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五伦

五伦

五伦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1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专利文献62141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现代哲学、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等; 五伦的相关文献由14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天瑜、杨华、张韶东等。

五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62141 占比:99.77%

总计:62287篇

五伦—发文趋势图

五伦

-研究学者

  • 冯天瑜
  • 杨华
  • 张韶东
  • 朱小军
  • 李华伟
  • 李艳磊
  • 李若晖
  • 武星星
  • 汪勤龙
  • 王晓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朝晖
    • 摘要: 五伦是传统中国规范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它是支配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维系中华民族群体的重要理念。但是自晚清以降,在近代人伦批判和道德革命大潮下,五伦观念及秩序受到批判与否定,忠孝等德目亦在抨击之列。柳诒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人伦道德价值时,起而重新诠释五伦,揭示阐扬五伦的互助精神,以“二人主义”阐释五伦。柳诒徵坚信人伦才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和主体,他批评当时扬墨抑儒的学术风气及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攻击。柳诒徵还通过对夏道的分析,抉发了忠孝的古义。柳诒徵的人伦观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发挥五伦的互助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忠孝之德。
    • 肖朝晖
    • 摘要: 五伦是传统中国规范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它是支配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维系中华民族群体的重要理念.但是自晚清以降,在近代人伦批判和道德革命大潮下,五伦观念及秩序受到批判与否定,忠孝等德目亦在抨击之列.柳诒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人伦道德价值时,起而重新诠释五伦,揭示阐扬五伦的互助精神,以"二入主义"阐释五伦.柳诒徵坚信人伦才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和主体,他批评当时扬墨抑儒的学术风气及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攻击.柳诒徵还通过对夏道的分析,抉发了忠孝的古义.柳诒徵的人伦观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发挥五伦的互助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忠孝之德.
    • 李承贵; 章林
    • 摘要: cqvip:正统儒家有着强烈的“道德中心主义”特质,其将道德视为人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以及人之为人的根本。而正统儒家道德哲学的构建又多以人性论为基础,形成了关于性之善恶、先天后天、理气、性情、未发已发等层面的思考和论述。在这种情境下,人们会自然地将人性论同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理论等同起来,完全在道德哲学的视域内去研究儒家的人性论思想。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性和道德之间看似天然的联姻是未经反思的,因而也是值得怀疑的。道德是否为人之为人的根本,以及道德实践在何种程度上造就人自身,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如果超出单纯的道德视域,便会发现正统儒家所构造出来的儒家道统其实只不过是儒家思想中的一脉,除此之外,尚有其他几系,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坚守和发扬了儒家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诉求,但又同正统儒家表现出不一样的思想面貌。
    • 彭华
    • 摘要: cqvip:新时代,儒学面临新的境遇,显现出新的理论生长点和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严峻挑战。儒学要维持其生命力并实现其长远发展,着实需要调动儒学资源来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参与到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中,以彰显其时代性,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其思想体系。女性主义便是当前课题中相当热门的一个。儒家传统大多被置于女性主义的对立面,被看作是男尊女卑、歧视压迫女性、缠足溺女婴等思想行为的根源。儒学若要实现和保持一种世界哲学地位,如果仍然延续着性别盲区的传统则将不利于其复兴与开展。挖掘与重释儒学内部的思想资源,引入与借鉴女性主义视角将有利于儒学在当今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张义生
    • 摘要: cqvip:儒家思想发展于当代,必须思考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因为儒家思想除了具有某些超越性的价值和理念外,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与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并不适应于现代社会。如以儒家“忠恕”思想为例,从本源上来说,“忠,敬也。从心,中声”[1]217,忠的含义主要为敬;而“恕,仁也。从心,如声”[1]218,恕的含义主要为仁。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儒家学者对忠恕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和延伸。随着时代的推进,传统社会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儒家传统忠恕观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要对儒家的忠恕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革故鼎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
    • 延玥
    • 摘要: cqvip: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必须生活在关系之中。孟子曾概括五种良好的人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125。这种高度的概括和开辟式的创新让儒家伦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而这五种良好的关系也被称为“五伦”。
    • 徐道邻; 张岩涛(译)
    • 摘要: 对于孔子的“五伦”观,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一方面,尽管“五伦”与“三纲”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却并非为一方所主导的片面关系,而是被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则主导;另一方面,这两种主导性原则并非出自孔子之口。孔子最初强调了“君臣”“父子”关系的重要性,“五伦”概念最初由孟子提出,并为后世儒生所发展,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孔子主张的互惠对等原则也逐渐为一种绝对的单向服从原则所替代,进而形成了一种与孔子本人观点截然不同的带有高度专制色彩的人伦主义精神。
    • 崔雪茹
    • 摘要: 电视剧《清平乐》让人们的视线聚焦在了文豪大儒辈出的仁宗盛治。在史实的基础上,《清平乐》加以合理的艺术创作塑造了多个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如天性仁孝、爱民如子的宋仁宗和叛逆乖张、直率任性的公主赵徽柔。剧中宋仁宗的种种行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清平乐》剧情体现了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体现了宋朝士大夫“大同社会”的理想抱负,尊儒崇教的治学风范和重气节礼仪的自我规范。
    • 杨念群
    • 摘要: 清朝入关后面临着如何重建“正统观”这个重要问题,清帝首先强调清朝对广大疆域占有远迈前代,以突出“正统观”因素中“大一统”的重要性,以“统一”中国的业绩消解和克服宋明“夷夏之辨”歧视北方异族的思想倾向.同时,清帝又通过改造理学“五伦”次序,把“君臣之义”列于“父子关系”之前,修正了宋明“正统观”的道德人伦秩序,建立起了君权至上的独特思想体系.清朝皇帝通过组织编纂《春秋》注释读本,参与阐释其微言大义,并亲自评鉴《资治通鉴》所记史事之成败得失,完全掌控了儒家经典论著的解释权,建立起了一套有别于士林思想的“帝王经学”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