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食
限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979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健康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等;限食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秀发、林学群、殷帅文等。
限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979篇
占比:99.35%
总计:26149篇
限食
-研究学者
- 孙秀发
- 林学群
- 殷帅文
- 赵志军
- 陈洁辉
- 孙毓恺
- 席与萍
- 曹静
- 华卫国
- 张淑华
- 徐书杭
- 朱志明
- 李伟
- 李秀琴
- 王瑞瑞
- 罗兴芹
- 陈国芳
- 魏守刚
- 于晓明
- 云少君
- 何巧巧
- 储维忠
- 刘叔平
- 刘振山
- 南文考
- 印大中
- 吴志义
- 周迎生
- 孙利
- 孙秋会
- 应利民
- 张勇
- 张小郁
- 张爱芳
- 徐兴军
- 文立
- 曾正中
- 李国林
- 李培兵
- 李婧
- 李思懿
- 李春睿
- 李杰
- 杜朝锁
- 杨明
- 杨莉莉
- 樊柏林
- 汪洋
- 沈晓东
- 狄红杰
-
-
刘佳人;
徐兴军;
王有祥;
林美含;
邵淑丽
-
-
摘要:
为探讨冬季食物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的能量预算对策,将野外捕获的树麻雀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半饥饿驯化组、1/4饥饿驯化组,驯化4周,对其体重和器官重、基础代谢率等生理指标,以及肠绒毛肠道组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体重、基础代谢率、消化能、消化率、体脂质量分数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5)。研究表明,冬季在限食条件下,树麻雀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增加消化道长度,加快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及增加消化能来补偿能量消耗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以适应饥饿寒冷的环境。
-
-
梁莲花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中医康复联合限食治疗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实验时间,纳入54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各27例.参照组接受限食治疗,实验组接受中医康复联合限食治疗.检验研究中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为96.30%(26/27),参照组治疗效果为70.37%(19/27),结果卡方值=6.5333,p值=0.01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中医康复联合限食治疗,效果明显,生活质量较优.
-
-
张寅;
史炳雯;
姚星月;
徐有江;
石长青
-
-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限食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准备若干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普通对照组(NC 组)与高脂组,普通对照组每天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喂养高脂饲料,干预五周后将达到肥胖要求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HF 组)、高脂运动组(HE 组)、高脂限食组(DR 组)。HE 组每周 6 次、每次 60min 无负重游泳运动;DR组每日按照 70% 饮食量喂养高脂饲料,总共干预 8 周。8 周前后测量大鼠 Lee`s 指数进行比较;称取大鼠肾周脂、睾周脂肪重量,测定大鼠血清中的血糖含量。研究结果:高脂膳食导致大鼠肾周脂、睾周脂重显著上升,体脂率增加明显,血清中的血糖含量有所下降;8 周前后大鼠 Lee`s 指数出现显著性差异;有氧运动及限食干预均引起大鼠体脂率下降,降低血糖水平。
-
-
王素星;
邵伟华;
李伟;
吕彩霞;
张华星;
李芳
-
-
摘要:
目的 分析限食后重饲大鼠骨密度变化,并探讨白藜芦醇对限食后重饲大鼠骨密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D大鼠64只并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16只、限食后重饲组24只、限食后重饲+白藜芦醇干预组24只.再将正常饮食组分NC4组和NC12组各8只,整个实验过程均给予正常饮食;限食后重饲组分为R4组(限食4周)、RN组(限食4周后给予正常饮食8周)、RH组(限食4周后给予高脂饮食8周)各8只;限食后重饲+白藜芦醇干预组分为R4 R组(限食4周的同时给予白藜芦醇干预)、RNR组(限食4周后给予正常饮食加白藜芦醇8周干预)、RHR组(限食4周后给予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干预8周)各8只.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全身骨密度、高胰岛素-正糖钳夹60~120 min内的葡萄糖输注率(GIR60-120),以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1)NC4组、R4组、R4R组的体重、骨密度依次降低,NC4组、R4R组、R4组的血清FFA水平依次升高,R4组、R4R组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NC4组(均P<0.05).(2)RN组、RH组体重均低于NC12组,RH组骨密度低于其他两组,NC12组、RN组、RH组GIR60-120依次降低,而血清FFA、TNF-α、IL-6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3)NC12组、RN组、RNR组体重依次降低,RNR组骨密度高于其他两组且GIR60-120高于NC12组(P<0.05);NC12组、RNR组、RN组血清FFA、TNF-α水平依次升高,且RN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4)NC12组、RH组、RHR组的体重依次降低,RH组、NC12组、RHR组的骨密度依次升高,NC12组、RHR组、RH组的GIR60-120依次降低而FFA、TNF-α、IL-6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骨密度与体重、GIR60-120呈正相关,与FFA、TNF-α、IL-6呈负相关(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IR60-120、FFA水平是影响全身骨密度的因素(均P<0.05).结论 与限食后正常饮食重饲大鼠相比,高脂饮食重饲大鼠全身骨密度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明显;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改善限食后重饲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以及降低FFA生成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提高骨密度.
-
-
褚光辉;
宋美慧;
周正;
付玉
-
-
摘要:
饮食限制是迄今为止除基因编辑以外对机体功能最有效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之一.饮食限制不仅可以延长多个物种的最大寿命,还能够推迟或减少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等.此外,饮食限制在免疫代谢改善、神经系统保护等方面也有突出效果.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在多种模式生物如酵母、果蝇、大小鼠等进行了大量实验.本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重点总结啮齿类动物在饮食限制上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啮齿类动物的限食策略、限食结果以及整个饮食限制方案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分布进行介绍.
-
-
-
-
蒋志铭;
苗芬;
黄园;
李烨
-
-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多项动物和人体试验研究表明,一定程度限制摄入热量(限食干预)正在成为一种可有效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率、改善血压的治疗方法.该研究报告了一项在中国进行的149人限食辟谷试验,受试人群在连续5天的限食干预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等生理指标对比基线值均出现显著下降(P<0.001).其中,处于高血压状态的受试者(包括2级和1级高血压)在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1.2 mmHg(95% 置信区间为7.5~14.9 mmHg,P<0.001)和7.2 mmHg(95% 置信区间为4.7~9.7 mmHg,P<0.001),正常血压的受试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通过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实现对个体进行限食干预后降压效果的预后估计,并绘制出直观方便、易于使用的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重采样1000次校正后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91.
-
-
-
高秀莹;
周迎生;
朱巍
-
-
摘要:
目的 明确中度限食干预能否从形态和功能上逆转肥胖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方法 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喂以高脂饮食8周,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随后进行3周的高脂转普食(HF→NC组)或在此基础上40%限食干预(HF→NC CR组),同时设高脂对照组(HF AL组)和普食对照组(NC AL组),每组20只.实验终点取胰腺组织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定量β细胞面积,并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耐量试验,评估早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分离小鼠胰岛,行静态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及胞浆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实验终点HF AL组表现为显著肥胖、β细胞面积增加、糖耐量受损、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趋向降低及胰岛素抵抗,同时离体胰岛实验显示胞浆胰岛素含量增加,但胰岛素分泌缺陷:基础胰岛素分泌升高了30.6%,而16.7 mmol/L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降低了52.1%.HF→NC组小鼠的糖耐量恢复正常,体质量有所降低但未正常,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及离体胰岛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较HF AL组并无改善.经过3周的限食干预,HF→NC CR组体质量、β细胞面积、糖耐量、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及离体胰岛基础和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均恢复正常.结论 中度(40%)限食干预至体质量正常,可逆转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紊乱,重建葡萄糖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