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钝挫伤

钝挫伤

钝挫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9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4哈尔滨白内障国际论坛、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钝挫伤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段惠静、陈疾忤、李可峰等。

钝挫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57.7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169 占比:41.52%

总计:407篇

钝挫伤—发文趋势图

钝挫伤

-研究学者

  • 段惠静
  • 陈疾忤
  • 李可峰
  • 董贵俊
  • 陈世益
  • 张鹏
  • 王雨生
  • 葛新发
  • 李云霞
  • 潘卫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潮; 王浩; 王诗忠; 林建平; 金京; 陈少清
    • 摘要: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推拿可促进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点按脾经合穴对急性钝挫伤大鼠骨骼肌修复过程中炎症和钙离子稳态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点按非穴组、点按穴位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急性腓肠肌钝挫伤模型。点按非穴组取阴陵泉同一水平线与胆经和膀胱经中线的相交点穴;点按穴位组取“阴陵泉”穴,均1次/d,连续治疗7 d。干预结束后采用Catwalk小动物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各组大鼠运动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骨骼肌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和内质网钙ATP酶的活性,钙含量显色法检测骨骼肌组织钙浓度的变化,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组织内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比较,点按穴位组的平均支撑时相显著增大(P0.05),SERCA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④与模型组比较,点按穴位组Ca^(2+)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点按非穴组相比,点按穴位组Ca^(2+)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⑤与模型组比较,点按非穴组与点按穴位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与点按非穴组比较,点按穴位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⑥提示点按脾经合穴可有效改善骨骼肌损伤大鼠运动功能,促进骨骼肌修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促进钙泵功能、维持钙内环境稳态、从而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 邓美玉; 赵慧
    • 摘要: 目的探究机械性眼外伤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52例眼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来源、眼别、眼外伤类型、受伤原因、受伤时间、就诊时间、治疗方法、并发症、出入院视力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2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以<40岁多见,占75.6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4.08%;钝挫伤最常见,占38.82%,最少为贯通伤;受伤原因中,锐器伤最常见,占48.68%;并发症以外伤性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最常见,分别占比40.79%和32.89%;就诊时间≤24 h多见,占67.76%。入院后,107眼进行了手术治疗,45眼行保守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80,95%CI:1.032~1.423)、就诊时间(OR=3.276,95%CI:3.797~5.865)、受伤原因(OR=1.794,95%CI:0.011~0.374)、治疗方法(OR=0.872,95%CI:1.862~2.974)和入院视力(OR=1.963,95%CI:0.251~1.527)是影响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就诊时间、受伤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入院视力,眼外伤以预防为主,及时就诊治疗至为重要。
    • 刘杏; 魏晓菡; 邓洁; 李仲铭
    • 摘要: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研究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作者认为以兔为实验对象可以更好地观察其宏观及影像学变化.目的:以自制重物下砸仪为实验基础,根据不同打击高度,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希望为后续兔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复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33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只,75 cm高度打击组、50 cm高度打击组、25 cm高度打击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进行不同力度的打击,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通过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超声影像等结果对比不同高度打击后的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与结论:①从50 cm高度进行打击,可对骨骼肌造成中度损伤,其自然恢复时间大于21 d,适合于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建立;②75 cm高度打击易造成骨折,动物死亡较多;③25 cm高度打击,损伤较轻,7 d即可恢复,不适合用于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
    • 刘杏; 魏晓菡; 邓洁; 李仲铭
    • 摘要: 背景: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研究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作者认为以兔为实验对象可以更好地观察其宏观及影像学变化。目的:以自制重物下砸仪为实验基础,根据不同打击高度,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希望为后续兔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复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33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只,75 cm高度打击组、50 cm高度打击组、25 cm高度打击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进行不同力度的打击,制备骨骼肌损伤兔模型。通过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超声影像等结果对比不同高度打击后的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与结论:①从50 cm高度进行打击,可对骨骼肌造成中度损伤,其自然恢复时间大于21 d,适合于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建立;②75 cm高度打击易造成骨折,动物死亡较多;③25 cm高度打击,损伤较轻,7 d即可恢复,不适合用于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
    • 郁建华; 孔纯纯; 张英祥; 潘卫东; 李可峰; 董贵俊
