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放射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4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69352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近距离放疗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届国际放射肿瘤学术论坛、第三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学术大会、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等;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04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娟、张宏涛、胡效坤等。
近距离放射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9352篇
占比:99.93%
总计:369620篇
近距离放射治疗
-研究学者
- 王娟
- 张宏涛
- 胡效坤
- E·德赫甘马尔瓦斯特
- S·巴拉特
- 隋爱霞
- A·M·塔赫玛塞比马拉古奥施
- J·克吕克尔
- 于慧敏
- 吴娟
- 潘建基
- 王俊杰
- 苑淑渝
- 谈友恒
- 高贞
- 乔志正
- 张开贤
- 张良安
- 徐建彬
- 戴光复
- D·宾内卡普
- 任菊娜
- 冯莉
- 卢卡·马乔科
- 吴大可
- 唐富龙
- 孙云川
- 底学敏
- 康静波
- 张建国
- 张杰
- 张炜浩
- 文虎儿
- 斯特凡诺·博诺
- 李子煜
- 李强
- 李慎勤
- 王建华
- 王泽阳
- 王海涛
- 王阁
- 石翔翔
- 胥武剑
- 衡步元
- 谷珊珊
- 贾漪涛
- 郑根林
- 郑洁
- 郭志
- 郭金和
-
-
-
-
摘要:
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某些医疗机构的职业辐射照射中占有重要的份额。此外,如果放射防护工具使用不当,近距离放射治疗设施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高的辐射剂量。委员会在第97和98号出版物(ICRP,2005a,B)中就近距离放射治疗期间的放射防护提出了建议,并在第113号出版物(ICRP,2009)中就诊断和介入程序相关的放射防护培训提出了建议。
-
-
王泽阳;
任文君;
张宏涛;
底学敏;
王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为腹膜后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行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术后定期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8~52颗,粒子活度0.4~0.8 mCi,术后疗效评价:CR 3例(27%),PR 5例(45%),SD 3例(27%),总有效率(CR+PR)73%,PFS最长13个月,中位PFS6个月。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显示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粒子植入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结论CT引导下行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手术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腹膜后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
-
陈俊安;
刘文君;
罗然;
李贤富
-
-
摘要: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方式多样化,近距离放疗方式包括:腔内近距离放疗、插植近距离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本文旨在介绍腔内、插植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进展,主要回顾腔内结合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情况。
-
-
戴福宏;
牛树国;
颜克松;
柴文晓
-
-
摘要: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临床症状隐匿,就诊时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热消融、不可逆电穿孔、高频聚焦超声及近距离放射治疗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进展期胰腺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临床的肯定.文章将对进展期胰腺癌中常用介入技术的特点和其综合应用做一综述.
-
-
杨文博;
毕建强;
薛涛;
王斌;
刘祥;
孙云川
-
-
摘要:
阴茎癌是一种少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下降,大约为0.08~0.43/10万[1],主要通过淋巴途径转移,远处转移较少见,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包括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根治切除术,对于不愿手术、不能耐受手术或早期的阴茎癌以放射治疗为主。国内尚未有近距离放射治疗早期阴茎癌的文献报道,我院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192)Ir近距离放射治疗早期阴茎癌1例,现报告如下。
-
-
王亚奇;
高斌;
马跃;
刘海凤;
徐帅帅
-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像-Ki67术前量化模型用于预测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ronchial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B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联合介入治疗57例患者的术前肿瘤病灶CT影像组学特征和K i67指标,使用Lasso回归算法筛选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以建立影像评分标签,将该评分标签与K i67以及其他临床信息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并建立量化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估模型对接受联合治疗术后3个月疗效的预测能力。结果:经过影像特征筛选,归一化区域大小不均匀性(SZNN)灰度特征被纳入影像评分标签,同时与K i67和性别临床因素被共同纳入最终预测模型,并且该模型在判别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敏感性87.5%,特异性93.0%),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利用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NSCLC患者术前的特定病灶CT组学特征和Ki67指标可有效预测其短期疗效。
-
-
刘一铭;
焦德超;
许凯豪;
韩新巍;
朱明;
孙占国
-
-
摘要:
目的 评价^(125)I粒子三链鼻饲营养管近距离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经鼻置入^(125)I粒子三链鼻饲营养管近距离放射治疗1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6周后拔除鼻饲营养管。记录技术成功情况、90%体积肿瘤吸收剂量(D90)、术后并发症。评价术后6周食管通畅情况、肿瘤最大径、局部控制率、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VAS疼痛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结果 18例患者均达到技术成功,平均D90为46.19 Gy,平均止血时间12.4 d,术后均达到局部控制。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6例患者的食管通畅,肿瘤最大径平均缩小1.23 cm, Stooler吞咽困难评分平均下降了2.6分,VAS评分平均下降3.28分,Karnofsky评分平均升高了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同位素脱落、大出血、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三链鼻饲营养管近距离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
-
-
丁文婷;
邢舒;
何丽;
陈晓燕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3D-BT)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Ⅱb~Ⅳa期宫颈癌2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3D-BT的108例作为3D-BT组,经二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wo-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2D-BT)的104例作为2D-BT组.观察比较两组放射治疗结束时临床治疗效果,放射治疗照射剂量,急性放射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结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放射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 放射治疗结束时,3D-BT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有效率明显高于2D-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BT和2D-BT对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相当,但3D-BT在增加CTV照射剂量、减少OAR照射剂量方面更具优势,还能进一步降低血清SAA和CYFRA21-1,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安全性更高.
