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4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2014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2014中国金融教育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4-11-07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2014中国金融教育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本科生"互联网金融"课程的罕见开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解决这一"悖论",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国内高校在高管培训中开展互联网金融课程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了"互联网金融"课程开设的三大部分:互联网金融概要、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除此之外,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互联网金融与货币均衡这一部分,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学其他内容相关联.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各部分的总结与规划非常具体和完整,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 摘要:南京农业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农业大学,其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必然凸显研究性特征,本文通过对其中5门金融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本科生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基于课程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两个维度,对改革的教学效益、科研效益、实践效益、学习评价效益和学习促进效益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已进行的课程改革效果进行实证评价.
  • 摘要:根据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和湖北经济学院签订共建农银长江学院的战略协议,双方共同开展了"定向班"金融人才培养,联合搭建了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行校合作平台.通过农银长江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双方共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学团队、人才评价体系、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选拔机制,充分发挥了量身定制、补足短板、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积极作用.
  • 摘要:鉴于目前我国"中间多、两头少"的高等教育结构逐渐落后于经济发展对创新型研究人才的时代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的财经类研究型大学——日本一桥大学的管理及治学经验,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国内财经类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之路.首先,应重视科研活动,高频度开展研讨会给师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训练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在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注重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系统全面,循序渐进,逐级递增,本科生期间开设大量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从基础入手,从理论入手,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数学工具的使用,为学生未来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手段。另外,为鼓励更多学生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可向一桥大学学习设置特殊的本硕博连读学制,缩减学生的在校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加大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度;同时,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服务社会的理念,鼓励师生创造出更多创新型科研成果,对一国基础科研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 摘要:大数据时代悄然来袭,席卷社会各个领域,新金融业态不断涌现,推动传统金融向信息化金融快步迈进.随之而来的是对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将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实训操作技能、提升道德水准等要素有机融合是金融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效应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金融专业课程,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确保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的合理搭配,注重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同时,应加强金融道德教育,将其作为核心内容教给学生。
  •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阐述信息时代对金融的深远影响,表明信息时代经济重心转向第三产业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同时运用文献资料法、图表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信息时代下金融文化、金融教育的内涵,以及信息时代下强化金融教育和金融文化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并通过借鉴国外金融教育的经验,提出国内提升金融专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养金融人才的相关意见.为提高金融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要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照章办事、诚实守信的观念,以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建议强化金融科学的基础建设,拓宽国际化视野,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和实行双语教学,并以之培养高素养、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现阶段主要以课堂制、导师制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型研习会等补充学习方式,致使研究生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介绍一个通过一年实践得到的研究生创新学习模式,即"天山金鹰小组"模式.此模式是基于研习会(Workshop)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并在当地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全文系统地介绍了天山金鹰小组的运作模式,并对小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推广建议.此研究生学习模式是对传统的大课堂讲授学习方式和以导师为中心参与课题研究项目的补充,克服了因导师精力有限、学生学习自主性差而带来的教学弊端,是研究生自主独立学习与团队集体合作学习的典范。而小组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主动学习与实践,以及学校老师的支持响应。天山金鹰小组以自下而上、以点带面的传导方式,在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之团队成员经过实践得到的大量科研成果,说明此模式具有推广宣传价值。因此,其他学校可以借鉴“天山金鹰小组”模式的启示,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类似的学习小组,实现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目标。
  • 摘要: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背景下,对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一定的挑战,部分高校甚至取消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改成硕博连读的方式,金融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起步较晚,2010年才开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对于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需要创新培养模式,可通过校企合作,合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而满足国家对金融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 摘要:自1991年教育部设置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张,形成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与科学学位硕士并驾齐驱的格局.同时,因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制尚不成熟,导致分类培养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突出问题,进而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基于上述认识,以金融专业为例,对专业学位硕士与科学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进而对目前研究生分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应将基础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议完善双导师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建设经历了从恢复到快速发展的过程,有成绩也有问题.金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科学的建设发展尤其是经济学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在我国高校的金融教学中,金融的理论经常是照抄照搬,把西方人、美国人的教材原封不动地就拿过来了,但这样是不行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和平崛起反战软实力的过程中,要从教育、教材、教学思想、办学方式、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变。总的来说,金融学的教育发展有喜,有大喜,也有忧,但更有期待。金融学的教育需要教育者这样一个大的群体去反思,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 摘要:本文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研究中国金融类专业本科教育变革.本文在梳理学界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信息化、分散化和知识化是新科技革命给未来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传统金融业态明显受到新科技革命的影响,金融业现有的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了,从业思维也发生巨大变化.相应地,传统的金融类专业本科教育模式必须适应外部的改变加以变革.综观我国金融类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但是明显的分割依旧存在;专业设置过细,不利于通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教育培养过程中功利主义现象突出.而在国外的金融学教育中虽然也存在培养模式之争,但是商学院模式作为主导培养模式是不可否认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外商学院模式中商学学术和教育成功的重要要素.而后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实践,初步探索了我国金融类专业本科教育变革的一些具体做法,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和第二课堂四个方面作了阐述.最后展望了中国金融类专业本科教育变革的方向.
  •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消费者面临巨大的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显得越发重要.金融教育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金融教育现状及制约因素,通过比较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的金融消费者教育经验,提出我国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建议,即应该加强政府立法,成立专门监管机构,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要重视农村地区金融教育,重点是强化公众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教育,最紧要的应是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识别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从小学阶段就该开始对学生进行金融启蒙教育,在中学阶段逐步增加有关金融知识课程,在大学阶段将相关金融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的公共科目;通过金融机构与高校合作,培养金融人才。
  •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技术在金融学本科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高校应建立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地对金融教学的内容进行审核,及时增添新的课程与内容,删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与内容。建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互联网金融教育纳入考核体系。
  •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大学金融学设置,探讨我国金融学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法.提出国内的金融教学应加强学生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金融行业所需要的简单的计算机编程技术,训练学生对金融前沿理论、研究、方法等信息的敏感度和辨识力。要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考虑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与讲座相结合、案例实验模拟、业界人士进入课堂等方式来解决。
  • 摘要:保险人才的"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的一个"短板".本文对我国保险人才供求的结构性失衡的现状、成因进行了研究,指出由于保险高等教育滞后和人才培养同质化等原因,我国保险人才在学历结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失衡.在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结构性失衡进一步加剧了保险市场的人才供求矛盾.为缓解结构性失衡状况,应加快构建多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实现保险人才的分层次培养和"宽口径"教学,并加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充分利用保险行业协会实施精英人才培训计划.
  • 摘要:本文尝试借助陀螺理论,分别从驱动力、机制结构环、人才培养能力轴、机会威胁平面等几个方面,试图建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框架分析模型,研究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系统路径,深入分析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地推进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发展建议.高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价值引导,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原则,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对于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将新鲜元素引入日常教学,是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重点内容.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高校金融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积极整合高校与业界的优质资源,全新打造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研究生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为此类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作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建议在教学设计时,要抓紧前沿热点,加强课程专题的统一,并在课前与主讲教师商定讲课大纲,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可以实行分班教学,根据选课人数,每班不超过30人为佳,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五大难以解决的矛盾,揭示这些矛盾,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对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矛盾包括:培养模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生源结构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培养要求与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研究方向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论文模式与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化解上述矛盾,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助学;由政府出台高校评价基本指标体系和教师评价基本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降低科研的权重,提高教学权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统一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基本政策,减少考生偏重选择学校而轻选择专业、偏重选择考试难易系数而轻专业对口的现象。对于学位论文,应减少约束性规范,而是注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