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白山天池火山

长白山天池火山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20篇;相关期刊27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防灾减灾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七次火山学术研讨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等;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樊祺诚、李霓、孙谦等。

长白山天池火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4.3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520 占比:95.42%

总计:1593篇

长白山天池火山—发文趋势图

长白山天池火山

-研究学者

  • 樊祺诚
  • 李霓
  • 孙谦
  • 李克
  • 许建东
  • 于红梅
  • 单新建
  • 崔笃信
  • 彭年
  • 李清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衡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多火山的国家之一,现有活火山14座,其中长白山天池火山的活跃程度最高。长白山火山群从16世纪以来历经三次喷发,最后一次距今300余年。发生于2022年初的汤加火山爆发,让大家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长白山火山上。
    • 钱程; 崔天日; 唐振; 江斌; 张超; 陈会军; 吴桐
    • 摘要: 长白山火山区地壳热结构尚未建立,目前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获得的天池火山浅部岩浆房赋存深度存在差异.通过对天池火山北坡CZK07钻孔测温情况的研究,在资料评价与地温梯度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全新世岩浆房温度资料,估算了北坡浅部岩浆房的赋存深度.CZK07钻孔位于地球物理探测所推测的浅部岩浆房正上方,靠近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火口,在孔深约610 m处地温较高且稳定(102.5~106.8°C).连续测温资料显示,钻孔地温随深度呈一次正相关变化,地温梯度主要变化于134~178°C/km之间(平均为153°C/km),可大致代表浅部岩浆房上覆地壳的地温梯度.基于前人浅部岩浆房的温度研究,本次定量估算的天池火山北坡浅部岩浆房的赋存深度,为天池水面下5.25~7.21 km,与地球物理探测的反演结果相近.
    • 孙立影; 杨帆; 李萌萌; 韩迪; 孙纪财; 顾国辉; 闫东晗
    • 摘要: cqvip:天池火山岩浆组分由玄武质和粗面质向钠闪碱流质粗面质演化,可据此划分火山喷发阶段(Pan et al,2020)。天池火山造盾喷出物以玄武岩为主。天池火山东北侧造盾玄武岩熔岩流的长度多集中在30-50 km,意味着天池火山未来发生溢流性火山喷发时,溢流相玄武岩流动的最大距离可达50 km。因此,在火山口50 km范围内,沿途低洼地带均需采取必要的减灾措施。天池火山造锥喷发阶段以粗面质、碱流岩质为主,喷发持续了整个更新世。形成锥体的粗面质、碱流质岩浆,均以现今天池火山口或其附近为喷出口,有时夹有少量玄武岩浆的喷出,喷发形式主要是自天池火山口的中心式溢流(刘若新等,1998)
    • 杨帆; 季灵运; 孙立影; 李萌萌; 顾国辉; 闫东晗
    • 摘要: cqvip:溢流式熔岩喷发是火山喷发的一种常见形式,容易造成火山灾害。从火口或裂隙呈液态喷发出的溶岩,沿地表向前流动,熔岩温度逐渐降低,黏度随之增大,流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停滞、凝结。炙热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对沿途及周边植被、建筑物和人员等造成破坏和伤亡。Andrew和Rowland(2015)对aa和pahoehoe的力学原理、冷却原理、流变学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熔岩流单元的划分和各种形态的熔岩构造进行了详细说明。
    • 潘波; 程滔; 徐丹; 刘松军
    • 摘要: 长白山天池火口北侧天文峰之上,一套醒目的黄色浮岩引起广泛的关注,其颜色成因问题更是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形貌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探索了黄色浮岩的颜色成因问题,并对此次喷发活动(天文峰期喷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黄色浮岩与其下部灰白色浮岩应为同一期喷发所形成,两者成分一致且特征相似.黄色浮岩初始颜色为灰白色,后期受所处环境(降水丰富)与本身气孔特征的影响,浮岩内发生了元素析出和元素沉淀的过程.首先,浮岩内Si与H2O结合形成弱硅酸(H2SiO3),而大气中CO2与H2O结合形成弱碳酸(H2CO3),在弱酸环境下火山玻璃逐渐析出Si、K、Al、Ca和Fe等阳离子,而析出的元素易溶于水的部分被流水带走,难溶于水的Fe与Al富集并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同时由于Fe可与H2O络合形成黄色的Fe的水合物(Fe2O3·nH2O),而Al与H2O络合形成凝胶状白色水合物(Al2O3·nH2O),两者混合形成了黄色胶状物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改变了浮岩原本的灰白色,形成了黄色浮岩.因此,天文峰期浮岩的黄色是由于后期风化淋滤作用所造成,属于次生色.本研究提高了对火山喷发堆积物风化淋滤作用过程的认识,也为其他地区相似颜色变化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借鉴.
    • 管彦武; 崔承赞; 杨国东; 刘嘉麒; 李允秀; 吴昌桓; 金旭; 吴燕冈
    • 摘要: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中国最具潜在喷发危险的多成因复式火山,在近2000年来,曾经发生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喷发.为了进一步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的潜在危险,有必要研究火山的岩浆囊位置和分布.为此,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开展了一条南北方向的重力剖面测量.结合前人工作,如地震勘探P波速度反演和大地电磁测深(MT)电阻率反演,以及地质信息,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建立了一条长约150km的密度模型.从建模结果图中可以发现:(1)长白山天池下方存在地壳岩浆囊;(2)长白山天池北坡地壳存在一个高阻、低密度体,深度在7~15km,距离天池2~10km,可能是富含气体的岩浆囊;(3)在南坡和北坡大约3km深度处普遍存在一个岩浆岩层;(4)在天池下存在一个已经塌陷堵塞的火山颈.