-
-
李彬;
韩雪阳;
姜波;
宋诗璋;
姜良慧;
侯四川
-
-
摘要:
回顾分析我院1例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PC)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后并发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对PC放射性粒子植入后便血的理解与认识。PC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出现腹泻、便血时,我们应该意识到除了放射性结肠炎,还有UC的可能,应行结肠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
-
孙晶;
曹春娟;
姚文
-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阴道横纹肌肉瘤(RMS)近距离放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为10例儿童阴道RMS患儿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对放疗前后的观察、护理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对10例患儿全部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10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 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可减轻阴道RMS患儿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
-
-
高阳;
王俊杰
- 《北京大学医学部近距离放疗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届国际放射肿瘤学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八十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运用高剂量率(high dose rate,HDR)近距离放射疗法治疗中高危前列腺癌.HDR作为剂量提升有效方法可与外照射联合应用.William Beaumont医院剂量提升研究证实这种联合治疗安全有效.研究表明前列腺癌α/β比值要比以前认为低得多,前列腺癌放射生物学认识发生巨大转变.单次剂量高于常规剂量照射的大分割模式应运而生.低毒和联合外照射治疗临床研究,使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趋于成为低中危前列腺癌治疗唯一有效的器官保留治疗方式,开启前列腺癌治疗器官保留治疗新时代,旨在对HDR联合外照射疗法和单一HDR疗法的文献进行回顾,对临床结果及毒性反应进行分析.
-
-
潘建基;
吴君心
- 《第五届全国肿瘤放疗及综合治疗会议》
| 2006年
-
摘要:
近距离放疗是现代放射肿瘤学的起源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在妇科肿瘤和头颈部等肿瘤中仍继续被广泛应用外,单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单纯近距离放疗可成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主要选择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2005年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年会(ASTRO)中关于近距离放疗临床应用的现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
-
GU Shan-shan;
谷珊珊;
WANG Yun-lai;
王运来;
XIE Chuan-bin;
解传斌;
ZHAO Na-na;
赵娜娜
- 《2015年北京放射肿瘤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用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的准确性. 方法:使用MatrixScan1.1软件采集数据.塑料施源管拉直固定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面板上,选择中心电离室为测量参考电离室.以1mm为间隔改变源的驻留位置,驻留时间固定为10s,读取每个驻留位置的电离宣读数,确定矩阵面板上中心电离室计数最大的源位置;分析电离室测量的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设置±1mm的源位置误差进行测量,利用Verisoft5.0软件作γ分析,标准为3%/1mm,确定源的位置准确性. 结果:同一个电离室重复读数以及电离室之间读数的偏差范围都在±1%以内,剂量仪读数与放射源的位置非线性变化,而且读数随放射源位置变化的灵敏度较高.电离室矩阵可以检测的源驻留位置的灵敏度在±1mm以内. 结论: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结果准确,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用于后装治疗系统的质控.
