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野油菜黄单胞菌

野油菜黄单胞菌

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6015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凯里学院学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等;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纪良、欧杰、何勇强等。

野油菜黄单胞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6015 占比:99.97%

总计:236083篇

野油菜黄单胞菌—发文趋势图

野油菜黄单胞菌

-研究学者

  • 唐纪良
  • 欧杰
  • 何勇强
  • 姜伯乐
  • 李柏林
  • 余永红
  • 朱莉
  • 王子朝
  • 詹晓北
  • 郑志永

野油菜黄单胞菌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明; 苗立祥; 朱晏; 吴嘉婧; 吴倩; 张慧娟
    • 摘要: 表皮特异硫蛋白在硫代葡萄糖苷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催化异硫氰酸酯生成环腈类和腈类物质。本研究以西兰花为试验材料,在克隆表皮特异硫蛋白基因BoiEPS的基础上进行序列分析和表达分析,并初步明确其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侵染下的功能。结果表明,BoiEPS基因全长1270 bp,有1个长度为238 bp的内含子;编码区全长1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具有2个Kelch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BoiEPS与来自芜菁、甘蓝型油菜的EPS聚为一组,但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的EPS处于不同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oiEPS的表达受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诱导,在24 h的表达量最大;BoiEPS的过量表达可显著提高西兰花对黑腐病的抗性,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oPR1的表达量在3个过表达株系均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西兰花-黑腐病抗性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梁佳园; 刘洋; 韩鸿宇; 张艳敏; 张永刚; 伏广好; 董学前
    • 摘要: 菌黄素的存在使得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黄原胶发酵液呈现黄色,并显著影响了黄原胶的性状、产量及提取工艺。研究过程中得到一株自然突变的不产生菌黄素的黄原胶生产菌株XW,测序发现该菌株xanK基因的一处碱基突变使相应编码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为探究xanK基因突变对菌黄素合成的影响,通过回补试验将野生型菌株的xanK基因导入到突变菌株中,发现突变菌株的菌黄素合成恢复,说明该突变导致菌黄素合成受阻。此外,对两种黄原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菌株产生的黄原胶在黏度和丙酮酸含量上均高于野生型菌株,而分子量和乙酰基含量要低于野生型菌株,说明菌黄素对黄原胶的合成可能具有复杂的影响。
    • 李峰; 邓江丽; 陈雯雯; 余永红; 毛雅慧
    • 摘要: 【目的】研究儿茶素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的抑制作用,开发儿茶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十字花科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天然杀菌剂模型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滤纸片法初步确定儿茶素对Xcc的抑制作用,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儿茶素对Xcc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在儿茶素的亚抑菌质量浓度下,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Xcc生物膜的形成,用生物化学方法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分析Xcc胞外酶的分泌情况,在swarming培养基上检测Xcc的运动能力;通过生物活体试验检测儿茶素对萝卜黑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儿茶素对Xcc的MIC值为20μg/mL,MBC值为100μg/mL。在亚抑菌质量浓度为15μg/mL的条件下,儿茶素作用的Xcc所产生物被膜的量仅为阴性对照组的16%,说明此条件下儿茶素能够极显著抑制Xcc生物被膜的形成(P0.05);对Xcc的运动能力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儿茶素作用后导致Xcc运动性减弱,为对照组的73%。在使用儿茶素的情况下,白萝卜切片发生病害的程度较低。【结论】儿茶素对黑腐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影响该菌部分毒力因子,具有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有望为人工合成新型的黑腐病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 李峰; 邓江丽; 陈雯雯; 余永红; 毛雅慧
