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区
金属矿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4525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环球人文地理、科学与财富、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金属矿区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伯帜、卢镜成、周红涛等。
金属矿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5254篇
占比:99.97%
总计:345359篇
金属矿区
-研究学者
- 任伯帜
- 卢镜成
- 周红涛
- 马宏璞
- 冉洪珍
- 刘克家
- 周连碧
- 张云霞
- 彭少麟
- 彭驰
- 方维萱
- 易立文
- 李元
- 李勤奋
- 李志安
- 王峥峰
- 甘凤伟
- 祖艳群
- 肖细元
- 胡志浩
- 赵娜
- 郭朝晖
- 魏宁
- B.J.Alloway
- F. Mahlangu
- G.Merrington
- I. Dennis
- L.K.C. Strachan
- M. Eckart
- Merri.G
- R. Dennis
- 丁元
- 丁晖
- 乔冈
- 于晨霞
- 于淑莉
- 付兰
- 何仕敏
- 何武
- 何艳明
- 何芳
- 余甜甜
- 余谦
- 冯于航
- 冯瑶
- 刘双辰
- 刘国峰
- 刘子龙
- 刘开龙
- 刘方
-
-
冯于航;
杨爱江;
刘方;
贺赟;
郭悦
-
-
摘要:
为探究贵州省土壤中锑(Sb)含量空间异质性与金属矿区分布特征之间的联系。借助ArcGIS平台,将采集的267个土壤样品测试数据结合全省金属矿区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以全国土壤Sb背景值(0.38~2.98mg/kg)区间内最大值的倍数为阈值进行区域分级。结果表明:土壤Sb含量一级区域(Sb含量≤2.98mg/kg)主要分布于黔中地区,总面积占全省的40.85%;二级区域(Sb含量2.98~5.96mg/kg)主要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总面积占全省的45.88%;高值区域(Sb含量≥5.96mg/kg)主要集中出现在黔南州,总面积占全省的13.27%;金属矿区的分布会对土壤中Sb元素的富集产生推动作用,但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区所造成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
-
台喜生;
杨蕊琪;
常国华;
高天鹏;
陈映全
-
-
摘要:
矿区植物内生菌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生活在矿区植物体内,与植物体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促进植物在矿区极端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目前,对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分布规律的调查,以盆栽试验结合生化检测分析内生菌对植物修复的促进机理等研究已获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首次综述了国内矿区植物内生菌资源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矿区植物内生菌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矿区植物内生菌生态分布规律,矿区植物与内生菌互作机理研究,以及内生菌在矿区污染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探索.结果发现:金属矿区植物内生菌群落组成随植物种类、矿区生境及重金属污染类型的变化而差异明显.内生细菌定殖率较高者为变形菌门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内生放线菌的主要类群为链霉菌;内生真菌中链格孢属和曲霉属分布较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定殖率较高者为子囊菌门真菌,其中瓶霉属分布较广.研究普遍发现重金属胁迫导致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下降,重金属胁迫之外的环境因子对植物与内生菌相互关系的影响较为复杂.内生菌与矿区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植物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促进植物生长,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植物对胁迫的耐受性,提高植物在生境的竞争优势等方面.建议:矿区植物内生细菌和放线菌类群值得更多的关注;内生菌与矿区植物的联合原位修复研究应当不断深入,以促进内生菌辅助能力的转化应用;内生菌作为矿区植物基因工程改造的良好载体有望成为其开发研究新的生长点;矿区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和药用价值还有待挖掘.
-
-
刘双辰
-
-
摘要:
某金属矿区施工的桥梁基础受到采空区、溶洞叠加影响,导致桩基础施工困难且成桩质量差.为了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提出采用压注混凝土方式对采空区、溶洞等进行预处理;在桩基础孔施工中采用钢护筒跟进方式确保桩基础钻孔施工质量.现场应用后,在矿区施工的桩基础后期检测质量结果均为Ⅰ类桩,取得显著应用成果.研究成果为其他类似情况下的桩基础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
-
-
邓良武;
彭春媛;
黄荣
-
-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属的开采和应用需求也开始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金属矿的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所重视.而在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中,科学合理的金属矿预查区地质特征勘查和分析将会对整个的找矿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便对石官山金多金属矿的预查区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石官山金多金属矿的找矿与开采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
-
-
-
-
-
-
-
-
-
刘国峰;
吕庆田;
孟小红
-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金属矿区地震勘探数据大部分处于硬岩区,具有地表结构和地下构造双重复杂问题,又因为金属矿埋深较浅,因此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精确的静校正计算和保留浅层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但常规处理的基准面选择方法往往容易忽略浅层信息.本文提出应用真地表深度偏移成像来解决静校正问题和保留地表信息,其核心内容是从不经过静校正的数据上直接进行深度偏移.本文进行了金属矿地震资料的真地表成像计算,其核心就是通过波动方程真地表深度偏移进行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的精确计算,真地表偏移计算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地表模型的建立,应用更高精度的算法以及重磁电等信息的约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
-
-
-
-
-
-
刘子龙;
李颜贵;
雍凡;
罗水余
-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安徽金属矿地区已有多次覆盖地震单炮记录中的面波资料,经过处理转换后,作为初始模型应用到层析静校正处理中,经过对比分析认为:(1)面波资料反演结果与折射波层析反演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2)面波作为初始模型的层析反演结果横向变化更为明显,速度结构的细节更为丰富;(3)面波反演结果应用到层析静校正的初始模型中,使静校正应用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