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波速比

波速比

波速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468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2013学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波速比的相关文献由571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晓明、王林瑛、李艳娥等。

波速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7.3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2468 占比:92.02%

总计:2682篇

波速比—发文趋势图

波速比

-研究学者

  • 韩晓明
  • 王林瑛
  • 李艳娥
  • 李永莉
  • 刘文邦
  • 吴庆举
  • 张天中
  • 王亚茹
  • 付虹
  • 周焕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晗晗; 郭良辉
    • 摘要: 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是一种估计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参数的方法,自2011年由Lowry和Pérez-Gussinyé提出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发展和改进,该方法已日渐成熟,应用领域渐广.与单一接收函数H-κ叠加法相比,该方法由于引入了重力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估计的不确定性,获取台站下方更为准确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参数,为研究地壳结构与物质组成提供更为可靠的深部依据.本文首先简述了单一接收函数H-κ叠加法和重力似然函数估计的方法原理,并详细介绍了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的算法与流程;其次,剖析了该方法目前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重点阐述了其相应的技术发展和各项优化;然后,归纳总结了该方法在国内外地区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该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 邓菲; 吴庆举; 许力生
    • 摘要: 利用巧家流动台阵2012—2017年期间记录到的近震P波和S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小江断裂带北段及鲁甸地震震源区上地壳的高分辨率V_(P)和V_(P)/V_(S)模型.成像结果显示:小江断裂带北段在0~6 km左右的深度表现为低波速、高波速比异常,在9~12 km左右的深度以下,小江断裂带北段整体开始呈现显著的高速特征,形状呈向上凸起的特征,这可能是玄武岩侵入的痕迹,暗示了小江断裂带可能是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主要通道.这些高速物质的侵入使得地壳较为脆性,介质强度较低,有助于后期小江断裂带的形成.小江断裂带北段两侧的结构差异显示出一定的分段特征,巧家段和达朵段东侧块体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而中间的蒙姑段则表现为低的波速异常.整体来说,小江断裂带北段的深浅结构及两侧块体的结构差异,反映了其大型走滑断层和块体边界的构造特征.鲁甸M_(S)6.5地震所在的莲峰断裂和昭通—鲁甸断裂之间的块体呈现“低-高”型的速度异常特征,使得昭通—鲁甸断裂两侧形成明显的速度差,西北侧的低速异常区在大凉山次级块体的挤压变形过程中,受到了高速的昭通—鲁甸断裂阻挡,应力在高低速过渡区积累、释放,进而发生鲁甸地震.此外,在鲁甸地震的两个共轭余震节面中均显示:主震发生在高低速过渡区,余震分布与高低速过渡区和高速区有关,与高低波速比过渡区和低波速比有关.
    • 李文君; 曾宪伟; 任雪梅; 许英才; 朱鹏涛; 李自芮; 马小军
    • 摘要: 利用1980年1月—2008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事件直达波到时数据,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对吴忠—灵武地区该时段内M_(S)≥5.0地震发生前波速比变化进行回溯性分析,并对该区未来短期内震情趋势进行研判,所得结果表明:①吴忠—灵武地区M_(S)≥5.0地震前波速比存在正常→降低→上升(恢复)→发震的异常变化过程;②研究区台站出现波速比异常,其空间分布对发震位置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即发震位置可能位于波速比下降台站或存在异常台站所连线的多边形边缘或内部;③据近期扫描结果,海原地震台波速比异常较显著,需密切关注宁夏南部及邻区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的变化。
    • 陈丽娟; 龚丽文; 董娣; 王同军; 陈继锋
    • 摘要: 利用甘肃省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波形,计算得到甘肃东南地区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83个M_(L)≥2.5地震纵、横波的拐角频率和零频极限等震源谱参数,分析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后纵、横波拐角频率比值和零频极限比值的变化特征,间接反映震源处波速比的变化。结果如下:(1)拐角频率比值的平均值约为1.32,而由零频极限比值计算得到的波速比平均值约为1.55,后者高于前者;(2)二者得到波速比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个波速比在岷县地震前后呈现出“明显升高-下降-震前急剧下降-震后缓慢恢复”的变化过程;(3)二者得到的波速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岷县地震震中附近及合作、舟曲等地区在震前出现低值异常,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在震后有所回升。
