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1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专利文献29866篇;相关期刊27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临床护理等;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颖、高翔羽、黑明燕等。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866篇
占比:99.65%
总计:29972篇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研究学者
- 李颖
- 高翔羽
- 黑明燕
- Shoo K.Lee
- 张欣
- 农绍汉
- 向希盈
- 吕俊英
- 吴玉洁
- 夏世文
- 张爱民
- 张谦慎
- 李佳
- 李占魁
- 童笑梅
- 陈京立
- 高喜容
- 高红霞
- 鲁萍
- 冯丽娟
- 刘淑华
- 叶婷
- 吴玉梅
- 周鹏翔
- 夏芳琴
- 孙静
- 张万巧
- 张丽萍
- 张玉东
- 张玉侠
- 张琳
- 文海燕
- 曹云
- 李丹
- 李梦婷
- 李琳琳
- 李莉
- 杨晓
- 杨长仪
- 梅亚波
- 焦建成
- 王淮燕
- 王瑛
- 程莉萍
- 范丽莉
- 莫革琴
- 董建英
- 蒲伟丛
- 连冬梅
- 闫磊
-
-
黄阳;
张雪峰
-
-
摘要:
呼吸治疗师是一种新兴医学职业,其工作主要是协同医师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专业的评估、治疗和管理,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病房的病死率.本文主要介绍呼吸治疗师的职责、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作用及国内发展现况,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到呼吸治疗师的重要性.
-
-
陈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8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ICU的9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新生儿ICU的10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及交接班所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41%(9/107),低于对照组的22.92%(2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28 6,P<0.01);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儿诊断和病情、治疗、异常化验结果、护理重点、存在风险等病情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护理人员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进行交接班所用时间为(10.44± 1.51)min,长于观察组的(5.32±0.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8 4,P<0.001).结论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不但有效的保障了患儿安全,而且可缩短交接班时间,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
李梦婷;
陈朔晖;
陈晓飞
-
-
摘要:
综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从新生儿与家庭、组织与医务人员、伦理与社会文化、政策与实践指引4个方面总结实施新生儿安宁疗护的影响因素.以患儿和家属需求为导向,归纳安宁疗护的实施策略,包括加强临终新生儿疼痛、营养、呼吸症状管理,给予家属信息、情感支持,旨在为促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
-
-
田朴;
周乐山;
金梦;
黄玉婷;
黄亚芹
-
-
摘要:
该文概述了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家庭参与式护理的认知及态度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加强护士培训与教育,发展专业人才;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加强多学科合作;积极研发评估护士家庭参与式护理认知及态度的工具等建议,为进一步推进临床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及完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
童笑梅;
周鹏翔
-
-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最常应用的处方药。目前全球范围NICU普遍存在抗生素过度使用和耐药菌泛滥现象,导致患儿各种近、远期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迫切需要采取有计划、有条理的抗生素管理措施。本文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倡导建立由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与抗感染相关专业参与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措施的持续改进,遏制NICU多重耐药菌的泛滥趋势,降低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新生儿近期和远期不良结局,实现优化抗生素管理的目标。
-
-
吕俊英;
吴玉洁;
夏芳琴;
阮淑琴;
鲁萍
-
-
摘要:
目的:比较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RAS)与新生儿/婴儿Braden Q量表(N/I Braden-Q量表)对NICU新生儿压力性损伤(PI)形成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NICU科室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天对患儿进行量表评分及皮肤检查,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以患儿发生PI作为结局终点。结果:13例(12.3%)患儿发生PI,分布部位包括鼻部(8例)、后枕部(3例)、下唇(1例)及骶尾部(1例)。NSRAS入院当天评分、PI发生前24 h/住院中期评分、最高评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539、0.557、0.579,N/I Braden-Q量表三次评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559、0.568、0.679;NS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9~0.737,N/I Braden-Q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0.875。结论:N/I Braden-Q量表预测效度高于NSRAS,更适用于预测NICU新生儿PI形成。
-
-
吕俊英;
吴玉洁;
夏芳琴;
阮淑琴;
鲁萍
-
-
摘要:
目的:比较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NSRAS)与新生儿/婴儿Braden Q量表(N/I Braden-Q量表)对NICU新生儿压力性损伤(PI)形成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NICU科室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天对患儿进行量表评分及皮肤检查,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以患儿发生PI作为结局终点.结果:13例(12.3%)患儿发生PI,分布部位包括鼻部(8例)、后枕部(3例)、下唇(1例)及骶尾部(1例).NSRAS入院当天评分、PI发生前24 h/住院中期评分、最高评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39、0.557、0.579,N/I Braden-Q量表三次评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59、0.568、0.679;NS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9~0.737,N/I Braden-Q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0.875.结论:N/I Braden-Q量表预测效度高于NSRAS,更适用于预测NICU新生儿PI形成.
-
-
童笑梅;
周鹏翔
-
-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最常应用的处方药.目前全球范围NICU普遍存在抗生素过度使用和耐药菌泛滥现象,导致患儿各种近、远期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迫切需要采取有计划、有条理的抗生素管理措施.本文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倡导建立由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与抗感染相关专业参与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措施的持续改进,遏制NICU多重耐药菌的泛滥趋势,降低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新生儿近期和远期不良结局,实现优化抗生素管理的目标.
-
-
傅亚丽;
张先红;
李禄全;
周梅;
魏璐
-
-
摘要:
目的 调查NICU医护人员对家庭参与式护理(family-integrated care,FICare)的认知、态度及实践现状,为构建FICare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月10日—30日对13个省市2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764名N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5所儿童专科医院、7所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11所综合医院,回收655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7%.医护人员对FICare的认知得分为(68.22±7.99)分,得分率为90.96%;态度得分为(27.34±4.14)分,得分率为78.11%.17所医院已经开展FICare,但不同类型医院实践方法差异较大,儿童专科医院开展比例较高(80.0%).影响FICare开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病房条件有限、人力资源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运行方法等.结论 医护人员对FICare的认识不够全面,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有实践经验的医院可联合制订科学、规范的FICare流程,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指导并促进下级医疗机构开展FICare.
-
-
苏爱玲;
余章斌;
陈玉林;
朱金改;
钱苗
-
-
摘要:
目的:评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罕见病的发生情况,分析罕见病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分娩出生并在NICU治疗的危重新生儿,血、尿串联质谱筛查及基因检测明确为罕见病,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确诊患儿的疾病检出率、临床特征、基因改变及预后随访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新生儿总量183820例,年分娩量从18863例逐年上升至26511例,年NICU住院患儿从2312例上升至2871例.共筛查出罕见病患儿34例,年罕见病检出率从0.43‰上升至4.39‰.筛查出的罕见病包括神经肌肉-骨骼疾病4例,遗传代谢性疾病18例,内分泌疾病2例,染色体缺失、异常6例,免疫系统疾病1例,其他3例.其中遗传代谢性疾病比例最高(占比约53%),其次为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占比约11%).常规串联质谱筛查诊断的罕见病共15例,其余19例均是通过外显子测序技术确诊.各种罕见病具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34例罕见病患儿中,死亡8例,18例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7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生长智力发育落后,1例失访.结论:新生儿罕见病检出率逐年上升,以常染色体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其病死及后期发育落后比例高.加强对新生儿罕见病临床认知,扩大遗传代谢病筛查范围,加强产前咨询和遗传咨询等是实现优生优育、杜绝罕见病危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