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加德纳菌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4070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男科学术大会、2011年京津冀地区皮肤性病学术年会等;阴道加德纳菌的相关文献由42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云霞、吕旭军、李琴等。
阴道加德纳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4070篇
占比:99.85%
总计:104222篇
阴道加德纳菌
-研究学者
- 朱云霞
- 吕旭军
- 李琴
- 王怡芳
- 肖琛月
- 陈建江
- 刘朝晖
- 吕治
- 姚虹
- 徐卓群
- 徐汇义
- 朱遐
- 糜祖煌
- 茅利明
- 谢平
- 陈远翔
- 陈道桢
- 丁双双
- 于志湖
- 于永兰
- 于秀英
- 任军
- 任勇
- 任原珍
- 余辉
- 侯爱萍
- 刘佳明
- 刘金禄
- 吕文和
- 吴先华
- 吴爱武
- 唐鑫
- 夏景洋
- 多丽波
- 孙春霞
- 岳颖
- 崔树茂
- 张天辉
- 张惠芹
- 张水林
- 张灏
- 张皓
- 张秋香
- 张贤华
- 朱其荪
- 朱燕
- 朱美玲
- 朱蕾芳
- 李旭英
- 李玉华
-
-
陈佳乐;
许涵洁;
徐德祥;
刘楼;
陈道桢
-
-
摘要: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周,产程未开始前胎膜发生自然破裂。PPROM的发生会引起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早剥、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导致孕产妇感染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上升。流行病学及微生物学研究表明,生殖道内的细菌[1]、真菌[2]、支原体[3]及病毒[4]等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胎膜从而导致PPROM的发生。
-
-
陆庭嫣;
曹轶越;
刘安庆;
沈俐;
肖晔;
方晓霞;
杨海鸥
-
-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能正确识别细菌性阴道病(BV)相关阴道加德纳菌(GV)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为BV患者针对性、综合性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将普通培养法筛查到的GV可疑菌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并对其拭子标本进行革兰染色Nugent评分。通过Nugent评分将GV鉴定阳性标本分组,Nugent评分≥7分为BV相关GV组。对BV相关GV组进行临床分布及合并混合感染情况分析。结果8653例女性阴道拭子或宫颈拭子用以上方法共检出GV 881例,检出率为10.18%;BV相关GV 691例,占78.43%,临床分布以妇科门诊(48.48%)和宫颈门诊(12.74%)最为集中,病区以肿瘤病区检出率较高(8.97%)。混合感染632例,占91.45%,主要合并病原菌包括需氧菌、阴道假丝酵母菌、支原体、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等。结论女性阴道拭子或宫颈拭子普通培养法联合革兰染色Nugent评分可以减少BV漏诊,并有效区分BV相关GV感染患者。明确病原菌、区分单纯或混合感染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及精准治疗。
-
-
冯旸子;
孙茜;
张晓宇;
白会会;
何渊慧;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
-
摘要: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阿托波菌,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24、48、72h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较好,阿托波菌几乎无生物膜形成。总菌量相等的加德纳菌单独培养与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共培养时的OD值无显著差异(P=0.259,P>0.05)。加德纳菌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较不加上清液时OD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有相互促进生物膜形成作用。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和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形成的生物膜有显著抑制作用。
-
-
陈晓玲;
邵奕霖;
邢凡凡;
刘妙灵;
韩宇婷;
徐小平
-
-
摘要:
阴道加德纳菌(GV)可存在于儿童和健康男女的肛门、直肠中,也是妊娠妇女阴道内菌群的一部分。在阴道内乳酸杆菌大量减少的时候,拟杆菌和GV等厌氧菌就会大量增殖,从而引起非特异性阴道病,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浸润和炎性病变。GV通常为阴道内的致病菌,在临床上常会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然而在女性阴道外发生的阴道GV感染十分罕见。该文报道了4例由GV引起的孕产妇血流感染病例,供临床医生参考。
-
-
高吟;
张立红;
朱琦琪;
朱雯;
杨艳琳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阴道加德纳菌分别利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鉴定,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情况.方法:以本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60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对阴道加德纳菌分别利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鉴定,比较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60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药敏纸片扩散法一共检测出23例阴道加德纳菌(占38.33%),在药敏纸片的附近均可观察到抑菌环,仪器法也检测出23例阴道加德纳菌(占38.3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两组鉴定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鉴定出的23例阴道加德纳菌中经API strep鉴定条鉴定的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对阴道加德纳菌分别利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鉴定,两种方法最终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但药敏纸片扩散法实用性更强,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成本也比较低,值得应用.
-
-
-
杜丽伟
-
-
摘要:
目的 探究将免疫荧光法应用于阴道加德纳菌检测中的效果,并分析我院中女性的加德纳菌感染状况.方法 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收入的916例妊娠女性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共包含,按照女性的妊娠状况,将其分为病理组和正常妊娠组,单组内样本量均为458例,本次研究中所有女性均取其阴道分泌物,选择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其进行观察测定,分析两组产妇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正常妊娠组中的健康产妇的阴道加德纳菌感染例数为69,而病理组中的产妇感染例数为7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所有加德纳菌感染的产妇进行年龄分析后发现加德纳菌感染年龄的高发年龄段在19~30岁,占比在70.00%以上,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对于女性的妊娠来说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而这种病症的感染与年龄段有密切相关性,所以在临床诊疗时,需要对高危女性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女性的妊娠质量,保障女性的生理健康.
-
-
尹小毛;
赖少芬;
冯洁仪;
黄锡谊;
温双花;
吴秀春;
王丽斯;
王治伟
-
-
摘要:
目的 通过与湿片法进行比较,分析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湿片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39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的线索细胞、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湿片法和免疫荧光法检出线索细胞的例数分别为15例和9例,阳性率分别为38.46%和23.08%,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出念珠菌的例数分别为15例和14例,阳性率分别为38.46%和35.9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均未检出阴道毛滴虫.结论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临床实验室可直接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来检测阴道加德纳菌.
-
-
范琳媛;
白会会;
宗晓楠;
张展;
李婷;
刘朝晖
-
-
摘要:
目的 观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加德纳菌(GV)临床分离株对苦参凝胶和甲硝唑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B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治的100例B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分泌物,经分离纯化及16s rRNA测序鉴定得到GV临床菌株.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GV临床菌株对甲硝唑及苦参凝胶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总碱的敏感性.结果 共鉴定出66株BV临床菌株,其中GV最多,占45.5% (30/6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这些GV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63.33% (19/30).苦参总碱对包括甲硝唑耐药菌株在内的所有GV临床菌株均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范围分另别为0.16~2.50mg/mL和0.31~5.00mg/mL.结论 苦参凝胶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GV临床菌株,对于甲硝唑耐药的GV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说明苦参凝胶在治疗BV患者尤其是耐药患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
-
-
杨文涛;
李群生;
周磊;
赵自垒;
周能飞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男科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生殖道感染已经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殖道感染所致男性不育不可忽视,本文就导致生殖道感染的几种微生物:沙眼衣原体、大肠杆菌、阴道加德纳菌等对男性不育的影响作一综述,并指出这些细菌所致感染对精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减少精子的数量,致精子运动能力下降,杀死精子,影响精子酶的活力,影响精卵的结合等,文章还进一步了解生殖道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及各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对于寻找更好的防治由生殖道感染所致的不育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