-
-
GU Shan-shan;
谷珊珊;
WANG Yun-lai;
王运来;
XIE Chuan-bin;
解传斌;
ZHAO Na-na;
赵娜娜
- 《2015年北京放射肿瘤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用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的准确性. 方法:使用MatrixScan1.1软件采集数据.塑料施源管拉直固定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面板上,选择中心电离室为测量参考电离室.以1mm为间隔改变源的驻留位置,驻留时间固定为10s,读取每个驻留位置的电离宣读数,确定矩阵面板上中心电离室计数最大的源位置;分析电离室测量的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设置±1mm的源位置误差进行测量,利用Verisoft5.0软件作γ分析,标准为3%/1mm,确定源的位置准确性. 结果:同一个电离室重复读数以及电离室之间读数的偏差范围都在±1%以内,剂量仪读数与放射源的位置非线性变化,而且读数随放射源位置变化的灵敏度较高.电离室矩阵可以检测的源驻留位置的灵敏度在±1mm以内. 结论: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结果准确,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用于后装治疗系统的质控.
-
-
GU Shan-shan;
谷珊珊;
WANG Yun-lai;
王运来;
XIE Chuan-bin;
解传斌;
ZHAO Na-na;
赵娜娜
- 《2015年北京放射肿瘤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用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的准确性. 方法:使用MatrixScan1.1软件采集数据.塑料施源管拉直固定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面板上,选择中心电离室为测量参考电离室.以1mm为间隔改变源的驻留位置,驻留时间固定为10s,读取每个驻留位置的电离宣读数,确定矩阵面板上中心电离室计数最大的源位置;分析电离室测量的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设置±1mm的源位置误差进行测量,利用Verisoft5.0软件作γ分析,标准为3%/1mm,确定源的位置准确性. 结果:同一个电离室重复读数以及电离室之间读数的偏差范围都在±1%以内,剂量仪读数与放射源的位置非线性变化,而且读数随放射源位置变化的灵敏度较高.电离室矩阵可以检测的源驻留位置的灵敏度在±1mm以内. 结论: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结果准确,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用于后装治疗系统的质控.
-
-
GU Shan-shan;
谷珊珊;
WANG Yun-lai;
王运来;
XIE Chuan-bin;
解传斌;
ZHAO Na-na;
赵娜娜
- 《2015年北京放射肿瘤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用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的准确性. 方法:使用MatrixScan1.1软件采集数据.塑料施源管拉直固定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面板上,选择中心电离室为测量参考电离室.以1mm为间隔改变源的驻留位置,驻留时间固定为10s,读取每个驻留位置的电离宣读数,确定矩阵面板上中心电离室计数最大的源位置;分析电离室测量的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设置±1mm的源位置误差进行测量,利用Verisoft5.0软件作γ分析,标准为3%/1mm,确定源的位置准确性. 结果:同一个电离室重复读数以及电离室之间读数的偏差范围都在±1%以内,剂量仪读数与放射源的位置非线性变化,而且读数随放射源位置变化的灵敏度较高.电离室矩阵可以检测的源驻留位置的灵敏度在±1mm以内. 结论: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结果准确,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用于后装治疗系统的质控.
-
-
-
-
-
-
-
-
- 国际抵近治疗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7-11
-
摘要:
公开一种向近距离放射性治疗装置等底物精确施加放射性材料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快速固化的放射性流体用一个喷流印刷头在一个表面上沉积成为所希望的点。装置包括一个喷流印刷头,它一个与盛有由印刷头施加的放射性流体的腔连通。印刷头由微处理器控制驱动,并且微处理器可以接收从一个站点来的反馈,在所述站点,测量在一个批料中的前一个底物上沉积的放射性强度,使得在该批印刷装置生产时,能够以一个进行的基础重新校准系统。也可以部分地由这个反馈做出由一个套管引起的放射性的衰减的补偿。还公开一种近距离放射性治疗装置,在它的一个表面上,印刷了各种带,点和区域的图形中的发出辐射的材料滴。适宜于流体印刷头印刷的流体包括溶解在一种抗辐射的溶液中溶解的一种丙烯酸树脂或硅酸钠的粘合剂,和一种放射性盐、化合物或混合物。其他的流体包括分散在可快速固化抗辐射的流体介质中的放射性盐、化合物,吸附在微颗粒载体上的混合物,或放射性单质微颗粒。
-
-
-
-
-
-