    • 摘要: [目的]研究儿茶素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抑制作用,开发儿茶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十字花科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天然杀菌剂模型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滤纸片法初步确定儿茶素对Xcc的抑制作用,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儿茶素对Xcc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在儿茶素的亚抑菌质量浓度下,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Xcc生物膜的形成,用生物化学方法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分析Xcc胞外酶的分泌情况,在swarming培养基上检测Xcc的运动能力;通过生物活体试验检测儿茶素对萝卜黑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儿茶素对Xcc的MIC值为20 μg/mL,MBC值为100 μg/nL.在亚抑菌质量浓度为15μg/mL的条件下,儿茶素作用的Xcc所产生物被膜的量仅为阴性对照组的16%,说明此条件下儿茶素能够极显著抑制Xcc生物被膜的形成(P<0.001);能极显著抑制Xcc胞外蛋白酶的分泌(P<0.001),儿茶素作用时Xcc所分泌的蛋白酶产量仅为对照组的18%;对胞外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的分泌没有影响(P>0.05);对Xcc的运动能力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儿茶素作用后导致Xcc运动性减弱,为对照组的73%.在使用儿茶素的情况下,白萝卜切片发生病害的程度较低.[结论]儿茶素对黑腐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影响该菌部分毒力因子,具有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有望为人工合成新型的黑腐病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 林茂娟; 吴可建; 于燕燕; 李春霞; 陶均
    • 摘要: 为了弄清VemR是否参与了细菌其他致病因子的调控,分析了VemR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胞外酶的调控,结果显示:vemR突变显著地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胞外酶的活性;此外,与vemR位于同一操纵子的其他基因fleQ和rpoN2)也参与了VemR介导的信号传导;除纤维素酶外,VemR对蛋白酶、淀粉酶和生物被膜的调控作用都依赖于FleQ和RpoN2,fleQ和rpoN2突变可抑制vemR突变所造成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FleQ和RpoN2位于VemR信号途径的下游,它们调控了细菌的胞外酶和生物被膜的形成.
    • 刘咏梅; 丁悦; 张柯
    • 摘要: 采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1.1781细胞壁缺陷型突变株发酵产低色素黄原胶,研究发酵条件对该突变株产低色素黄原胶产量的影响,分别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等因素,发现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高核酸酵母、初始pH为7.2.
    • 刘咏梅; 丁悦; 张柯
    • 摘要: 采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1.1781细胞壁缺陷型突变株发酵产低色素黄原胶,研究发酵条件对该突变株产低色素黄原胶产量的影响,分别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等因素,发现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高核酸酵母、初始pH为7.2。
    • 马建荣; 刘安娜; 张文彬; 毛雅慧; 余永红
    • 摘要: [目的]硫辛酸是细胞内重要的辅因子,参与多种基础代谢过程.野油菜黄单胞菌(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植物病害,引起重大经济损失.为此研究Xcc中硫辛酸的合成途径,为防治黑腐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硫辛酸合成关键酶LipA和LipB序列,同源比对发现Xcc基因组中XC_0713 (XccLipA)和XC_0712 (XccLipB)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XccLipA和XccLipB基因,并连入表达载体pBAD24M后分别互补大肠杆菌突变株,并检测转化子生长表型.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替换突变株,分析其生长性状,并利用剪叶法检测替换突变株对寄主植物甘蓝的致病力.[结果]XcclipA和XcclipB能分别恢复大肠杆菌lipA和lipB突变株在基础培养上生长.XcclipA和XcclipB都是菌体生长的必需基因,不能直接被敲除.但导入pSRK-EclplA后,成功分别获得XcclipA和XcclipB敲除突变株.两种EclplA替换后的敲除突变株在基础培养上都不能生长,添加硫辛酸后能恢复生长表型.在丰富培养基上,XcclipB敲除突变株能正常生长,而XcclipA敲除突变株不能生长,添加硫辛酸后生长也能恢复.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寄主植物侵染结果显示,与野生菌相比,XcclipA敲除突变株致病性几乎丧失,而XcclipB敲除突变株的致病性与野生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Xcc中lipA编码硫辛酸合成酶,lipB编码辛酰转移酶,两者都是必需基因.Xcc中LipB-LipA途径是唯一的硫辛酰化途径,而没有外源性的硫辛酸途径.lipA敲除后显著影响Xcc的致病性,可作为抗菌药物筛选的靶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