    • 张天宇; 王光明; 刘自凤; 黑贺堂
    • 摘要: 为分析2022-01-02云南宁蒗M_(S)5.5地震前后波速比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2020-01-01~2022-01-10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满足计算条件的地震震相到时数据,分析云南地区59个台站波速比以及距离震中最近的LGH和NLA台记录的震后序列波速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宁蒗M_(S)5.5地震发生在滇西北波速比高值区域,且该区域随时间推进呈扩大趋势,可能是在孕震过程中震中附近裂隙有流体渗入达到水饱和状态,从而导致波速比增大;2)震中100 km范围内4个台站波速比大致呈现持续下降-发震的演化过程,距离震中最近的LGH台波速比下降时间稍晚于其他3个台站,初步分析认为,波速比变化出现时间与震中距呈负相关;3)震后地震序列波速比变化与余震活动情况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最大余震发生前波速比出现突降变化;当地震序列呈现正常衰减趋势,波速比维持稳定低值。
    • 姚华建; 赵连锋; 罗银河; 梁春涛; 俞春泉
    • 摘要: 地震学成像主要是使用丰富的地震波信息(相位走时、振幅、波形等)来获取地下深浅部的波速(包括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波速)、波速比、界面、衰减等介质结构信息,地震学成像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构造演化的核心方法,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地震学成像方法才被发展出来,并用于研究区域岩石圈和全球三维速度结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包括成像方法的不断进步、地震观测技术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地震学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内部不同尺度结构的成像研究中,为研究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孕育发生机理、资源和能源的三维分布与深部构造背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勘查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可以说,如果没有地震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对固体地球科学的很多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认识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 赵瑞; 郑建常; 崔华伟; 张正帅
    • 摘要: 通过限定震群集中区范围,剔除同一台站记录的震中位置相近且具有相同路径的地震波,使用双差波速比两次差分的方法,对2017~2018年长岛地区发生的2个震群的波速比值开展特征分析。通过对震相数据敏感性分析得出,双差波速比方法对Pg波到时较为敏感,资料处理时需要将Pg、Sg波震相误差分别控制在0.02 s和0.20 s以内。最终分析结果显示,长岛震群波速比值在1.69~1.78范围内波动,波速比变化与震群活动过程密切相关;震群几次较大余震发生前,波速比呈现低值状态;主震和余震的波速比变化存在差异,可能反映二者发震机理有所不同。
    • 况春利; 张瑞青; 陈成锋; 刘嘉栋
    • 摘要: 基于东北地区已有的宽频带流动台阵远震数据,利用波场延拓和分解的H-β网格搜索法,对松辽盆地的沉积层及地壳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松辽盆地的沉积层厚度为0.2—2.5 km,整体呈现中央坳陷区厚、边缘薄且西南地区最薄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地壳较薄,厚度介于24—34 km之间,其横向变化特征与沉积层厚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依据沉积层和地壳的厚度计算了地壳伸展系数,其平均值接近于以往接收函数研究估测的岩石圈伸展因子。因此,本文推测松辽盆地在伸展构造过程中,其地壳和岩石圈的减薄以纯剪切模式为主。此外,松辽盆地具有较高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_(P)/v_(S),暗示盆地下方岩石圈地幔的减薄过程中可能存在岩浆的底侵作用。
    • 陈丽娟; 吴绍宇; 董蕾; 魏红梅
    • 摘要: 利用2008~2021年地震观测报告提取巴东周边小震纵横直达波走时数据,分别采用单台多震、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分析波速比在2013年巴东M_(S)5.1地震前后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巴东地震前震中东西两侧8个台站的单台波速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升异常变化;(2)巴东地震周边地区多台波速比在震前经历了2 a下降-2 a回升的变化过程,与单台波速比结果相似;(3)多台波速比空间演化图像显示,巴东地震前2 a波速比低值集中分布在震中周边区域,震后该区波速比回升至高值。
    • 张雅茜; 吴庆举; 张瑞青; 白兰淑
    • 摘要: 利用架设在我国东北地区阿尔山火山区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扫描方法,得到了阿尔山火山区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阿尔山地区的地壳厚度范围为33.9—37.9 km,整体呈西北厚东南薄的特点,火山带附近地壳较薄;地壳平均波速比范围为1.73—1.83,主要有柴河镇—明水河镇、伊敏德仁北部和天池镇三处高波速比区。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断,阿尔山火山区薄的地壳和高波速比值可能是由地幔物质上涌、玄武岩浆底侵下地壳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