减少生产损失并控制成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的马铃薯晚疫病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集创建、图像分割、统计计算和表格查询操作等步骤。具体地,通过Mask R-CNN分割算法检测单个马铃薯叶片中的晚疫病斑,同时在正常和受病害感染区域生成高质量的分割掩膜,并计算病斑面积与叶片总面积之比K,根据K的取值确定病害的严重程度级别从而对病害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马铃薯晚疫病量化评价方法在保留测试集上总体精度可达到87.50%。
    • 摘要: 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马铃薯晚疫病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害,发生广、为害重、防控难,备受社会关注。云南省是国内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和重发区,大多数主栽品种为感病品种,晚疫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20%~80%,甚至绝产。尤其是近年来病原菌群体致病性和抗药性增强,晚疫病发生为害程度进一步加重,传统的防控措施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 刘洋; 赵秀梅; 郑旭; 王立达; 李青超; 刘悦; 兰英; 韩业辉
    • 摘要: 为明确甲霜灵和精甲霜灵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选用甲霜灵、精甲霜灵及复配制剂,氟吡菌胺、代森锰锌及其复配制剂作为对照药剂,分别设置常规剂量,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验证马铃薯晚疫病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第3次施药后14 d,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10%氟吡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均大于70%,防效较好,并且持效期较长;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47.82%~50.15%;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甲霜灵水分散粒剂、24%精甲霜灵水乳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25.17%~28.85%,防效较差。综上可知,田间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对甲霜灵、精甲霜灵已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
    • 刘沛; 刘天忠; 王丹; 胡先奇
    • 摘要: 通过田间动态调查及单因子矿质元素缺失盆栽培养实验,分析了土壤矿质元素对马铃薯生长和晚疫病发生的影响。在马铃薯各生长节点,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同一马铃薯种植田块土壤样本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统计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与晚疫病发生的相关规律。通过盆栽实验,对马铃薯进行单一矿质元素缺失培养,并向马铃薯幼苗人工接种晚疫病菌。在马铃薯各生长节点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并统计其生长后期的株高、平均薯重,分析各矿质元素缺失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和晚疫病发生的影响。田间调查分析发现,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马铃薯晚疫病持续发生加重,土壤pH在该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相关性,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期表现出下降趋势。矿质元素缺失盆栽试验分析表明:磷、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影响明显,磷、钾元素缺失显著抑制马铃薯叶绿素合成、植株生长和薯块生物质积累;磷元素缺失使马铃薯地上部分和薯块晚疫病发生加重。在各土壤矿质元素中,磷元素和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最明显;而磷元素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影响最明显。
    • 周臻
    • 摘要: 马铃薯适应能力较强,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马铃薯晚疫病作为一种世界毁灭性病害,由疫霉菌引起[1]。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中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且呈发生面广、流行期长、传播能力强、损失严重等特点。马铃薯晚疫病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对马铃薯薯块与茎叶具有侵害作用,当叶片感染病菌后,马铃薯叶尖、叶片边缘会出现水浸状绿褐色斑点,在病斑周边会产生浅绿色晕圈。病斑会在外界湿度增加时迅速扩散,颜色也会转变为褐色,病斑周围出现白霉。
    • 王喜刚; 郭成瑾; 张丽荣; 胡丽杰; 沈瑞清
    • 摘要: 为明确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种类以及生理小种的类型、组成和分布,为宁夏有针对性地选育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1、A2交配型标准菌株和含有11个主效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对2018年-2019年从原州区、泾源县、彭阳县、隆德县、西吉县、盐池县、海原县采集得到的13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宁夏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的交配型和生理小种存在多样性,采集地交配型有A1、A2、SF(自育型)3类,分别占被测菌株的30%、63.8%、6.2%;生理小种有8种类型,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发生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44.62%,是宁夏马铃薯主栽区的晚疫病菌优势小种,在各测试地均有分布;次优势小种为3.4.10和1.2.3.5.6.7.8.11,发生频率分别为12.31%和10.77%。宁夏不同种植区域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组成复杂,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但西吉县、原州区交配型年度间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宁夏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组成日趋复杂,生产中要合理布局已有抗病品种,挖掘培育抗病水平高的新品种,综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
    • 张光勇; 陈亚平; 陈民; 李毅; 许佳俊; 资彩飞; 曹志勇
    • 摘要: 针对传统马铃薯晚疫病识别技术对图像的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均低,提出将机器学习理论应用到马铃薯晚疫病的识别中,以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本文利用机器学习中的YOLOv4目标检测模型,来判断马铃薯作物区是否感染了晚疫病并计算病害的发病程度。同时还对目标检测模型YOLOv4进行了一定更改:将模型的特征提取结构CSPDarknet53更换为轻量级的MobileNet模型,并在MobileNet模型中增加SE模块以增强其特征提取的能力,模型最终对病害的检测精确度能达到90%以上。该研究可为基于机器学习的马铃薯晚疫病的快速识别和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