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理论
酷儿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654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青春岁月、海外英语(中)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年“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中国性学会第二届高级论坛(第六届全国学术会议)、2017中国色彩学术年会等;酷儿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54位作者贡献,包括毕文静、张童、谭晓宁等。
酷儿理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654篇
占比:98.78%
总计:12810篇
酷儿理论
-研究学者
- 毕文静
- 张童
- 谭晓宁
- 付竞萱
- 傅淑琴
- 夏寒
- 宋杰
- 张晔
- 曹海歌
- 李强
- 李洪
- 李雪梅
- 杜渐
- 温明锐
- 王冬瑜
- 赵宇红
- 赵寒松
- 郭纯洁
- 都岚岚
- 韩晓萌
- Xi Chen
- 丛鑫
- 严泽胜
- 乐筱
- 乔慧婷
- 任远航
- 何禹彤
- 余淑婷
- 余环
- 修芳芳1
- 冉凡敏
- 冯钧
- 刘丽凤
- 刘乐
- 刘凯
- 刘小磊
- 刘田
- 刘萍萍
- 刘雯霏
- 历伟
- 吴应湄
- 吴靓媛
- 周弦
- 周弦1
- 周必正
- 周洪波
- 唐雨
- 夏宇新
- 姚岚
- 姚月洁
-
-
乐筱
-
-
摘要:
酷儿理论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话题,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酷儿理论建构了人类思考性别、身份与欲望的全新话语机制。近20年来,“酷儿理论”影响了许多电影,电影也反过来加深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体会。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西方电影《男孩不哭》《丹麦女孩》和东方电影《喜宴》《谁先爱上他的》,分析在时代变迁中“酷儿理论”对东西方电影的影响。
-
-
曾思繁
-
-
摘要:
酷儿理论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关于性与性别的理论,对传统进行着颠覆与解构,被运用于众多学科的批评研究中。同性恋电影仍是酷儿电影中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具体的电影文本能够更好理解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论文将运用酷儿理论对韩国李宋熙日导演的男同性恋影片《夜间飞行》进行分析,围绕着两位主人公的身份认同作出具体解读。
-
-
朱文宣
-
-
摘要:
从东方主义和酷儿理论的角度入手,解读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小说集《凤眼》中的短篇小说《不是李小龙》,分析作者对主人公的华裔男性刻板形象的建构和解构,指出梁氏在建构华裔男性刻板形象的同时,也在重构亚裔酷儿的新形象,他的策略是让主人公通过拒绝“蝴蝶君”和“李小龙”的刻板形象,建构一个在屈辱中求尊严的亚裔酷儿形象.梁志英的作品聚焦亚裔离散酷儿的个体经验,对华裔美国人的心理和欲望层次进行了深度探索,对族裔身份进行了更复杂的思考.因此,进一步研究梁志英的作品具有深远的意义.
-
-
-
-
-
-
-
王文惠
-
-
摘要:
作为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性与性别理论思潮,酷儿理论逐渐与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相结合,开始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随着酷儿理论的发展,“酷儿”这一概念也产生了内涵和外延的变化,需要以更广阔、更深远的视界来不断拓展和完善。本文从酷儿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爬梳文学作品中酷儿叙事的创作,大致将其归纳为:回避性别的双性同体的酷儿书写和打破异性恋霸权的酷儿书写两个方面。如果说酷儿现象已成为一种被认可的亚文化,那么,通过酷儿书写来推动社会认知的变化,为酷儿们提供更为包容的环境,应该是酷儿书写显示出其独特精神张力的重要因素。在文学艺术的范畴中,创造出一种包容性更强、后示性更大的多元化书写,也是当代酷儿书写发展的一种基本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的发展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
-
-
-
摘要: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日]上野千鹤子译者:邹韵/薛梅出版社:浙江大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3月定价:58.00元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
-
-
谭晓宁
- 《2017中国色彩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彩虹旗"1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视觉符号,作为LGBT2人群挑战异性恋霸权规范所取得的成果,为跨越性别界限的行为构建了一种身份认同;同时彩虹旗作为一个敏感的身份象征注定会面对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麻烦,这也是它色彩谱系中多种颜色并置所传达出的多种身份共存所面临的挑战."彩虹色"是酷儿理论3卫士反叛主流文化立场的标志性色彩,它要求人们重新思考性别分类的合理性,即为LGBT人群构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永久的身份认同.
-
-
Xi Chen;
陈曦
- 《“性·性别与社会”跨学科学术研讨会》
-
摘要:
尽管学术界对女同性别身份的研究尚处于争论和探索进程中,但酷儿理论的介入,为女同性别身份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酷儿理论具有的流动性,非固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女同研究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厘清性相和性别身份关系,分析中国女同身份认知存在的误区,作为认知视角的酷儿理论,无疑将会为中国女同性别身份认知开启一场性别身份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