    • 衣健; 王璞珺; 单玄龙; CARNIEL Roberto; 武成智; 王寒非; 孙松; 郭剑南
    • 摘要: 发生于公元946年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Millennium Eruption,ME)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物体积高达100~172km3,并可分为大规模的ME-Ⅰ和小规模的ME-Ⅱ两个喷发阶段.通过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53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火山地质测量(单元构成、垂向堆积序列和堆积特征),结合筛析法粒度分析、偏光显微镜成分分析,刻画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特征,探讨了相和亚相划分,并建立了火山碎屑流搬运和堆积模式.根据火山碎屑的堆积特征,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分为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包括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火山碎屑流冲击扇相(包括扇头亚相和扇体亚相)等两相四亚相.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主要发育在天池火山锥体周缘距离喷发中心8~23km左右范围内(坡度在15°~60°之间)的火山U型谷中;火山碎屑流冲积扇相主要发育在距离喷发中心23~45km左右范围内,地形相对平缓的熔岩台地处(坡度在5°~15°之间),火山碎屑流的搬运不受地形限制,一般形成较大纵横比扇状堆积.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体亚相以块状混杂堆积为主要特征,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头亚相则以多火山碎屑流单元垂向叠加为主要特征.多单元叠加现象是由搬运过程中火山碎屑流单元发生分离增生作用形成.根据火山碎屑流的最大分布范围和厚度,如果再次发生与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类似规模的普林尼式喷发,至少距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中心45km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火山碎屑流灾害风险.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变规律,对火山碎屑喷发灾害的预防具有指导作用.
    • 阮帅; 汤吉; 董泽义; 王立凤; 邓琰; 韩冰
    • 摘要: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巨型活火山,对其深部低阻岩浆囊的精确探测和准确定位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大地电磁方法研究深部电阻率结构是确定岩浆囊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文中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大地电磁自适应正则化拟牛顿反演程序,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了带地形三维反演,获取了较合理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模型.反演除拟合大地电磁主阻抗外,同时增加了对横向不均匀性更灵敏的倾子数据,并通过定性分析对比、模型验证的方法确认了三维反演的电性结构可靠性.三维电性结构模型比以前的二维解释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在有限稀疏的数据集下尽量精细地勾画了壳内低阻岩浆囊及通道的三维空间分布.三维电性结构显示壳内岩浆囊位于天池东北部深10~30km处,整体上岩浆囊和岩浆通道系统呈"V"字形分布,天池火山口的岩浆通道在天池以北10km的EW向剖面图上清晰可见.
    • 李天觉; 陈棋福
    • 摘要: 基于我们布设的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台阵和固定地震台长时段的观测记录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共计152个台站数据提取得到的33752条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成像等方法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并汇集他人接收函数研究结果得到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分布图像.对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不同构造体的地壳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陆块的地壳属性存在明显差别,张广才岭地块中南部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相当,地壳厚度同地表地形之间显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松辽地块东南缘地壳最薄、波速比最高,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兴凯地块西部地区的地壳结构表现为稍厚的地壳厚度和研究区内最低的壳内波速比,其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亦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佳木斯地块西南缘在具有“正常”的壳内波速比同时地壳最厚.研究区内的郯庐断裂带北延段在切穿其下Moho面的同时表现出南北分段的特征:北段(44.4°N 47°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整体下凹,而南段(41.5°N-43.3°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则整体上隆.长白山天池火山下方表现为Moho面下凹沉落及高壳内波速比特征,推测其壳内岩浆囊很可能存在于火山口东北隅至少10 km的范围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