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降雨特征

降雨特征

降雨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2662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山东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陕西气象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2城市雨洪管理国际研讨会等;降雨特征的相关文献由49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光檄、沈姣姣、罗晓娟等。

降雨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2662 占比:99.77%

总计:62804篇

降雨特征—发文趋势图

降雨特征

-研究学者

  • 杨光檄
  • 沈姣姣
  • 罗晓娟
  • 余勇利
  • 孔锋
  • 廖克武
  • 张兴奇
  • 徐虹
  • 李铁
  • 顾再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振奇; 郭建英; 秦富仓; 田秀民; 刘艳萍
    • 摘要: 裸露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上侵蚀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研究裸露砒砂岩区天然降雨下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对于提升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质量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的典型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聚类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划分裸露砒砂岩区降雨类型,研究不同降雨类型下坡面产流产沙的特征,分析不同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1)裸露砒砂岩的自然降雨可以分为长历时暴雨、长历时的中到大雨、短历时暴雨以及短历时的小到中雨4种类型。(2)天然降雨的降雨量(P)、最大30 min雨强(I_(30))和最大10 min雨强(I_(10))与各植被类型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间呈y=ax_(1)+bx_(2)+cx_(3)+d的多元线性关系。(3)各植被类型的减流能力依次为沙棘林>油松林>山杏林>柠条林>草地;减沙能力依次为沙棘林>山杏林>油松林>柠条林>草地。营造人工植被可以有效防治裸露砒砂岩区坡面的水土流失问题,现有的人工植被类型中以沙棘林的抗蚀能力最强。
    • 王建龙; 彭柳苇; 张敬玉; 李凯; 王泽熙
    • 摘要: 通过单车道半透水道路物理模型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雨峰系数和雨型对半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系数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当重现期从0.5 a增加到20 a时,径流系数从0.093增加到0.377;径流系数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雨峰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重现期和降雨历时保持不变时,均匀雨型条件下的径流系数略大于芝加哥雨型条件下的径流系数;重现期对半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影响最大,雨峰系数和雨型对其影响较小。
    • 毕彪; 杨建英; 钱云楷; 史常青; 艾宪锋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自然降雨雨型对径流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降雨数量特征及雨峰集中时间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自然降雨进行二级分类,分别探究不同雨型及过程雨型下的径流特征。【结果】①根据降雨量(P)、降雨历时(t)、最大30 min雨强(I30)可将研究区降雨划分为3类:P_(2t3)I_(2)雨型(中雨量、长历时、中雨强)、P_(1t2)I_(1)雨型(小雨量、中历时、小雨强)、P_(3t1)I_(3)雨型(大雨量、短历时、大雨强),其中,P_(1t2)I_(1)雨型在研究区发生频次最高,占比81.01%。4种过程雨型的发生频次从大到小依次为均匀型、前峰型、后峰型、中峰型。②不同雨型下的径流特征差异明显,从单次降雨看,P_(3t1)I_(3)雨型单次产流能力最强,P_(2t3)I_(2)雨型在研究区的径流贡献率最大。③不同过程雨型对径流特征影响较大,降雨量集中在降雨前期最容易产流。④降雨量对径流深的影响最大,I_(30)对径流深、径流系数及径流深峰值的影响均比较大,且对径流深峰值的影响要大于对径流深的影响。【结论】坡面径流特征对降雨雨型及过程雨型敏感性很高,采用合理的雨型划分方法研究雨型—径流关系可提高水力侵蚀研究精度。
    • 李华; 卢立华; 郑路; 李朝英; 明安刚; 张继辉; 刘士玲; 舒韦维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清理方式下人工幼林地的水土流失规律,为人工林科学经营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马尾松采伐迹地人工更新的林地上,基于2018—2020年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数据,对比研究了炼山和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下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①林地清理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随炼山后林地恢复年限的增加急剧减小,但炼山后的前2 a,无论是按年、月统计的水土流失量,还是按场次降雨量统计的水土流失量,炼山均显著高于不炼山(p<0.05)。②炼山降低了发生地表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且随次降雨量的增加,炼山区域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不炼山区域。[结论]在广西南部皆伐林地,炼山后的前2 a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
    • 熊丽君; 吴建强; 黄沈发
