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损伤

眼损伤

眼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0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3648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法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013‘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研讨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眼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870位作者贡献,包括惠延年、马志中、王琳等。

眼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0 占比:2.17%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3648 占比:97.78%

总计:44641篇

眼损伤—发文趋势图

眼损伤

-研究学者

  • 惠延年
  • 马志中
  • 王琳
  • 夏文涛
  • 张卯年
  • 丁法德
  • 王旭
  • 王雨生
  • 谢立信
  • 姚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米彦芳; 宋云韬; 郭小艳; 李志刚
    •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鼻窦术后早期内直肌损伤,评估预后的观察指标,指导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06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内镜鼻窦术后早期内直肌损伤病例,以半年后是否手术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检查斜视度、牵拉试验、眼眶影像学等,分级评估损伤程度。结果 13例患者,非手术组(9例):眼球内转-1~-2级,斜视度≤20 PD,被动牵拉(-),主动收缩(+)。眼眶影像示内直肌完整,周围软组织受损。手术组(4例):眼球内转-3~-4级,外转0~-2级,斜视度>20 PD,被动牵拉(+),主动收缩(-)。眼眶影像示内直肌后段不同程度离断损伤。结论内镜鼻窦术后早期内直肌损伤应结合斜视度、牵拉试验、眼眶影像学等特征分级评估严重程度,行针对性处理。
    • 陈立锋; 郑斌
    • 摘要: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黄斑区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MVD)、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改变。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收集确诊为眼球钝挫伤且视力下降的患者的病例资料18例(18只眼),患眼作为实验组,自身健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置镜检查眼底、OCTA等检查。采用OCTA对所有患者黄斑3 mm×3 mm区域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获得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及FAZ面积,并分析比较钝挫伤眼与健眼的OCTA参数改变。结果实验组LogMAR BCVA为(0.15±0.08),对照组LogMAR BCVA为(0.02±0.03),实验组视力较差(P0.05)。结论在视力下降但眼底检查黄斑区没有明显结构性异常钝挫伤眼中,OCTA可见视网膜浅层的MVD显著降低,而深层的MVD、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FAZ并无明显改变。
    • 卢海; 刘敬花
    • 摘要: 儿童开放性眼外伤是引起儿童非先天性单眼致盲的主要原因.儿童的心理和日常活动与成人不同;眼部组织结构尚未发育成熟且对损伤的高反应性及对各种诊疗手段的不配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儿童开放性眼外伤在致伤因素、致伤环境、诊疗和预后等方面均较成人更为复杂.对于儿童开放性眼外伤的急诊一期和二期诊疗,应在遵循成人开放性眼外伤处置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尽量做到手术前明确眼外伤解剖定位、一期手术闭合伤口的同时尽量减少眼内组织扰动、二期手术时机和手术设计个体化,同时手术后用药和护理也应结合儿童特点.儿童眼外伤重在预防,新信息时代下应充分利用临床研究和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儿童眼外伤流行病学研究,更加科学地指导儿童眼外伤防治体系建设.
    • 张苗青; 胡昌勤; 张靖溥
    • 摘要: 目的 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是广泛应用于眼用制剂的防腐剂,其在眼表的积累是引起眼用制剂药物毒性的重要因素.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检测防腐剂的体内毒性.本研究以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为探针药物建立一种快速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眼毒性的斑马鱼模型和方法.方法 体式显微镜下活体观察斑马鱼幼鱼给药后眼部形态的变化;采用斑马鱼行为学检测实验,检测在明暗交替条件下斑马鱼幼鱼视觉对光刺激的反应能力;利用RT-PCR和原位杂交实验检测斑马鱼幼鱼眼发育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能够诱导斑马鱼幼鱼眼损伤,其虹膜带宽与瞳孔直径之比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角膜有斑块样病变以及巩膜有凸起样病变.行为学实验表明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导致斑马鱼幼鱼的光反应能力降低.RT-PCR结果显示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均可导致斑马鱼眼发育相关基因crb1、six3、lumican、pax6a、pip5k3和pitx2 mRNA水平显著下调.原位杂交结果证实了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均能抑制six3和pitx2在斑马鱼眼部的表达.羟苯乙酯的毒性弱于苯扎溴铵.结论 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诱导的斑马鱼药源性眼损伤与人类眼损伤相似.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评价化学药品眼损伤的体内筛选模型和评价方法.
    • 王森; 朱晔; 许青
    • 摘要: cqvip: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艾某,男,25岁,2017年1月31日因纠纷被他人用手抓伤左眼部,并被砖头致伤头部等处。现办案单位委托鉴定机构对艾某的损伤程度进行法医学鉴定。1.1.2病史摘要2017年2月1日某医院门诊病历记录。主诉:左眼被手抓伤数小时。查体:右眼视力0.25,左眼视力0.25;左下眼睑皮肤近泪点处全层断裂,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圆。初步诊断:左眼下泪小管断裂。2月1日手术记录:眶下神经及滑车下神经麻醉,见下泪小管断端距下泪点5 mm.
    • 罗实; 张莹莹; 周军; 白硕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T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经眼科检查和/或手术证实的T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晶状体密度减低不明显15例、轻度减低63例、明显减低25例.晶状体密度减低不同组的伤眼晶状体形状及边缘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晶状体密度减低不同组的伤眼晶状体大小及位置改变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眼与对侧眼的晶状体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密度减低不同组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侧眼与伤眼晶状体的CT值差值与伤眼晶状体混浊程度存在相关关系(r=0.533,P<0.001).结论 T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图像上品状体的密度可有不同程度减低,同时晶状体形状、边缘、大小及位置可发生改变.
    • 谭新; 周明; 刘豪杰; 孟祥俊; 胥利平; 吴琪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所致眼表损伤的早期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20年8月至1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30只眼):对照组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4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b-bFGF滴眼液滴眼4次/d.随访30 d,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表损伤OSDI评分、BUT和SIt的差异.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BUT与SIt均较术前减低,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30 d:研究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F=4.770,P=0.033);研究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F=53.156,19.324;P<0.001).结论 应用rb-bFGF滴眼液能有效减轻白内障手术所致眼表不适症状,改善泪液分泌量以及恢复泪膜稳定性,但对已存在的角膜上皮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 王艳红; 彭洁; 王倩; 闫磐石
    • 摘要: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手术摘出复杂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杂眼内异物87例(87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性质、位置、大小等因素选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手术,包括磁棒接力、异物钳夹出及外路摘出术,术后随访3~8个月,观察异物摘出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87例眼内异物均一次手术摘出.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χ2=10.462,P=0.002).11例(12.64%)巨大眼内异物视网膜复位不良,行二次视网膜复位术治愈.76例(87.36%)术后随访期内均无视网膜脱离或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异物性质、位置、大小等因素选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手术摘出复杂眼内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潘志强
    • 摘要: 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发生眼局部药物导致的药源性眼表损伤,由于其临床表现隐秘不易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角膜和结膜严重损伤甚至危害视功能.本文从关注并充分掌握药源性眼表损伤的机制、积极预防以及有效治疗药源性眼表损伤3个方面入手,提出必须合理使用眼局部药物,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眼表损伤,提高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