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除颤仪

除颤仪

除颤仪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15589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科学生活、东方食疗与保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除颤仪的相关文献由71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启、陈大兵、安敏等。

除颤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5589 占比:99.97%

总计:315676篇

除颤仪—发文趋势图

除颤仪

-研究学者

  • 王启
  • 陈大兵
  • 安敏
  • 李利亚
  • 胡榜
  • 夏斌
  • 李志伟
  • 王红兵
  • 岑建
  • 李永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惠; 李妙; 郭州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医疗诊疗过程中的医疗设备覆盖面越来越广,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医疗设备的准确可靠,对除颤仪、高频电刀、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等八种医疗设备进行质控检查并将质控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 顾伟; 周阳; 王天鹰; 张琛
    • 摘要: 目的:分析除颤仪相关电子能量设备的技术更新及国内市场发展趋势,为医疗机构及相关设备企业产品更新与采购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分析除颤仪除颤治疗过程的临床需求及技术参数,运用图表综合方式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政策研究方法,对国内相关领域的采购政策进行梳理解读。结果:在国内除颤仪市场分配中,国产设备占比逐渐上升,2021年前三季度国产某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67.2%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方面以双相除颤及低能量除颤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更高的认可度。除颤仪市场扩容和促进国产除颤仪发展政策在技术层面影响着除颤仪厂家的技术更新。结论:国内除颤仪市场的主流产品技术更新及政策引导在设备市场地位提升与临床接受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除颤仪相关企业技术更新提升与市场定位提供参考,为医疗机构设备配置决策提供依据。
    • 赵艳
    • 摘要: 目的:探讨除颤仪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均为心脏骤停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11月,采用单双数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实施研究,抽取单数的患者给予人工除颤并列入对照组,抽取双数的患者给予体外自动除颤仪并列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除颤成功率及院内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除颤成功率及院内存活率分别为90.00%(45/50)及64.00%(32/50),对照组分别为70.00%(35/50)及20.00%(20/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分数显著提升,LVESD及LVEDD显著缩小(P<0.05).结论: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除颤仪能起到良好的救治效果,体外自动除颤仪具有除颤成功率及院内存活率高的优点,使得患者心功能得以显著提升,取得良好的复苏效果.
    • 李小丹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中应用除颤仪对患者心博骤停的影响.方法:选取的80例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10月~2019年8月.其中接受心肺复苏机救治的4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另外接受自动体外除颤仪救治的4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除颤仪在不同时间对复苏成功率变化和救治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治疗效果同对照组相比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颤仪抢救时间越早,则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越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表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经过抢救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搏骤停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应早期应用除颤仪,有效缩短急救耗时,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王存亭; 蔡存坤; 张亮; 张潇; 吕天赐; 刘莉
    • 摘要: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DCA)管理法在除颤仪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除颤仪应用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方法:按照PDCA管理活动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4个阶段,运用鱼骨图法对"人、机、料、法、环"5个元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除颤仪质量的常见风险点,建立并完善医院除颤仪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设备与人员培训、完善制度预案、落实应急调配演练、动态化质量控制检测以及定期设备保养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改进除颤仪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结果:PDCA管理法提高了除颤仪应用质量,2019年除颤仪故障频数比2018年降低48.7%,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提升63.2%,应急调配时间全部控制在3 min以内.结论:PDCA管理法使除颤仪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和可持续,构建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设备应用更加安全.
    • 李伟明; 谢佳玲; 彭莉; 魏良; 鄢苏鹏; 李永勤
    •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胸阻抗(transthoracic impedance,TTI)检测的电流自动调节型除颤仪,以实现对于高TTI患者能够输出恒定的电流,从而保证除颤效率.方法:该除颤仪主要由STM32F767主控芯片、TTI检测电路、高压充电电路、高压监测电路、放电电路和放电电流监测电路组成.软件采用C语言设计,以KeilμVision5 IDE为开发平台.将研制完成的样机作为实验机,临床使用的能量自动调节型除颤仪作为对照机,采用专业测试仪器对实验机进行TTI检测、高压监测、放电能量控制、放电电流监测等性能测试,通过模拟阻抗和动物实验分别对实验机和对照机的输出电流与除颤波形和除颤效率进行测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机对TTI检测、高压监测、放电能量控制和放电电流监测的测量误差分别为3.0%、2.7%、4.8%和4.3%.当负载阻抗>100Ω时,实验机输出的除颤电流显著高于对照机(P1.0 J时,实验机的除颤成功率均高于对照机(P均<0.05).当输出电流≥0.9 A时,实验机的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机(P<0.05).结论:基于TTI检测的电流自动调节型除颤仪可以显著提高对高TTI实验动物的除颤成功率,弥补了现有除颤仪对TTI较高时输出电流不足的问题.
    • 倪杰雄; 陈婧卿; 韦双莉
    • 摘要: 除颤仪作为急救类设备,在医院中广泛存在,是抢救急重心脏骤停患者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然而,除颤监护仪使用无规律,一旦发生故障,留给医护人员排除故障或更换设备的时间极短,加强对除颤仪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因除颤仪缺电问题引起的"除颤行动",在调查、整改过程中的经验,进而改进我院建立医疗设备三级监管体系,使其更符合现代大型综合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
    • 摘要: 1医生给心中停止的人使用除颤仪。在有些影视剧中,心电图都已经是一条直线了,医生还会使用除颤仪抢救,病人的身体还会被电得弹起来。现实中,当病人心脏停止跳动,根本不会用除颤仪抢救,因为已经救不回来了,而且病人只会躺着不动,哪里会弹起来。还有,除颤仪真的不是左右两边对称放的。
    • 邱媛; 张海涛; 黄菲
    • 摘要: CPR(心肺复苏)作为一项急救技术,其普及率却不高.在大学生群体中调查发现,许多人只是听说过CPR和AED,但是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更不敢用来救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领军人,对大学生进行CPR和AED相关知识专业的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CPR和AED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如何更好的进行心肺复苏及除颤仪知识学习.
    • 校爱芳; 冯国琴; 任震晴; 周丽娟; 李玉凤
    • 摘要: 除颤仪作为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关键设备,保证其性能的稳定与可靠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障.项目管理作为一项新型的科学管理模式,我院为加强除颤仪的规范管理,把项目管理的思维方式、技能和工具,引入除颤仪的规范管理体系,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医院的整体救治水平.今后可以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临床其他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