    • 摘要: 以3种典型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监测、质量平衡、相关分析等方法,探明缓冲带水分分配与降雨、土壤因子的关联性,确定水分及总氮(TN)污染负荷去除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径流与降雨量呈高度正相关(0.980~0.987,P<0.01),渗流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呈显著正相关(0.595~0.828,P<0.01).植被缓冲带在14.3mm以下降雨不产流,中雨、大雨、暴雨平均产流系数为0.10、0.36和0.72,TN负荷平均截留系数分别为11.0、8.2和4.5mg/(m^(2)·mm),径流及TN负荷去除效果随雨量增大而降低.中大雨、暴雨下植被缓冲带水分分配分别以土壤渗透(0.48~0.71)、末端出流(0.69~0.74)为主,TN负荷去除以土壤渗透为主(中雨56%、大雨44%、暴雨20%).茎叶覆盖地表、根系细密发达的植被去除效果更好,其中百慕大缓冲带对水分、白花三叶草缓冲带对TN负荷的去除效果最优,分别达60%和61%.即使在高地下水位的平原河网地区,缓冲带对径流与TN负荷削减仍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50mm以下降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研究结果为降雨、植被多因素影响下的径流污染削减差异化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不同降雨特征下缓冲带径流污染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李明熹
    • 摘要: 以锦州巧鸟径流小区为例,结合2017-2020年151场降雨水文泥沙数据,将降雨类型按照K-均值聚类法划分,然后采用LSD多重比较法建立多元拟合回归方程,通过分析不同雨型特征探讨了巧鸟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特性。结果表明:①降雨侵蚀力、30min最大雨强I30、降雨量为影响巧鸟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重要因素,降雨事件的水沙特性以含沙量0.75,相关指标的定量计算可以利用回归方程实现。
    • 林英姿; 武天莫; 李思文; 刘根
    • 摘要: 以北方某市合流制溢流污水临时处理设施为例,对区域内三处典型合流制溢流污水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际运行数据与理论计算分析,将综合评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选取5项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指标作为判定标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处理设施的技术选择,提出合流制溢流污水临时处理设施的建议排放值,为合流制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
    • 庞婷婷; 柳金杰; 吕树峰; 满子豪; 董森; 何帅
    • 摘要: 设计降雨是工程水文计算的重要内容.为提高设计降雨的客观性及工程水文计算的区域适用性,选取河北省永年站1980-2018年逐小时降雨观测数据为研究数据,在分析其降雨年际、年内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降雨量、降雨峰值、降雨历时、峰值比四个特征作为关键要素,采用以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为变量的排频法,分别对永年站汛期、非汛期的典型降雨过程进行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永年站近39年降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丰平枯交替变化特征;汛期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量为16.5 mm、降雨峰值为6.2 mm、降雨历时为3 h、雨型为单峰靠后;非汛期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量为15.9 mm、降雨峰值为2.6 mm、降雨历时为10 h、雨型为单峰居中;汛期设计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峰值大、变化急且降雨量集中于后部的特点;非汛期设计降雨过程具有历时长、峰值小、变化缓且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中后部的特点.不同时期特点迥异的设计降雨过程较好地反映了区域降雨的时程特征,可为城市防洪排涝的计算、科学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 吴艳鸣; 周荣; 田立; 黄智勇; 杨逸; 郁昱
    • 摘要: 利用南通市代表雨量站营船港闸站1990—2020年的数据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和P-Ⅲ型分布曲线拟合得到最新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满足《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要求。将计算的历时5、10、15、20、30、45、60、90、120、180 min,重现期2、3、5、10、20 a的设计暴雨强度与2011年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的相应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公式总体上比2011年公式计算雨强偏大,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南通市短历时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
    • 徐勇; 王谦; 高晓平; 张舒雯; 白瑞泉
    • 摘要: 根据苏州境内常熟、枫桥、平望3个雨量站1988—2017年降雨资料,对应苏州区域分析了降雨年际变化特点,并从3个时段段分析苏州市降水量月度、季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苏州市在所研究时段内,降水量呈较明显上升趋势,多年平均中部最大,南部次之、北部最小,降水量呈从苏州中部向南北两侧降低趋势;降雨月度分布主要集中在3—9月,季节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降雨时间极不均匀,具有明显随季节变化特征;近10年苏州市降雨总量明显增加,且多雨月份也有所增加,相比较之前2个时段,月平均降水量增加约20 m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