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融类专业

金融类专业

金融类专业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50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品牌、职业技术、当代经济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中国金融教育论坛、第四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等;金融类专业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辉、许贞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等。

金融类专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506 占比:99.46%

总计:16595篇

金融类专业—发文趋势图

金融类专业

-研究学者

  • 王辉
  • 许贞贞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
  • 党盟
  • 孔傲
  • 张国强
  • 张惠兰
  • 张玲
  • 朱艳
  • 李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福建江夏学院货币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为福建省唯一的货币金融类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前身为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货币陈列室,位于福建江夏学院图书信息大楼十楼,分馆位于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下杭路96号(金典馆,民国福州商业银行旧址)。货币博物馆馆藏各类历史钱币及金融票证10000余件,展陈实物4000余件,包括中国历代货币、中国现当代货币、福建地方历史货币.
    • 沈远
    • 摘要: 专创融合是职业教育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点,拥有鲜明的人本价值、教育价值及时代价值,针对高职院校专创融合中“培养目标难以匹配产业转型需求”,“专业教育与培养体系脱节”以及“实践平台效率低”等困境,高职院校应将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平台支撑、模块耦合、目标匹配等维度出发,探究出金融专业专创融合的新方向、新路径,进而形成社创、赛创、科创相融合的支撑系统,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及双创思维。
    • 王佳
    •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商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聚焦新时代高等商科教育和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立德树人是开放大学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金融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适当提高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课程设置既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又要体现金融学科的前沿问题,适应时代的变革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
    • 刘潇潇
    • 摘要: 构建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专业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是大力实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和日益普及,信息化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对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网络教学资源与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构建金融类专业课堂系统和实训系统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大力推广实施具有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特色,建设符合金融类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信息化应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并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金融类专业教学课堂体系和内容结构进行改革与调整,进而真正满足当前金融业的发展要求.
    • 王炜
    • 摘要: 在我国的学习型社会架构中,继续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将其在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融入继续教育,在逐步完善保障机制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群体细化实施继续教育方案,职继协同发展,为改革创新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身力量。
    • 范嵩; 张伟芹
    • 摘要: 在新经济形式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怎样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也成为当代高校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习教育需要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具有竞争力,提高学生个人专业素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为熟练,能够在毕业后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在企业接受部分工作,但是,现在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学校科目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较大。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无法为其提供必要的专业人才。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制定符合企业正常工作流程的实训体系,帮助学生能够在实训课中掌握相关企业工作内容,学校金融实训课程设计需要符合金融企业的岗位要求以及工作内容。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学校人才实训课环境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其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 王伟
    • 摘要: 金融类专业课程在政治方向、育人方向和文化认同上与思政课程的一致性,使得二者同向同行,但实践中课程思政缺乏顶层设计、专业课教师育人角色发挥不足以及思政元素挖掘还不深等问题阻碍着"协同效应"的形成和发挥.坚持"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协同并行"的指导思想,设计和实践"网络平台助学思政、课堂平台导入思政、课外平台拓展思政、实践平台强化思政"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可协同教师、学生、辅导员、校外专家、校友等课程思政构建主体,统筹课前慕课、课中翻转课堂、课后第二课堂以及课外实践平台等资源,加快实现"价值引领、金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合一人才培养目标.
    • 屠娟; 李建民; 李大兵; 李文杰; 丁先友
    • 摘要: 基于提高适应性的课程思政建设,会从更深层次优化金融类专业的培养逻辑.伴随金融全球化和科技金融的崛起,职普分离和职教扩招下的生源和学情新变化,毕业生不能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已成为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从分析传统专业培养逻辑的短板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把《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探索案例,从内容载体、推进策略和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多个角度论证高职金融类专业培养逻辑优化的具体路径.
    • 朱苗苗
    • 摘要: 目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本科论文依然存在选题空泛、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且大部分学生选择学术型毕业论文。本文以Z校为例,通过分析近两年其毕业论文存在在选题及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制度、指导教师、学生及企业等方面剖析原因,最后在制度规范、师资力量、学生、产教融合等角度提出针对性对策,以为其他应用型民办高校提供些许建议。
    • 刘珺; 张晖; 陈晓燕; 张美玲
    • 摘要: 新文科建设是推动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改革、创新的新机遇.文章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新文科的时代特征,分析金融类专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进一步调整办学定位和优化办学思路,从价值引领、文理融合、课程提质、产教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推进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