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3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3117篇;相关期刊103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青年研究、现代交际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论坛暨中国第二届老年生命伦理与科学会议等;自我认同的相关文献由189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一虹、江琴、李慧敏等。

自我认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3 占比:34.41%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71%

专利文献>

论文:3117 占比:64.88%

总计:4804篇

自我认同—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宇婧
    • 摘要: 这部电影以亲情为主题,探讨青少年在家庭中的他人认同与自我认同。电影虽然角色众多,家庭人物关系复杂,大部分时间都在唱歌,但故事始终围绕米拉贝尔这一主角展开。小编挑选了米拉贝尔与外婆、舅舅的两段对话场景,同时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场景,内容虽简单却引人深思。
    • 石中玉
    • 摘要: 《人潮汹涌》以身体叙事为基石,杂糅身份认同的思考,将小人物的身份找寻历程脉络清晰呈现,达到对观众现实中对于身份迷惘、生存意义的抚慰与解答。本文将从肉身、身份、人性三重身体哲学的维度出发,分析影片中两位主人公身份互换、自我认同、自我身份确认的过程及意义。
    • 郑亚珂; 孙灿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竞演类真人秀节目的火热播出,其节目制作过程和流行原因成为重要的讨论议题。本文基于消费社会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以《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竞演类真人秀节目是如何进行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构建?这个符号系统又是怎样引发受众的自我认同从而促进符号消费的?本文旨在通过文本分析来深挖竞演类真人秀节目文本的独特之处,从中探索出一定的规律用以指导更多网络视频内容的实践。
    • 陈玉楼; 韩思齐
    • 摘要: 闲聊本是熟人社交的产物,但在以陌生人交流为主的网络公共社交平台也生发出一种闲聊现象。网民以闲聊帖作为话题讨论的载体,网络闲聊空间相对开放且能容纳多人同时进行交流。诞生于数字时代的在线闲聊帖自发生成的规范减弱了虚拟社交的无序性和自由性。在闲聊的过程中,陌生人以强烈的意象聚集在一起。在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场域中,闲聊帖凭借自身拥有的置换资源和情绪价值不断焕发活力。
    • 摘要: 2月24日,俄罗斯军队从北、南、东三个方向挺进乌克兰,对乌克兰发动“特殊军事行动”,这让世界的局势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原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看来,新世界冲突的根源主要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上的,人类的巨大分化以及冲突的支配性根源将是文化上的。当谈论文明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什么呢?一种文明就是一种文化存在。文明是通过共同的客观因素,如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制度和人们主观上的自我认同界定的。讨论文明,自然也无法离开文化空间。
    • 饶绮雯; 莫丽君; 李凤仪; 李小琳; 刘友腥
    • 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认同心理护理配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认同心理护理配合弹力带抗阻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认同心理护理配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可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关节功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张钧莉; 方明东
    • 摘要: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粉丝在“饭圈”中进行控评、应援,以展示对偶像的喜爱从而实现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附于偶像产业的“饭圈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产生碰撞,疯狂氪金、虚假流量、无底线追星等失范现象频发。其原因在于粉丝的盲目服从、资本不良营销策略和粉丝群体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的治理需要从偶像、政府、平台等方面入手,在粉丝抒发情感的同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促使粉丝在理性追星中实现自我发展。
    • 刘慧
    • 摘要: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驯服明天者》讲述了一座由欧洲架桥队伍与土著人共同建造的桥打破了非洲奥物亚苏村落宁静而古老的生活,十七岁的非洲少年科菲在参与建桥工程后身心逐渐成长的故事。通过探析夹于多元文化碰撞下,迷惘、挣扎、失意、成长的主人公科菲的自我认同构建,从深层次上揭示被殖民他者在潜在的文化冲突中,面临主体性缺失的威胁,自我认同的危机,表达被殖民他者对一种稳定、明确的自我认同和文化归宿的深层诉求。
    • 李文琦; 曾海燕; 葛玉海
    • 摘要: 在当代父权制资本主义合谋和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双重合力的推动下,女性整容技术的目的由“修复需要”转变为“改良诉求”,现代整容技术的价值实现追逐一种异化模式并不断侵蚀着女性自我身体的主权,就如身体形塑的“技术理性化”、身体意识的“他者化”、身体消费的“符码化”、身体话语权的“边缘化”等。而在生理层面对于身体形塑的改良与建构、在心理层面对于自我认同的焦虑与否定、在文化层面对于“父权-资本”的合谋与规训、在行为层面自由选择的偏激与敌对等,是引发上述价值异化的主要原因。从技术自身的不确定风险规避、技术主客体动机评测、建立心理干预机制以及技术过程中女性群体的持续“发声”和始终“在场”四个方面,提出矫正其异化问题的可行性实践途径,力求纠正现代女性整容技术目的偏离发展轨道,使其为实现女性自身解放的目的而服务。
    • 王润泽; 杨璇
    • 摘要: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一种结构性力量,重塑了社会的运行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的存在方式。由大众社会开启的媒介化生存之态愈演愈烈,由数字自我崛起所引发的存在焦虑愈发显现出来,成为一种流行的症候,困扰也麻痹着线上线下的人们。文章拟对此现象进行剖析,阐述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所带来的数字自我的崛起,以及由此引发的两种存在焦虑,包括对空虚和无意义的焦虑以及对疏离感和孤独感的焦虑,体现为物质自我的延伸与截除、社会自我的重塑与迷失、精神自我的投入与围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