    • 摘要: 对腓肠肌钝挫伤后大鼠恢复过程施加有氧运动进行恢复干预,通过分析肌电变化情况,探讨施加有氧运动对钝挫伤腓肠肌恢复的影响.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自然恢复组(B组)、伤后48 h有氧运动组(C组)、伤后7 d恒定负荷有氧运动组(D组)、伤后7 d渐增负荷式有氧运动组(E组).建模并于钝挫伤后2、5、7、10、14、21、28、30、35、56 d进行肌电图检测,观察大鼠钝挫伤腓肠肌恢复情况,记录静息电位、肌电异常自发活动出现的程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自发电位结果:E组自发电位Daube积分分别在21、28、35 d显著低于C组,D组在28 d显著低于C组.(2)CMAP潜伏期比值:E组在14、28、35 d均显著低于B组,在14、21、28、35 d显著低于C组,在35 d显著低于D组.(3)CMAP波幅比值:D组在35、56 d显著高于B组,E组在10、14、28、35、56 d显著高于B组;D组和E组在10、14、21、28、35、56 d均显著高于C组;E组在10、56 d显著高于D组.结果表明:在腓肠肌钝挫伤恢复过程中,伤后48 h施加有氧运动,可加剧诱发大鼠自发电位异常,延长CMAP潜伏期,降低波幅恢复速度,不利于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的恢复及周围神经发生再支配;7 d后施加递增有氧运动和恒定负荷有氧运动可促进异常自发电位消失,缩短CMAP潜伏期,提高波幅恢复速度,有利于大鼠受损骨骼肌的修复及神经再支配.
    • 卢园; 陈海南; 杨舟; 薛惠天; 王兰兰; 孙梦龙; 彭亮
    • 摘要: 目的 观察小鱼际滚法干预新西兰白兔骨骼肌急性钝挫伤组织机化期的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表达、受体活化型通路限制性蛋白Smad2、Smad3的表达水平以及Smad2的磷酸化水平(p-Smad2),探究小鱼际滚法干预骨骼肌急性钝挫伤组织机化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滚法组,每组6只.采用自制重力锤打击装置制备新西兰白兔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进行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进行捆绑,滚法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员进行小鱼际滚法干预,皆为上午下午各1次,5 min/次,共3 d.干预结束后,观察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GDF-8、p-Smad2、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的股四头肌肌束间不规则结缔样组织明显增多,肌纤维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变小,滚法组存在少量结缔组织,肌束排列紧密,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大小近似.WB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滚法组的GDF-8表达都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p-Smad2蛋白表达、p-Smad2/Smad2/3的灰度比值都升高(P<0.01),滚法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小鱼际滚法在兔急性钝挫伤组织机化期可能通过抑制GDF-8/Smad2信号通路达到延缓组织纤维化、促进肌纤维生长以及加强骨骼肌修复的目的.
    • 侯旭; 武静; 周健; 王雨生; 胡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透巩膜睫状体光凝作为首选术式治疗顿挫伤后青光眼眼压失控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的钝挫伤后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使用局部和全身最大耐受降眼压药物7~14 d后,眼压仍然>35 mmHg.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房角镜检查确定房角损伤位置,31例(31只眼)给予个体化睫状体光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伤后首诊和术后3周的视力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2.2±5.0)mmHg,较术前的(46.6±5.6)mmHg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有12只眼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有5只眼仍需3种以上降眼压药物,需要使用2种以上药物的患者例数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时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38.7%,相对成功率(联合1、2种药物)为83.9%.患者均未出现影响视功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眼压失控的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个体化睫状体光凝术可作为一种首选的非切开性术式,为其他外伤相关并发症的后期处理和视功能康复创造了条件.
    • 罗兴中
    • 摘要: 眼外伤是目前我国五大致盲眼病之一。老年人精力减退,走路不稳,易因摔跤而发生眼外伤。眼外伤发生时,如果急救方法不当,可能会加重损伤,甚至导致失明。一、常见眼外伤眼外伤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大类:机械性眼外伤包括眼球穿通伤、钝挫伤、角结膜异物、爆炸伤等。眼睛被刀、剪、树枝、铁丝等刺伤,劳动时金属碎屑、石渣、沙砾进入眼睛,以及烟花、爆竹等炸伤眼睛都属于机械性眼外伤。
    • 董贵俊; 温含; 张英祥; 田雪文; 李可峰; 葛新发
    • 摘要: 目的:探讨骨骼肌钝挫伤后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与自噬体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钝挫伤组(按照取材时间分为12h组、2d组、5d组、7d组、10d组、15d组、30 d组).采用重物下落装置导致右小腿内侧面(其皮下为腓肠肌中段)一次打击伤,建立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通过Western-Blotting和qRT-PCR技术分别检测钝挫伤后腓肠肌缺氧及自噬相关因子,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亚基(AMPKα2)、Bcl-2腺病毒E1B19ku相关蛋白3(BNIP3)和Bcl-2家族的类NIP3蛋白(NIX)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受损部位不同恢复时间的超微结构及自噬体形成情况.结果:(1)钝挫伤后,HIF-1α、AMPKα2蛋白表达在12 h、2 d达到峰值,至伤后10 d,HIF-1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PKα2表达在伤后5 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10 d回落至正常水平;BNIP3持续高表达至5 d后开始回落,但至10 d仍高于对照组;NIX表达峰值出现在伤后12 h、2 d,持续高表达至7 d.(2)钝挫伤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Hif-1α与Ampkα2 mRNA在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5 d表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回落至正常水平;Bnip3、Nix的mRNA变化情况与其蛋白表现基本一致.损伤后12 h在单个网孔视野中即可见到多个自噬体,至2~7d自噬体数量逐渐增多,10d后自噬体数量比钝挫伤后12h~7d组相比呈现减少趋势,至15 d后自噬体数量逐渐减少.结论:骨骼肌钝挫伤发生后,损伤早期代谢调控因子AMPKα2、缺氧敏感因子HIF-1α表达变化情况表明损伤后受损骨骼肌内部出现能量危机并形成缺氧环境;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NIP3、NIX表达变化表明损伤后线粒体自噬被启动,缺氧诱导了骨骼肌钝挫伤早期的线粒体自噬;缺氧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可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维持线粒体质量、为新生线粒体提供原料,从而减小损伤程度,以利于受损骨骼肌的快速恢复,这可能是损伤发生后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