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导诊
门诊导诊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023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母婴世界、医学信息、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2018(13th)中国卫生信息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交流大会等;门诊导诊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梅、宁彩红、刘伟娟等。
门诊导诊
-研究学者
- 于梅
- 宁彩红
- 刘伟娟
- 刘庆杰
- 刘春兰
- 刘燕萍
- 叶春凤
- 叶阳花
- 吴卫萍
- 吴孝珍
- 吴蓉
- 孙颖
- 张志梅
- 张淑霞
- 张玲
- 朱柯佳
- 李修英
- 李秀珍
- 段月莲
- 温欣
- 王丽娟
- 王新月
- 王春秀
- 王秋月
- 胡淑晶
- 谢意
- 赵英莲
- 钟红玲
- 阮英
- 阮辉丽
- 韩清秀
- 魏丽芳
- 黄蓉
- 齐玲
- Chu Aiqin
- 丁璐
- 丛治国
- 严秋佳
- 任发有
- 任施奇
- 伍梦勰
- 何万凤
- 何林林
- 何梅
- 何蕊
- 何雪梅
- 余水英
- 侯娟
- 侯敏
- 侯敏1
-
-
徐迪雅;
黄智宇;
胡榕;
刘萍
-
-
摘要:
为改善公立医院传统导诊方式造成的门诊患者“看病难”的现状,研究门诊导诊服务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优化服务体验,提升整体服务效率,缓解医护压力。通过对门诊导诊服务用户行为流程进行分析,得出在不同阶段用户的痛点及需求,接下来梳理门诊导诊服务情境所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情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针对性的情境设计策略模型。以情境感知理论为建构基础的设计策略一旦投入正式应用,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从而为患者带来更高水平的就诊体验,同时推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
-
隆自菊
-
-
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年未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期间在长沙市第四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2020年期间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服务期间在门诊就诊的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门诊导诊护理满意度评分、门诊诊疗的焦虑评分、门诊诊疗配合度评分和门诊导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门诊导诊服务态度、形象、环境、服务、引导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门诊诊疗期间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门诊诊疗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门诊导诊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门诊导诊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够缓解患者诊疗期间的焦虑程度,提升其诊疗配合度,有效控制护理纠纷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秦玉兰
-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将"互动+不定期走动式"管理方式应用于门诊导诊期间的管理作用.方法:选择门诊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方便抽样法作为对照分组方式,将纳选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所占比例一致,分别落实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以及"互动+不定期走动式"管理方式,评估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门诊导诊工作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数值对比结果为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互动+不定期走动式"管理方式应用于门诊到诊护理期间对提高工作质量具有确切效果,可借鉴推广.
-
-
-
韩欣莉
-
-
摘要:
目的:实验将针对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改进,结合走动式管理措施,分析应用成果.方法:实验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70名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走动式管理措施,分析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安全治疗、护士行为规范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分诊调查和导诊调研上,患者的满意度以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走动式管理方案有助于提升门诊导诊、分诊护理管理质量,更好地为门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
叶丽惠;
魏丽芳;
蒋爱花
-
-
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探讨分析护患沟通对于门诊导诊护理工作的影响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取的500例患者,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2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门诊导诊护理.沟通组则采用护患沟通导诊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导诊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纠纷事件出现概率等数据,然后予以对比.结果 沟通组导诊时间:(5.67±1.25)min;常规组导诊时间:(10.25±2.67)min.沟通组患者导诊时间少于常规组.沟通组满意度:97.20%(243例).常规组满意度:82.40%(206例).沟通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沟通组纠纷事件出现概率:0.80%(2例).常规组纠纷事件出现概率:6.40%(16例).沟通组纠纷事件出现概率低于常规组.结论 在针对门诊导诊工作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护患沟通的方式进行护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患者导诊所需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出现纠纷事件的概率明显降低,应当在实际的门诊导诊工作中积极推广.
-
-
冯笑
-
-
摘要:
目的 在门诊导诊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探究该护理服务产生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门诊患者19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包括9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护理组患者则在整个就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护理效果上比较,护理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比较,护理组的满意度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导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推动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
-
向娜
-
-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门诊导诊咨询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导诊咨询服务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服务的时间进行分组,每组56例患者.接受常规门诊导诊咨询服务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的门诊导致咨询服务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导诊咨询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门诊导诊咨询质量中所包含的导诊服务质量(97.81±1.94)分、护理行为规范(97.41±1.25)分、分诊护理质量(96.84±2.11)分、健康教育质量(95.72±2.32)分、护理安全质量(94.31±3.02)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结论:在门诊导诊咨询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提升门诊的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对导诊咨询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护理措施.
-
-
汪若男
-
-
摘要: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在门诊导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门诊进行咨询的140例患者作为分析案例,通过抛硬币的分组方法,研究组患者进入门诊部后,导诊人员要主动进行询问及健康宣教等进行有效沟通,参照组进行常规问题解答,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70例门诊患者纠纷事件总发生率为14.29%与参照组70例分诊患者纠纷事件总发生率为35.71%对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不均衡性(x2=8.5714,P=0.0034).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而挂号等候时间及辅助检查等候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在门诊和导诊工作中应用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能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同时提升门诊患者的护理效果,使护患纠纷得到有效缓解,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
陈世英
-
-
摘要: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门诊咨询的102例患者为例,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1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51例,采取护患沟通护理),统计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导诊护士服务态度评分、门诊环境布置评分、沟通技巧评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程度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效果较为理想.
-
-
-
王丽娟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由于本院门诊患者来自农村居多,每个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素质、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所患的疾病、病情的轻重以及对疾病痛苦的承受力不同,每个人求医药的心态也表现不一.因此,导诊护士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果断迅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且导诊护士要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剖析其心理活动规律.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心态表现、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分别对待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抚和疏导工作,尤其是要注意正确运用沟通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